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颜老师这档子事,陈卫东也不再乱逛了。
他加入到了劳动大军里面。
跟着村民们做了两天的农活。
从一开始连个锄头都握不好,到后面,也做的有模有样的。
因为体格好,甚至要比一般的壮劳力都做的快不少。
收获了村民们的不少好评。
还有村民来打听陈卫东的情况,看样子是想给家里没出嫁的姑娘做个媒。
城里人,大单位的采购员,人也长的英俊,关键是还不懒,干农活都利索,这样的好女婿,自然是人人爱的。
不过这些都被陈卫东给推掉了。
有心的村民们倒是也不恼,陈卫东的条件摆在这里,取个农村姑娘本就是个概率很小的事情。
哪怕是陈卫东同意,就是陈卫东的家里人也不同意的。
村民们的观念还是很朴素的,有枣没枣的打两杆子试一试的想法,指不定就成了呢。
两天后,关向红就告诉陈卫东,两头大肥猪已经准备好了。
原来是颜老师出了力,因为陈卫东给他解了惑,人也投桃报李,帮着联系了附近一个大队,转了一头机动用的大肥猪过来。
不仅如此,关向红还安排了一辆拖拉机,让关小鹏陪着一起押车。
一大早,拖拉机就拉着两头关在笼子里面的大肥猪,以及一车的番茄茄子这些时鲜蔬菜,还有十多只公鸡,从玉泉村出发了。
有了拖拉机,回轧钢厂的路就不算远了。
一直到下午三点的时候,陈卫东他们就到了轧钢厂的门口。
早上路过四季青公社的时候,陈卫东去邮局那里给厂里面打了电话。
所以等他们到的时候,厂门口已经等了相当多的人了。
两头大肥猪,对于轧钢厂来讲,也已经是大事情了。
不仅采购科的王满福在,顶头上司,后勤处主任,副厂长李怀德也在迎接的队伍里面。
倒是聂富军这个当舅舅的,没有出现。
但大厂长杨建设也来了。
这架势,可以说是十分的隆重了。
除了没有掌横幅,拉锣鼓队了。
“这个头可真大,得有三百五十斤吧?”
不少人看到两头大肥猪从拖拉机的车斗上抬下来的时候,都发出了惊呼声。
这两头大肥猪,膘肥体壮的,一看就知道是好猪。
······
晚饭是在轧钢厂的食堂里面吃的。
何雨柱特地做的小灶。
四菜一汤,份量都给的相当的足。
关小鹏他们两人,被安排到了招待所里面。
陈卫东则是吃完饭之后,就骑着自行车大包小包的往崇文门那边赶。
关向红给聂富军这个老战友送了不少东西,都需要陈卫东给送过去。
聂富军把东西给分了好几份,然后跟舅妈姚德华说了该怎么分配。
陈卫东听了几嘴,有几个名字他挺熟,有些并不熟,不过他也没问。
不过心里盘算了下,这么一通分下来,聂富军自个留下的并不多,就五六个番茄和七八个鸡蛋了。
处理完这些事,聂富军就向陈卫东询问起关向红那边的情况。
陈卫东也没隐瞒,把自己知道的,都给说了。
聂富军听完之后,点点头,尤其是听到关向红还能喝两斤地瓜烧的时候,更是笑的很开心。
“你呀,就是没当过兵,不会清楚我们这些战友之间那种过命的交情的。”
哪怕是现在,聂富军还在为陈卫东没当兵感到遗憾。
等舅甥两个说完话,都已经是深夜了,陈卫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四合院的家里面,先是给自己好好的洗了一遍,这才好好的睡了一觉。
这些天,可是把他给累坏了。
······
第二天,陈卫东先是去招待所找关小鹏他们,才知道这两人已经提前退了房去轧钢厂了。
等他赶到轧钢厂,找到这两人的时候。
他们正跟几个工人一起在装车。
“等一会装完车,我们就出发回去了,队里面等着用呢。”
关小鹏说了自己的计划,事情办的很顺利,轧钢厂这边让他们能装多少就装多少。
陈卫东有心想要带着关小鹏好好的逛一逛四九城的,尽一尽地主之情,但也知道正事要紧。
“那我就不挽留了,以后有时间,来城里找我,吃喝逛一条龙,我包了。”
说完,陈卫东从挎包里面取出了两个油纸包,一个里面是酱牛肉,一个里面是一整个烧鸡。
“这是我准备的一点东西,路上当干粮。”
关小鹏没拒绝,就是狐疑的看了眼陈卫东的挎包,想不通这么一个小包,怎么塞进去这么两大包东西还看不出鼓攘来的。
人多好办事。
很快,拖拉机就被钢管给堆满了。
陈卫东看着这绝对是超载了好几倍的小山一般的钢管,担忧的说道:“这是不是装的太多了?要不分两次来拉?”
拖拉机手刘庆满不在乎的说道:“不算多,我这拖拉机,有劲的很。”
说着,还拍了拍拖拉机头。
关小鹏也解释:“村里秋收的时候,拉的还要多呢,照样跑的欢,没事。”
行吧,专业的人都说了,还能怎么地?
陈卫东按下了心中的担忧,还是说道:“那路上开的慢些,有事情打电话到厂里来,厂里的电话你记得吧?”
“放心,就这点路,出不了事的。”
关小鹏一点都不担心。
然后,陈卫东就看着刘庆用摇把启动了拖拉机。
拖拉机头的排气管突突的冒出了一通子的黑烟,吭哧吭哧的爬动起来。
关小鹏抓紧跟陈卫东挥了挥手,也从旁边搭上了拖拉机驾驶的驾驶位。
陈卫东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仿佛随时都会散架的拖拉机开出了轧钢厂的大门。
这会他算是明白为什么后世网络上会有句话来专门形容中国的拖拉机。
“单缸柴油机,扭矩不详,遇强则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