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惊天大秘!易中海和贾张氏还有东西?

换源:

  “跟我你就别客气了,以后跟着韩师傅好好学,早点学成,别让我失望。”

“嗯,我一定会的,一定刻苦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韩师傅在后厨看着傻柱,直摇头,同时对易中海也多了几分看不起。

晚上回到家,傻柱把拜韩师傅为师的事儿告诉了聋老太太,还说韩师傅是食堂的大厨,川菜做得特别棒。老太太听了特别高兴,对易中海的看法也好了点。

她让傻柱搀扶着,两个人一起走到了易中海家。

“中海啊,这次真的得好好谢谢你,你给傻柱找了个好师傅。”

“老太太,您真是太客气了,我答应过您的事情,肯定会尽力去办的。”

“虽然你这么说,但我还是得谢谢你。还有啊,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我们应该去韩师傅家送点拜师礼的。”

易中海心里其实有点慌,因为韩师傅并不是他介绍的,他怕露馅。为了不出差错,他赶紧劝道:

“老太太,现在是新社会了,那些老规矩早就过时了。”

“我明白,但傻柱他爸不在了,我们不能让人家瞧不起。”

“老太太,您看这样行不?现在这些规矩都不流行了,也不知道会不会给韩师傅添麻烦。我先去问问韩师傅的意思,咱们再做决定,您看行不?”

“好吧,那你先去问问。”

易中海总算是把老太太哄高兴了,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傻柱扶着老太太回到家。晚饭后,傻柱带着妹妹何雨水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雨水,哥哥现在有师傅教了。等以后学成了,就能赚大钱,送你去上学,给你买新衣服,还能给你……总之,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那哥哥,我以后想吃好吃的,你会给我买吗?”

“当然会,哥哥以后会一直对你好的。你想吃什么,哥哥就给你买什么。”

何雨水牢牢记住了傻柱的话,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份期待让她渐渐忘记了因为爸爸和寡妇跑了而留下的伤心,她的眼睛里又亮了起来。

兄妹俩紧紧抱在一起睡觉,心里都装着满满的梦想和希望,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杨年觉得晚上开车回家不安全,怕车被刮了,毕竟晚上没人看着。

他绕来绕去,直到天很黑了才往家走。当他走到四合院东边一条窄窄的小巷子时,隐约听到一阵模模糊糊的说话声。

杨年放慢了脚步,悄悄靠近,没想到这一靠近,竟然让他听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老易,咱们东旭现在有后代了,咱们老易家总算是有后了。但家里现在就靠东旭一个人撑着,他只是个一级工,一个月才赚几十块钱,实在是太难了!你得帮帮他。”

“张氏,我现在就想弄清楚,东旭他……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

“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东旭就是在那件事之后来的。”

好一会儿没人说话,“那时候,你和老贾……”

“没有,他整天忙忙碌碌的,哪有时间管我啊!”

“这么说来,东旭真的是我的儿子?”

“是的。”

又是一阵长长的沉默。

“张氏,你竟然瞒我这么久!”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这事儿要是传出去,我还怎么见人啊?”

“罢了,我明白了。”

明天我打算给你送点钱去。”

这话一出口,杨年就不想再听了,他加快脚步往四合院大门走。他的脚步声一响,那两个人吓得立马闭嘴,还慌忙往胡同里躲。等脚步声没了,他们才分开,各自溜回家。

杨年回到家,先点了炕火,屋里很快就暖和了。他躺在炕上,琢磨着刚才听到的对话。

哎呀,这可是个大新闻!原来贾东旭是易中海的亲儿子!怪不得易中海只收贾东旭一个徒弟,东旭没了后,易中海对秦淮如和棒梗也那么好!这下全清楚了。

转眼大年三十就到了,前院特别闹腾。阎阜贵在院子里摆桌子给人写春联,这可不是白写的,但比外面便宜。外面写一副春联得两千多块,阎阜贵这儿,给点儿花生瓜子就成了。所以找他写的人特别多,连附近四合院的人都来了。

因为奶奶刚走,按老家的规矩,杨年家用白纸写了“守孝”二字贴在小院门上。他们不用出门拜年,也没有亲戚来往,所以杨家显得格外冷清。

杨年在家里听收音机,看书,表面挺平静的,但心里特想出去玩。他想起老家淮剧的唱词:

“家家户户都盼着团圆,别人家笑声连连,只有我家冷冷清清。”

他觉得很孤单,心里凉飕飕的。

杨年放下书,听着收音机,思绪飘到了过去,想起了前世的爷爷奶奶。一想到往事,就停不下来。

他想起小时候的快乐日子,连爷爷奶奶的责备,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肚子咕咕叫了,杨年才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看了一眼手表,已经下午三点了。他站起来,开始准备年夜饭。他没太在意北平城大年三十必吃饺子的规矩,按自己的口味做了红烧肉、红烧鱼和清炖白菜豆腐,简单又好吃。

看着桌上的两荤一素,杨年心情大好,开始大吃特吃。

杨年几乎一整晚都没睡,一开始是兴奋得睡不着,后来被鞭炮声吵得也睡不着。鞭炮声整整响了一夜,直到天亮才消停。他心里琢磨着,以后过年能不能安静点,别放鞭炮了。

院子里,各家各户的年夜饭都欢声笑语,都是五六口人的大家庭,特别热闹。

今年,易中海居然组织了一场四家一起吃的年夜饭,就在他家。聋老太太、傻柱兄妹和贾家一家都来了,乐呵得不行。

阎家今年春节也过得挺好,阎阜贵写春联赚了不少钱。

得聊聊许大茂家那点事儿。多亏了许大茂他老爹不停地花钱找关系,许大茂的工作总算有了点希望。轧钢总厂文化站管放电影的孙师傅答应收他做徒弟,这样,许大茂也算是快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了。

“爸,这当徒弟要学多久才能出师啊?”许大茂问。

“那得看你自己学得多快啦!孙师傅说了,等你学会了,就能去下面的分厂放电影。现在放电影的可是香饽饽,给苏联专家放电影,待遇跟苏联专家似的。”许爸爸说。

“爸,我明白了。你能不能给我买辆自行车?咱家离轧钢总厂挺远的。”

“你想啥呢!自行车?我上哪儿给你弄自行车票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