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老祖宗聋老太

换源:

  于是,他开始盘算怎么给老太太、傻柱和易中海找点麻烦,让他们也尝尝被人算计的滋味。

正好这时候,来了个记者,许大茂脑子一转,计策就有了。

他拉着记者直接回家,准备好好编排老太太的事。

许大茂添油加醋地说了一堆对老太太不满的话,还胡乱编了些情节。

他说老太太年轻时就很厉害,年纪大了也不消停,这边跟易中海眉来眼去,那边又跟傻柱勾肩搭背,靠着两个男人的钱,在四合院里横行霸道,让大家都得叫她“老祖宗”,每天吃香喝辣,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要是张营听见这些话,肯定得惊掉下巴。

不过要是报社把这些事公开,老太太名声会更差,这对张营来说倒是好事。

那天早上,四合院的人因为许大茂和记者这一出,都去看热闹了,把时间忘了,眼看要迟到,这才急匆匆赶去轧钢厂。

张营有摩托车,行动方便,不急不忙,还能悠哉悠哉地吃完早饭。

吃完喝完,他骑上摩托车慢悠悠往钢厂开,刚到钢厂附近的水泥管子那儿,就看见丁秋楠跟一个矮胖子在争吵。

张营仔细一瞧,这不是崔大可吗!

这人在原剧里比许大茂还难缠,从乡下来到钢厂,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居然在这儿混出了名堂。

自从看上了丁秋楠,他就想尽办法,布下一个个圈套,最后居然还真把他“套”住了。

张营见到崔大可这副模样,心里明白了几分,这家伙肯定是因为丁秋楠没上钩,不甘心,又追过来了。

张营暗暗窃喜,心想今天算是撞上了。

于是他掉转车头,慢悠悠骑过去,喊道:“秋楠,怎么回事?需要帮忙吗?”他坐在摩托车上,居高临下地看着,眼睛却斜瞟着崔大可,那眼神分明在警告:小子,悠着点。

崔大可一眼瞧见张营那副模样,脸立马黑了。

他这种人,向来欺弱怕强,随风倒。

一看张营那不好惹的样子,他心里就开始琢磨起来。

当时,崔大可看见张营骑着新车子像闪电一样冲进厂门,顿时觉得自己的底气被一下子给冲没了。"这家伙,该不会也看上丁秋楠了吧?”

崔大可心里这么想,眉头皱得死紧,“这下可糟了,要是真跟这人干起来,我这点力气哪里是他对手。”

崔大可敢跟钢厂的厨师南易争丁秋楠,因为他清楚,厨师始终是厨师,而自己多少还有点小名气。

可眼前的张营,穿得光鲜亮丽,骑着炫酷的车,那股劲儿一看就不简单。

崔大可琢磨着,这次得识相点,别招惹是非。

丁秋楠笑着走向张营,轻轻坐在车后面,脸上写满了幸福。

崔大可看着这一幕,心里乱成一团,但仍硬着头皮上前。"丁秋楠,这位是?”崔大可装作镇定地问,眼睛里却透着不安。

丁秋楠回过头,眼神坚毅,声音轻柔地说:“哦,忘了介绍,这是我男朋友张营,我们关系不错,打算不久后结婚。

以后请别再来烦我了。”

说完,她脸颊微微泛红,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漂亮。

张营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明白了她的意思,笑着揽住她的肩,像守护者一样站在她身旁。"兄弟,咱们结婚的时候,你得来喝酒!”张营的话里透着豪爽,听得崔大可心里一阵不舒服。

崔大可的脸色变得煞白,但又不敢发火,只能强忍怒火挤出笑容:“恭喜,恭喜,到时一定去。”

车子轰隆作响,带着丁秋楠和张营的笑声远去。

崔大可目送他们离开,心里百感交集,有失落,也有不甘。

日子过得快,转眼腊月二十六,厂子放假最后一天。

工人们排着队领钱,丁秋楠和张营也加入了队伍,享受这难得的轻松时刻。

张营在人群里扫视,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秦淮茹。

她想插队,引起大家不满。

张营心里纳闷,不知道秦淮茹怎么在这儿,随后想起,贾东旭半个月前去世了,秦淮茹应该是来领贾张氏那半个月的工资。

秦淮茹对旁人的闲言碎语毫不理会,径直走到队伍最前头的郭大撇子面前,满脸堆笑:“嘿,郭大哥,我是来替东旭领工钱的,能让我站你前面吗?”

郭大撇子是个出了名的软骨头,一眼瞧见秦淮茹那副讨好的模样,立刻心知肚明。

他赶忙挪开位置,还故意装作很大方的样子,说道:“行,秦妹子,你尽管排前面。”

秦淮茹一听,心里偷着乐,朝郭大撇子抛了个媚眼,随即插队站好。

这下把后面排队的工人惹毛了,七嘴八舌地骂她插队耍滑。

秦淮茹满不在乎,笑着解释:“各位别误会,这是郭大哥特意给我的位子呢。”

郭大撇子赶紧点头附和:“没错,是我给自家妹子占的地方,我乐意得很!”

说着,他还搭住秦淮茹的肩,嘴贴耳朵嘀咕着什么。

这一幕让周围的人看得目瞪口呆,小声议论纷纷。"这女人是谁?太不要脸了吧?”

“听说是贾东旭的媳妇,刚死没多久就做出这种事。”

“唉,现在的人心,真是变了。”

秦淮茹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跟郭大撇子有说有笑。

张营站在轧钢厂门口看着这一幕,心里觉得秦淮茹确实有点轻浮。

她为了早点领到工钱,不惜用些小手段跟别人打趣。

有人替她说话,说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自私,其实是为了养活家里的三个娃和婆婆,本质上不坏。

还有人拿她独自撑起家庭来说事,夸她是不容易的典范。

但张营不认同这些说法。

在那个年代,女人的名声和品德可是大事。

丈夫死了留下孤儿寡母还能顶天立地的女人多的是。

秦淮茹做的不过是很多女人在这个社会背景下默默承受的事情罢了。

而且张营观察到,秦淮茹愿意留在贾家忍耐各种苦楚,更多是因为离不开轧钢厂的工作和城市的户口。

要是没了这些,她可能早就打算改嫁离开这个让她不舒服的地方。

毕竟农村的日子可不像城里那么好过,有些地方还不安全。

秦淮茹聪明得很,这点张营从不怀疑。

她决定留在贾家面对婆婆的刁难和生活的艰难,肯定是有自己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