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因为爱情
傻柱说的一点没错,以闫富贵贪财好算计的秉性,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五十块钱的补偿足以不战屈兵。也就不会有两人的意气之争,两家更不可能交恶。现在多花了钱,还得罪了人,又成了笑柄,实在让自己无话可说。
白拣了个大便宜的孙永忠自然是满意的不得了,要在平常,自己的这个工作卖上个一百七八十块钱就不错了,这次卖的钱居然差点翻倍,实在让他喜不自胜。自己是有钱,可谁会嫌钱多,尤其是在对头身上占便宜,不庆祝一下都不行。
正在孙永忠计划着如何庆祝的时候,许大茂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
“永忠,听说你发财了,一个岗位卖了三百多块钱,是不是真的?”
“是有这回事儿,回头再叫上和平,晚上咱们不在家吃,宴宾楼,哥们儿请客。”独乐乐何如众乐乐。
“讲究,是这么个理儿。我就是好奇,你是怎么把你纸箱厂的工作卖出这么高的价格来的?”
“我也纳着闷儿呢,刘海中和闫富贵就像红了眼的公牛一样顶着劲儿上,谁也不让谁,两人都非要我这个工作不可。这不,鹬蚌相争,我落了个便宜。”
“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明白点儿什么了。”
“明白什么?”
“原因啊,刘海中和闫富贵激烈竞争的原因。”
“那就别慎着了,跟我讲讲,我也觉得他们两个这回抢工作的反应有点儿不正常。”
“是不正常,因为他们都势在必得。”
“怎么说?”
“闫老大二十大几了,刘老二也没小多少,两个人现在都是没媳妇儿没工作。要说这俩货没啥本事吧,眼光还挺高,家里介绍的乡下姑娘他们还看不上。这不前些日子哥俩去合作社打酱油,合作社新来了一个女售货员,俩人一见就都相中了。回家跟家里一说,两家都找人去打听这个姑娘。一打听,这姑娘的条件还真不错,家里父母都有工作,下面还有个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是个本分人家。姑娘自己无论模样还是工作都没挑,性子还好。就这样两家找媒婆去女方家保媒,也是巧了,前后脚找的是同一个媒婆。媒婆自然是多多益善,一趟子事儿挣两份喜钱,还能让人家姑娘有个挑拣。”
“等等等等,我越听越糊涂了,这事儿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许大茂是个大嘴巴,更是个包打听,但也没道理把这件事儿打听得如此门儿清。
“我是谁啊,这街面上就没有我许大茂不知道的事儿。”许大茂开始跩了起来,得意洋洋。
“能不能好好说话,晚上宴宾楼不去了。”
“算你狠,我实说就是了。其实很简单,这个媒婆就是当初介绍我和你嫂子认识的那个,这两年我们一直没断了走动,她知道刘海中和闫富贵跟我住一个院儿,这些也都是她跟我说的。”
“接着往下说啊,后来怎样。”
“后来就是说媒呗,姑娘大了就要找婆家,女方家里并不排斥。不过提了条件,怎么着男方也要先有个工作才可以往下说。媒婆的嘴有多厉害你可不知道,传到刘海中他们的耳朵里味道就变了,成了谁有工作就跟谁处。这下子两家都不淡定了,谁都不愿放弃这个姑娘。找工作和娶媳妇两件事儿并成一件事儿,工作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背后附带的加成更大,这也是刘海中他们愿意提价的根本原因。”
“就找不到别的工作了?说不定还有更好的工作,价钱也更便宜,非要在我这颗树上吊死?”
“找工作哪有那么容易,何况时间紧迫,谁都等不起,你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而且他们两家之间彼此更是不能让,要知道让出去的不仅是一个工作,很有可能还是一个有工作的媳妇。”
“我明白了,感情里面还有这个道道。能让闫刘两家反目成仇都舍不得放弃,这姑娘有那么好吗?”
孙永忠忽然惊觉,自己现在还没混上媳妇。
“那姑娘我见过,模样确实挺好。我也就是结婚早了,不然我也动心。唉,不对,永忠你啥意思,是不是有啥想法儿?”
“废话,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这光棍一条也没个对象,没想法儿不是有病嘛。”孙永忠老脸不红,理直气壮。
许大茂哈哈大笑。
“你小子可真坏,不过我喜欢。刘海中知道了他得气死,这不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没说的,我这就去找媒婆,这回非给我兄弟说个漂亮媳妇不可。”
“等等,我给你拿两块儿肉去,别让人家说哥们儿不讲究。对了,那姑娘叫啥名字?”
“姑娘叫于莉。”
“于莉?”
“是啊,你认识?”
“不认识,不过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好姑娘。”
第二天孙永忠和刘海中父子一起去纸箱厂办理了工作岗位的转让手续,有章可循,过程也是极为顺利。
“二大爷,要是没事儿我就回了,咱们这算是合作愉快。”
“愉快愉快,这回光天有了工作全靠你了,等缓下来二大爷请你喝酒。”
经过了一夜的心理建设,刘海中已经从郁闷中走出来,对当前的结果也能接受。不外就是多花了几个冤枉钱。相对儿子有了工作,接着又要娶媳妇,这点钱算什么。孙永忠也没有那么可恨,钱也挣在了明处。看在自己快要当公爹的份上,就不跟他这个小辈儿计较了。
许大茂的积极性挺高,媒婆的积极性尤在其上。这都是那块儿熊肉之故,这谢媒礼慷慨的超乎想象。另外一块儿熊肉自然是掂到于家,媒婆还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要知道这时候的彩礼也不过十块二十块钱,孙永忠出手就是五斤熊肉,就不信老于家不会心动。
年龄适合,品貌端正,在红旗轧钢厂上班,有正式工作。自己一个人住着一跨院子,三间正房。这样的条件,到哪里去找?硬要挑毛病的话,就是家里缺个老人,以后添了孩子,没人照应。
于父于母简单的问了几个问题后就作出决定,只要闺女没意见,老两口乐见其成。
于是就有了于莉初入四合院相亲,乐极生悲刘光天泪崩这一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