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黑白电视机一出,全院轰动!

换源:

  周卫国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浑身虚脱,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

他缓了好几分钟,才终于恢复了一点力气。

他抬起头,看向屋子中央。

只见原本那堆积如山的废旧书报,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本静静地躺在地上的、古朴的线装书。

那本书,大约有两指厚,封面是深蓝色的,没有书名,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书页的边缘,却泛着一种温润的、如同象牙一般的淡黄色光泽。

整本书,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好闻的墨香和草木清香。

周卫国挣扎着爬了过去,伸出颤抖的手,将那本书捧了起来。

书入手微沉,纸张的触感细腻而坚韧,和他所见过的任何纸张都不同。

他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轻轻地翻开了第一页。

只见扉页上,用一种古朴而苍劲的蝇头小楷,写着四个大字——

《岐黄注疏》。

岐黄?

岐伯和黄帝?

这是……一本医书?

周卫国的心,猛地一跳。

他继续向后翻去。

只见书页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

字迹工整秀丽,笔力遒劲,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

书的内容,更是让他这个只懂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看得心惊肉跳。

开篇便是《阴阳大论》,详细阐述了人体与天地自然之间的阴阳五行关系,理论之深奥,逻辑之严密,远超他想象。

后面还有《藏象经络》、《病机论》、《诊法心要》、《本草解》、《汤头歌诀》、《金针赋》……

从最基础的中医理论,到具体的诊断方法,再到各种药方和针灸之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每一篇理论,每一个药方后面,都附有详细的“注疏”。

这些注疏,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原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并且记录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和用药心得。

许多内容,许多方剂,甚至许多对病症的见解,都是他闻所未闻的。

这哪里是一本普通的医书?

这分明是一部集古代中医之大成的、博大精深的医学宝典!

周卫国敢肯定,这本书的价值,绝对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他今天,是真的捡到宝了!

一个天大的、足以改变他一生的宝贝!

他小心翼翼地将书合上,紧紧地抱在怀里,心脏因为过度激动而“怦怦”狂跳。

他想起了那个卖给他这堆废纸的老先生。

或许,这本书,就是由那位老先生或者他的祖辈,在无数的读书笔记和行医心得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心血结晶。

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这些珍贵的手稿散落遗失,混入了一堆废纸之中。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不是因为这个神奇的系统,这部凝聚了古人心血的医学巨著,可能就要永远地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最终化为一堆纸浆。

想到这里,周卫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敬畏之情。

他必须,把这本书里的知识,传承下去。

从得到这本《岐黄注疏》的那天起,周卫国的生活,又多了一项新的内容。

研读医书。

他将那本书,用好几层油布仔细地包裹好,藏在床底下最隐秘的角落。

每天晚上,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小心翼翼地将书取出来,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字一句地仔细研读。

换做是普通人,面对这样一本内容深奥、文字古朴的医学巨著,恐怕看不了几页就会头昏脑涨,不知所云。

但周卫国,却发现自己学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困难。

这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穿越之后,他的灵魂与这具身体融合,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他的精神力。

他的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前世要强上数倍。

许多晦涩难懂的古文,他只要多读几遍,就能大致理解其中的意思。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本身。

那本经过系统“信息重组与修复”后合成出来的《岐黄注疏》,似乎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书。

当他集中精神去阅读的时候,书上的那些文字,仿佛会活过来一样。

那些深奥的理论,会自动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清晰的、易于理解的图景。

比如,当他读到经络学说时,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透明的人体模型,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走向和每一个穴位的位置。

当他读到本草药理时,每一种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图像和气味,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记忆里。

这种神奇的学习体验,让他对中医的理解,一日千里。

他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书中的知识。

他知道了什么是“望闻问切”,知道了如何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气色、舌苔、脉象,来判断其身体的状况。

他学会了辨别上百种常见的草药,知道了金银花可以清热解毒,当归可以补血活血,甘草可以调和诸药。

他还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用的药方。

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葱豉汤”,治疗中暑的“清络饮”,治疗消化不良的“保和丸”。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现在这点水平,还远远称不上是一个医生。

中医之道,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

他现在所掌握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是一些最基础的皮毛。

他没有自大地想着要去给人看病开方。

他只是把这当成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技能的储备。

他明白,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将来可能遇到的情况,都是一个巨大的保障。

这本《岐黄注疏》,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让他的人生,在“收破烂”和“系统合成”之外,又多了一种无限的可能性。

时间在周卫国规律而充实的生活中,悄然流逝。

转眼间,就进入了初夏。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人们身上的衣服,也变得单薄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