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力气不小,但那都是干活练出来的蛮力,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都比较差。如果能学点拳脚功夫,不仅能强身健体,说不定还能学到一些防身的技巧。在这个年代,多一项本事总没有坏处。
至于易中海说的那个“王八拳”,李建设倒是不怎么在意。他知道,很多民间的高手,往往都深藏不露,其貌不扬。说不定,那个打“王八拳”的老头,还真是个隐世高人呢?
退一步说,就算那真是个不入流的拳法,学学活动活动筋骨,也比天天待在屋里强。
想到这里,李建设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对着易中海连连点头:“一大爷,您说得太有道理了!我这就听您的,明儿一早就去公园看看!谢谢您老的指点,您可真是我的指路明灯啊!”他这话,依旧是半真半假,既捧了易中海,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易中海听了李建设这番恭维,心里很是受用,满意地点了点头,摆了摆手,官气十足地说道:“嗯,孺子可教也!去吧去吧,好好学!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一大爷!”说完,便背着手,迈着四方步,心满意足地回自己屋里去了。
李建设看着易中海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四合院里的人啊,真是一个比一个“有戏”。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李建设就起了床。他穿上轻便的衣服,悄悄地离开了四合院,向着易中海说的小公园走去。
小公园离四合院不远,穿过几条胡同就到了。这个时间的公园,还很安静,只有一些早起锻炼的老人。
李建设在公园里转了一圈,果然看到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有几个老头老太太正在打太极拳、练气功。而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槐树下,一个穿着灰色旧布褂子、身材瘦小、头发花白的老头,正不紧不慢地打着一套看起来确实有些古怪的拳法。
那老头的拳法,招式简单,动作缓慢,松松垮垮,毫无力道可言,确实像易中海说的,跟个“王八拳”似的。周围锻炼的人,似乎也都对他这套拳法不屑一顾,没有人上前搭话。
李建设却看得津津有味。他虽然不懂拳法,但也看得出来,这老头的每一个动作,虽然缓慢,但却似乎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而且,老头的呼吸悠长均匀,神情专注,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李建设在一旁默默地看了一会儿,越看越觉得这套拳法不简单。他想起前世看过的一些武侠小说和电影,里面的绝世高手,往往都是些其貌不扬、大智若愚的人物。说不定,这个打“王八拳”的老头,还真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呢?
他决定上前请教一番。
等老头打完一套拳,收了功,李建设才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抱拳行礼道:“老先生您好!小子李建设,冒昧打扰了。我看您打的这套拳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小子十分钦佩。不知……不知老先生可否指点一二?”
那老头闻言,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目光在李建设身上扫了扫,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我这拳法,不值一提,就是些活动筋骨的粗浅功夫罢了。小伙子,你要是想学拳,还是去找那些名师大家吧。”说完,便不再理会李建设,自顾自地盘膝坐下,闭目养神起来。
李建设碰了个软钉子,心里却并不气馁。他知道,这种高人,往往都有些脾气古怪,不会轻易收徒。他想,既然老先生不肯教,那我就在一旁看着学,总能学到点皮毛吧?
于是,李建设便每天早上都来到公园,在不远处默默地观看老头打拳。他看得非常认真,努力记住老头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招式。回到家后,他还会自己偷偷地模仿练习。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李建设每天都风雨无阻地来公园“偷师学艺”。那老头似乎也注意到了他,但依旧是不理不睬,仿佛当他不存在一样。
李建设也不在意,他知道,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耐心和毅力。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打动这位老先生。
这天早上,李建设照常来到公园。他刚站好位置,准备观看老头打拳,那老头却忽然开口对他说道:“小伙子,你天天在这里看我打拳,不嫌烦吗?”
李建设没想到老头会主动跟他说话,连忙恭敬地回答道:“老先生,小子愚钝,但却真心想学您的拳法。只要能学到一招半式,小子就心满意足了。”
老头听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察的精光。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我这套拳法,名叫‘太乙绵掌’,乃是内家拳法的一种,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看似松垮无力,实则内藏玄机。你若真心想学,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学我这套拳法,可是要吃苦头的,你可想好了?”
李建设一听老头愿意教他,顿时喜出望外,连忙跪倒在地,磕头拜师:“弟子李建设,拜见师傅!弟子不怕吃苦,请师傅收我为徒!”
老头见李建设如此有诚意,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扶起李建设,说道:“好!好!好!既然你真心想学,那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了。不过,我可没什么繁文缛节,你也不用叫我师傅,叫我一声‘陈老’就行了。”
原来,这位老先生姓陈,是位隐居在此的武学高人。他年轻时也曾闯荡江湖,后来厌倦了纷争,便隐姓埋名,过起了清静的日子。他这套“太乙绵掌”,乃是祖传的绝学,轻易不肯示人。这次见李建设资质不错,又如此有诚意,才破例收他为徒。
就这样,李建设便拜了陈老为师,开始正式学习“太乙绵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