026 自行车成公用的了?

换源:

  那时候的四九城人,大多好面子,被闫埠贵几句话一激,也就随他去了。

再加上他是院里的三大爷,邻居们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闹矛盾。

闫埠贵也只敢占小便宜,如果他真敢跟人要一半的肉,看别人不扇他耳光。

“三大爷,您天天在院门口‘站岗’,下次街道办的同志来,我一定跟他们反映,一定要表扬您。”何雨柱看到闫埠贵上下打量自己,就打趣地说。

闫埠贵听了心里琢磨:这小子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但以他的厚脸皮,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

“柱子,我作为院里的三大爷,这也是为了院子的安全,防止陌生人进来嘛。”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好像真的是为了守护院子的安全。

也不想想,就他那瘦弱的身体,真来了坏人,他能拦住谁?

“好嘞,那您继续‘站岗’,我得回家看看雨水吃饭了。”何雨柱说完,不再搭理闫埠贵,推着自行车往中院走去,留下闫埠贵站在原地,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如果他不主动结束话题,闫埠贵能一直跟他聊下去,直到捞到好处为止。

所以现在何雨柱面对闫埠贵,总是岔开话题、装傻充愣,这也使得闫埠贵大半年都没从他身上占到什么便宜。

这并不是何雨柱没有同情心,不愿意帮助别人。

主要是闫埠贵家也不算穷,却总是想占别人便宜,这种人,占便宜没个够。

就像他的口头禅一样:“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闫家是小业主成分,没有点家底会被定成这个成分吗?不说他的家底,就说闫埠贵在红星小学当老师,他的工资就不会低。

国家刚解放那几年,到处都缺识字的人才,他一个老师,工资能低到哪里去?他纯粹就是爱占便宜的性格,这种人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少钱,都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如果没有占到便宜,就觉得自己亏了。

闫家都六口人了,要是真像他说的工资才27.5块,那就已经达到了困难户的标准,以他爱占便宜的性格,早就去申请补助了。

而且闫埠贵是院里继何雨柱之后,第二个买自行车的,虽然他买的自行车比较破旧。

说到自行车,闫埠贵还真靠着他的自行车,给家里挣了些吃的。

自从何雨柱买了自行车之后,闫埠贵和刘海忠都相继买了一辆。

院里的人时不时会找到他们,借用自行车驮点东西。

特别是那些在农村还有亲戚的,亲戚时不时会送点粮食到城里来。

一袋粮食或者土豆、红薯这些,少说也有几十上百斤。

从车站到四合院的路程不算近。

过去要是带了东西,少的时候就自己咬牙扛回来,东西多了就只能花钱雇板儿爷帮忙运。

如今院子里一下子添了三辆自行车,于是邻居们时不时就会找车主借车使用。

大家都遵守着之前的约定:用完车后会仔细擦拭干净,要是不小心损坏了也会负责修好。

何雨柱起初也把自行车借给过别人几次,后来闫埠贵主动揽下了借车的事,之后就渐渐没人再找何雨柱借车了。

这事的根源是闫埠贵在借车这件事上发现了“商机”,不然以他的性子,哪会这么主动揽事。

大家借车大多是用来驮运粮食。

按闫埠贵的性格,不管谁找他借车,都得让对方给点好处才行。

但何雨柱和刘海忠却不会这样做。

何雨柱是觉得那点好处不值当,刘海忠则是身为院里的二大爷,不好意思开口要好处。

所以借了几次后,就没人再找闫埠贵借车了。

为此,闫埠贵特意找到何雨柱和刘海忠,让他们以后遇到有人借车,直接把人推到自己这里来。

何雨柱和刘海忠自然答应下来。之前他们是抹不开面子拒绝,现在有闫埠贵出面,他们也乐得轻松。

毕竟两人平时都习惯骑车上下班,要是自行车被借走,自己走路去上班还真不适应。

时间长了可不行,要是大家都习惯了借车,自己的自行车不就成公用的了?

以后指不定谁都来借车,反正不用付出什么代价,最多用完擦干净就行。

闫埠贵是小学老师,下午下班早,偶尔没课还能提前回家,找他借车最方便不过。

之前何雨柱和刘海忠面对借车的人总是不好意思拒绝,现在全推给了闫埠贵。

之后闫埠贵每次借车,都会变着法儿要点好处:借车驮了棒子面,就要点棒子面;驮了红薯土豆,就拿几个红薯土豆。反正根据驮的东西多少,多少都得给点,渐渐成了惯例。

何雨柱对这个结果挺满意,他觉得就不能惯着大家这种白借车的毛病。

何雨柱推着自行车回到中院,发现院里人还真不少。

当时正是七月底,天气最热的时候,大家吃过晚饭都在院里乘凉消暑。

他没看到雨水,估计这丫头又跑到后院找许凤玲玩去了。

“柱子回来啦,今天怎么晚了些?”易中海最先注意到他。

“一大爷,我今天川菜出师了,师父在店里给我办了出师宴,所以耽误了点时间。”

何雨柱只说了川菜出师的事。

毕竟他才17岁,一个菜系出师已经够让人惊讶了。

要是说自己两个菜系都出师了,不明情况的人肯定以为他在吹牛,他也懒得解释。

“好小子,真有出息!走,去我屋里喝两杯,刚好你东旭哥今天也有喜事,一起庆祝庆祝。”易中海听了很高兴。

虽然他还在何雨柱和贾东旭之间纠结,不知道该选谁当养老对象,但听到这消息还是很欣慰。

之前易中海心里其实更偏向何雨柱,可贾东旭结婚后,他的想法又开始动摇了。

自从秦淮茹嫁进院子,贾家的家务全落到她头上:每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全是她一个人操持。

贾张氏每天就坐在窗边纳鞋底,其他事一概不管。

秦淮茹嫁进来大半年,一直任劳任怨,面对贾张氏的挑剔从不抱怨,对院里邻居也客客气气。

院里人都觉得秦淮茹是个好媳妇,羡慕贾家娶到了她。

这些易中海都看在眼里,心里直羡慕贾张氏有这样的儿媳。

在他看来,秦淮茹这样任劳任怨、孝敬长辈的人,才是最佳的养老对象。

再看贾东旭,人是老实,但太没主见,什么都听贾张氏的,做事也毛躁,学技术还慢。

易中海甚至怀疑,到底是徒弟太笨,还是自己不会教。

所以他在养老对象的选择上一直摇摆不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