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把饭盒放在桌上,打开之后,其他几人立刻发出了惊叹声。
“哟!柱子,怎么今天带回来的菜如此丰盛?”
一大妈原本以为,何雨柱去轧钢厂上班后,就不会再带回美味的饭菜了,没想到竟然还有。
“一大妈,我在轧钢厂是负责做接待餐的。今天厂里刚好有一桌宴席,我就带了一些回来,不过也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机会。”
何雨柱解释了一句。
“柱子,这样做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呀?拿公家的东西总归是不好的。”
一大妈听后更加担忧,甚至觉得桌上的饭菜都没那么香了。
“您放心,这是我们后厨的老规矩了,领导们多少也知道这事。只要不过分,大家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帮我打下手的两位大妈,我也给她们分了一些,不会有问题的。”
一大妈听了这番话,才稍稍放下心来。
“柱子,你是个有本事的人,可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说完这话,一大妈便端着这两盒菜走进厨房热菜去了。
其实,何雨柱也考虑过,到轧钢厂上班后是否还要继续带饭盒回家。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大家都不缺吃的,带点回来也无妨,还能省去回家做饭的麻烦。
而且这是后厨的传统,他要是不拿,别人又该如何拿呢?
别人辛苦工作,不就是为了这点吃的吗?他刚到后厨,还是决定随大流。
只是等到三年困难时期,他肯定不会再带饭盒回来了。
第二天清晨,院子里每户都派了一个人,一同前往粮站买粮。
何家一个要上班,一个要上学,便由一大妈帮忙购买,反正两家一直在一起吃饭。
贾张氏也跟着去了,她在家闲着无事,想着去凑个热闹,此时的她正幸灾乐祸呢。
到了粮店,只见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由此可见消息传播得有多快。
消息已经传开,粮店开始实行限量出售,每人最多只能购买二十斤。
这个月已经到了中旬,下个月就会正式施行凭粮本购买的政策,到时候就必须凭粮本才能买到粮食了。
接连几天,粮店里的粮食被人们抢购一空,各种小道消息四处流传,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某地遭遇了灾害,还有人说粮库里的粮食被敌特烧毁了等等,这些传言搞得人心惶惶。
鸽子市里也开始出现售卖高价粮的情况,人们都疯狂地跑去抢购,生怕晚了就买不到粮食了。
这两天,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开始召集各个四合院的管事大爷,让他们回院里给大家辟谣,并宣讲相关政策。
街道办也是无奈,他们管辖的区域内院子太多,要是挨家挨户去宣讲,还不知道会传出多少谣言呢。
今天刚一下班,易中海就直接去了街道办,等他回来后,立刻召集院里的人开会,要求每户必须有人到场。
等大家在中院集合后,易中海才开口讲话。
“今天街道办召集我们每个院的管事大爷去开会,主要就是讨论粮食限购的问题。”
大家一听是这事,便不再闲聊,立刻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就连在一旁为没被叫去开会而生气的刘海忠,也忘了生气,直勾勾地盯着易中海。
易中海见大家都集中了注意力,才接着说道:
“从下个月开始,每家都要凭粮本去粮店购买粮食。具体能买多少,要根据每户的人口数量和从事的工作来确定,详细情况大家去街道办领取粮本的时候就知道了。”
大家听了之后,纷纷议论起来。
“这么说的话,家里人口多的就能多买一些咯?”
“也不知道一个人一个月能买多少粮食,早知道之前就多囤点粮了。”
“唉!不会真像别人说的那样,粮食不够吃了吧?”
一说到这个,大家都紧张起来。
街上的传言大家都听说了,现在要实行定量供应,大家都觉得那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院里众人皆是双眉紧蹙,唯有贾张氏面上满是得意之色。
她家有从乡下送来的口粮,如今又要按每户人口施行定量供应,这让她觉得自家占了大便宜。
此刻她已在盘算,往后寻机会去售卖些粮食,她打听到如今鸽子市的粮食价格早已翻了数倍。
易中海见众人满脸愁容,又听闻他们的议论,便开口说道:
“大家莫要轻信街上的那些谣言,国家此举是为了打击那些囤积居奇的不法商贩,粮食必定足够食用,且并无地方受灾,我们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此前的事便不再追究,往后大家不可再传这些话,此前的谣言全是敌特所传,谁再传便有敌特嫌疑。
大家相互监督,若有人再继续传谣,可前往街道办举报,若情况属实,举报人会获得相应奖励。”
一听到举报有奖励,院里众人的眼神顿时发亮,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其他人。
与此同时,此前传谣最频繁的几位大妈纷纷低下头,生怕被他人举报。
尤其是贾张氏,她传谣最为积极,她家有乡下的口粮,全然不担忧,纯粹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去传谣的。
“咳咳,今日之前的便作罢,从明日起,若再有人继续传谣才算数。”
易中海补充了一句,院里的人若没有利益冲突,向来是和和气气的,可一旦遇上能获利之事,背后使坏也不足为奇。
听闻易中海此言,几位大妈这才松了口气,与此同时,几位头脑灵活的人已计划从明日起,去周边的院子多转转。
此前的有些谣言便是她们在别的院子里听到的,若运气好再遇上,岂不是能去街道办领奖励?
“还有一点我要补充,定量供应仅有城市户口享有,农村户口是没有定量的。”
说完这话,易中海特意看向贾张氏。
整个院子里,就数贾家的农村户口最多,其他人家最多仅有一人,皆是舍不得乡下的土地,未曾将户口迁入城里。
这些人与贾家一样,把土地交给自家亲戚耕种,每年多少能得到些粮食。
这般情况十分普遍,街道办也知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