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他们走到一个胡同口的时候,一个人从他们身边路过,起初并没有在意,闪身避让开,让那个人过去,那男子对着他们点头表示感谢,然后进入其中一家,关上房门。
他们从胡同出来,来到大街上,白玲顿时停住脚步:“不对,那个味道。”
郑朝阳反应过来,他刚才也是闻到一股味道,不过很淡,要不是有风吹过,根本闻不到那个味道。
他们两个对视一眼,眼中透着兴奋,找了这么多天,终于找到有用的线索了。
他们回想着刚才碰面的时候,对方的面容和走路姿势,异口同声说道:“练家子。”
同时惊出一身冷汗,多亏他们没有表现出异样,再加上连日来奔走,精神也不好,郑朝阳和郝平川的胡须这几天都没有理,跟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没有区别。
要不然真是打草惊蛇,后悔莫及啊!
“他的手指虽然藏在袖子里,但是还是能看到食指与无名指中间有黄色污渍,就是常年吸烟留下的。”
“我们需要对他进行试探,如果是他,就必须立即抓捕,时间不等人啊!”
“要不要放长线钓大鱼?”
“咱们先汇报吧!”三人回派出所向张所长汇报。
张所长这几天也是急的抓耳挠腮,他已经得到军管会取消的具体日期,然后国家要推行统购统销的政策,特务一定会利用这次回大肆煽动群众的情绪,引起动乱,所以为了安全过度,这些阴暗的老鼠必须处理,但是这都还几天过去,郑朝阳他们一点儿苗头都没有,真是急死个人。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请进。”张所长整理下情绪,对着门口说道。
郑朝阳三人走进去,激动地说道:“所长,找到了。”
“真的?确定吗?”张所长兴奋地站起来,椅子都向后推出一点距离。
“我们害怕打草惊蛇,还不敢确定是不是这个人,所以想请示所长,下一步怎么办?”
张所长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接下来的计划,如果现在就抓,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会被惊动,以后再想找到,可是很难啦!但是如果不抓,过度时期的安全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他也拿不定主意,只好打电话请示罗局长。
与罗局长交谈后,对着郑朝阳三人说道:“确定身份后,秘密抓捕。”
这时罗局长的命令,虽然会惊动其他的特务,但是他们有信心有能力会找到他们,但是必须办证军管会撤离与统购统销的安全过度,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郑朝阳三人得到命令后,就去紧锣密鼓地安排,打算今晚行动,确保万无一失。
“请问宋晓文在家吗?”四合院外边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
宋晓文正在屋子里面配比黑火药,这可是得秘密进行,要是让四合院知道,再给他举报就不得了,听到有人找自己,他很是纳闷,就走出房门,在四合院门口看到是邮递员站在门口,手中有一封信。
宋晓文想起来前几天给少年儿童报邮寄的歌词,这是回信了,不知道有没有录取。
“我就是宋晓文,这是我的信件吗?”宋晓文离邮递员远远地说道,谁知道是不是真的邮递员,万一是拐卖孩子的就完蛋了。
姐姐宋建红也跟在他身边,拽着宋晓文,做出只要情况不对,就带着弟弟跑路的姿势。
邮递员看着一个小孩子问信件是不是他的,就感觉这时开玩笑:“小朋友,不要开玩笑,这可是少年儿童报的回执,你把宋晓文喊来,让他收信。”
竟然真的是少年儿童报的信,宋晓文赶紧回家拿出户口本,对着邮递员说:“叔叔,这是我家的户口本,我真是宋晓文。”
邮递员打开户口本,看到宋晓文的名字,年龄与眼前的小孩子差不多,而且她翻动间女孩的年龄也对得上,真是不敢置信,少年儿童报竟然给一个将近一岁的孩子回信,真是奇怪。
三大爷看到门口宋晓文两姐弟与邮递员说话,也是过来凑热闹,被邮递员看到,立即问道:“同志,他真是宋晓文?”
三大爷因为刚来还没有弄清楚状况,但是他还是点头说:“是的,他就是宋晓文,孙桂兰家的。”
邮递员才相信,懵逼地将信件和户口本还给宋晓文,骑着自行车走了,还一步三回头的看着宋晓文,想把他深深记住。
闫埠贵看着宋晓文手中的信件,当看到邮件人写着少年儿童报社的时候,眼睛瞪大:“宋晓文,你给少年儿童报写文章啦?”
“当然,这不就是回信吗?”
“那你快打开看看,有没有被录用?”
宋晓文也想看看,他将户口本交给姐姐,然后撕开信封,里面有一份叠的整整齐齐的报纸,还有一封信。
他先拿出信打开,只见里面写着:宋晓文先生,你好,你的歌词被我报社录用,因为只是歌词,没有歌曲,故我们经过考虑商议,只给予六元钱作为稿费,钱夹在最新一版的报纸里,请你查收,最后提点一下建议,希望你好好练字,再见。
宋晓文看到最后,脸色有点红,自己的字真是难看。
他将报纸拿出来,小心翼翼打开,里面却是有钱,数了一下,就是六元钱,然后翻看报纸里面的内容,在报纸的其中一个小版块上,看等着《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词,而且自己的名字也在上面,他没有用笔名,这可是他出名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宋建红认识宋晓文三个字,而且报纸上的内容和弟弟写的一摸一样,而且还给钱,高兴地鼓掌,蹦蹦跳跳:“我弟弟上报纸喽,我弟弟上报纸喽。”
“晓文,你将报纸借我看看呗。”闫埠贵想看看宋晓文写的是什么,然后学习一下,没准自己也能上报纸,挣稿费呢,他是语文老师,以前也给报社写过东西,可是每次都石沉大海,从此他就不再写了,主要是浪费钱啊,每次都两分钱呢,实在折腾不起。
但是看到宋晓文,顿时想到自己竟然还不如一个孩子,人家就发表一次,还有六块钱的稿费,真是眼红不已。
作者努力写作,在这里求收藏,求鲜花,求打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