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一大爷!

换源: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六十年代,普通家庭一个月能吃上一顿肉都已经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这样的环境下,覃槐家里的一次聚餐显得格外珍贵。

当三道菜摆上餐桌,覃槐忍不住一样样品尝,他这是在仔细品味何雨柱的烹饪技艺。

何雨柱平日里在食堂工作,负责的不过是烧大锅菜,那种环境下,他的真正手艺总是难以发挥。

因此,当覃槐已经很久没有品尝过何雨柱炒的菜时,此刻他的惊讶不言而喻。

“你这刀工,这炒菜的手艺,都快超过我了。”

覃槐惊叹道,他的眼里不仅是惊喜,还有对何雨柱成长的认可。

何雨柱秘而不宣地笑了,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在菜里加入了大蒜。

这大蒜的神奇调味,让菜肴的味道提升了一个层次。

此刻,他心中已有决断,是时候挑战更高的目标——考取八级厨师证了。

当覃槐赞美他时,何雨柱谦虚地说:“都是师父教的好,没有师父就没有今天的何雨柱。”

他的话语不仅表明了对师父的尊敬,也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成就的来源,让覃槐听后倍感欣慰。

这样的何雨柱,让覃槐深感自豪,他的弟子已经长大,足以独当一面。

在物资匮乏的时代,精湛的厨艺不仅是生存的技能,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坐在何雨柱对面的覃荧啸,轻蔑地眯了何雨柱一眼。

在他看来,即使菜肴烧得再美味,何雨柱的未来也注定只是个厨子。

覃荧啸有自己的梦想,那便是跻身官场,成为一名官员。

因此,哪怕他只能做个普通文员,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

覃荧濡一边品尝着何雨柱炒的菜肴,一边打量着他,感觉他似乎变得更有魅力了。

事实上,何雨柱确实变得更加帅气。

自从他觉醒后,经过洗涤,身体排除了许多杂质,肤色也因此白皙了一些。

更重要的是,他的气质发生了变化,曾经的稚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稳重的气质,让人感觉特别安心。

何雨柱和覃荧濡一起将碗盘洗涮干净,随后,他们静静地坐在师父的侧畔,品味着一杯香浓的茶。

杯盏间的蒸汽袅袅上升,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品完茶,何雨柱便准备动身返回四合院。

当他抵达四合院时,贾家的丧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街坊邻居纷纷伸出援手,希望能为贾家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然而,在这场丧礼中,贾家的经济困境也显露无遗。

他们无力承担宴请帮忙邻居的饭食,这使得丧礼显得更为凄凉。

贾家的经济状况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尽管外界纷纷猜测贾家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的一无所有,但事实如何,只有贾家的人自己清楚。

此时此刻,就算是贾家手头有了一些闲钱,估计也不多。

毕竟,贾东旭的死亡赔偿金尚未发放下来,

而人们似乎记得那笔赔偿金只有三百块钱。

何雨柱一直对贾家那笔赔偿金的去向感到困惑。

他始终想不明白,贾东旭因工伤去世所获得的赔偿金,为何始终不见贾张氏拿出来使用。

那笔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从未被贾张氏用于日常开支。

秦淮茹,身怀六甲,面临着生活的重压,她的丈夫贾东旭不幸离世,让她的世界瞬间崩塌。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她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帮助,至少一顿温暖的饭菜,

然而,贾家的邻里并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在她的哀求下,哭穷诉苦,拒绝了她的请求。

在走投无路之际,秦淮茹怀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易中海。

易中海,表面上乐善好施,可是一旦涉及到金钱,就变得吝啬起来。

他对待借钱的态度,取决于借款人的身份。

如果是何雨柱提出借款,他不会犹豫,因为何雨柱有还钱的能力。

然而,对于秦淮茹——一个失去了家中经济支柱的脆弱女子,易中海却犹豫了。

面对秦淮茹的哀愁,易中海没有立刻拒绝,他的内心挣扎着。

最终,他提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建议:募捐。

他打算号召邻里为贾家捐款,这不仅解决了秦淮茹的燃眉之急,也让他自己摆脱了借出钱财的风险。

易中海深知,在这个四合院里,他可以倡导慈善募捐,但决策权并不完全在他手中。

他需要两个关键人物的的支持,首先是何雨柱。

在易中海看来,何雨柱虽然单纯,但只要运用得当,甚至愿意为他效力。

他的这种单纯让易中海感到十分欣赏。

然而,易中海的心里也有不喜欢的人,比如许大茂。

他总是跟易中海作对,即使多次被何雨柱教训,他也依然如故。

易中海原计划在夜幕低垂时号召村民们进行捐款,但是何雨柱一直没有出现。

“这何雨柱究竟去哪了?这么晚了还不见人影?”

易中海在贾家破旧的屋内踱步,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埋怨。

“一大爷,我看咱们先别等了。何雨柱没回来,可咱们不能耽误了捐款的事儿。”

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贾张氏,此时也逐渐从悲伤中抽身而出。

她明白,现在不是沉溺于悲伤的时候。

她的儿子已经不在了,而儿媳秦淮茹还怀着孩子,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

如果她不能坚强起来,这一家老小恐怕真的会饿肚子。

因此,当她看到这次捐款的机会时,她决定不能错过。

“组织捐款的事情,我当然赞成。

不过,没有何雨柱带头,捐款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易中海点点头,表示同意。

“何雨柱和贾东旭关系亲近,如果他在这里,我相信在捐款的时候,他一定会第一个慷慨解囊,而且不会小气。”

“到时候我会跟何雨柱沟通一下,争取让他捐款十块钱。”

易中海接着说,“有了这十块钱的开头,我相信后面的人捐款时,至少也会有一块钱。”

“如果何雨柱不在,没有人来带头,即使我们把人组织起来,最后每个人只捐个五分一毛的,对你们家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易中海的话虽然现实,但也确实是目前情况下的事实。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贾张氏明白,何雨柱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