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从衣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迭皱巴巴的票据,这是他现在所有的家当。
自从和许大茂生活在一起,他便接管了这些不常用的票据。
在郝主任的帮助下,他迅速地选购了几丈布料,
又挑了一些五彩缤纷的糖果和花生,将它们一一装进自行车的篮子里。
随后,他骑着车,沿着蜿蜒的小路,朝着昌平的方向驶去。
今天,他的目标是距离四九城最近的几个公社。
途中,他在一个偏静的角落停了下来,将大部分的物资转移到系统的空间里,然后继续骑行,前往大塘公社。
接近中午的时候,他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在一位村民的带领下,他找到了公社主任崔大可的家。
当得知他是来自四九城红星轧钢厂的食堂主任,来这里采购物资时,崔大可的态度并不热情。
然而,当他听说何雨柱的车上还带着花布和糖果来交换时,他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临近年关,许多人都在为能得到一身新衣和一些糖果而发愁,而这些都需要票据。
崔大可主任热情地握住了何雨柱的手。
“何主任,你看看需要换些什么?”
“崔主任,只要您有的,我都需要。
现在正是困难时期,我们厂能为员工发点福利,我已经愁坏了。”
“那不知道野猪肉是否可以?”
崔大可的眼神里闪烁着希望,“村民昨天在河门沟捕抓到一头两百多斤的野猪,这会正在大晒场那里宰杀。”
何雨柱听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在崔主任的带领下,何雨柱来到了大晒场。
经过一番讨论和砍价,最终他以两尺布和一斤糖的代价,以每斤六毛钱的价格买了五十斤猪肉,
又以三毛钱的价格从公社买了一百多枚鸡蛋。
无奈之下,他只得以八毛钱的价格从一位老乡手里买了一个竹篮子。
何雨柱满意地离开了大塘公社,他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这次的采购将会为厂里的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而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他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大家带来温暖。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崔大可家的餐厅里。
一桌子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是何雨柱与崔家的团聚饭。
饭桌上的欢声笑语,伴着碗筷的碰撞声,显得格外温馨。
饭后,何雨柱蹬上自行车,货架上捆绑着沉甸甸的野猪肉和山货。
他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打开空间之门,将猎获的野味和土产一一藏入。
然后,他又拿出了几匹色彩斑斓的布匹和一些糖果,这些是给村里小孩的礼物。
何雨柱的心脏砰砰跳着,他开始了一个下午的奔波。
三个公社,三家友谊的终点,也是他交易的舞台。
夜幕低垂,他终于抵达了渠黎公社。
那里的主任韩晓松是个热心肠的人,何雨柱支付了一元钱,晚餐和住宿的问题便都解决了。
在那个陌生的夜晚,他就在韩小宋家里找到了临时的庇护。
次日清晨,韩小宋亲自领路,带他深入村民家中,
采购了十只活鸡,无数新鲜的鸡蛋,还有三只肥美的野兔和两只油光水滑的野鸡。
满载而归的何雨柱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规划着回四九城的路线。
这一趟,他换得了丰盛的物资,但是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首先,红星公社。
恰逢公社书记的儿子大婚,对方要求的“三转一响”
(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中,
手表成了最难凑齐的。
何雨柱手腕上的沪牌手表,市场价高达六十五元,并且还需要一张稀有的手表票。
但在郝主任的关照下,这块有些瑕疵的手表,最终以三十元易手。
他故作痛心,却暗自欢喜地和公社主任换得了一只足有四五十斤重的羯羊,连同整副下水,绝对是划算的买卖。
就这样,何雨柱沿着回程的道路继续前行,虽然物资并未买得太多,但收获却是满满当当。
现在他的空间里,已经藏有一百多斤的野猪肉,腊肠、腊肉堆积如山,风干的野鸡、野兔也颇为壮观,
而鸡蛋更是堆积如小山,足有一千多枚。
有了这些,明年一年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当何雨柱带着丰收的喜悦回到四九城时,已是下午三点多。
他从空间中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两斤野猪肉,
先去了一趟供销社,将野猪肉交给了郝主任。
郝主任乐得合不拢嘴,爽快地收下了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离开供销社,已经过了四点,何雨柱便没有再去轧钢厂,
而是直接返回了他的四合院,准备将这一趟的收获细细盘算。
跨入院落的瞬间,闫埠贵便忙碌于他的那些花盆之间。
以往绿意盎然的植物已被悉数移除,取而代之的是等待栽种的新生命——大蒜籽。
正当他全神贯注于手中的活计时,目光忽然被傻柱车龙头上悬挂的一块巨大猪肉所吸引。
那肉块沉甸甸的,少说也有五斤重,闫埠贵眼中不禁闪过一丝贪婪。
“傻柱,你这是从乡下带回来的猪肉吗?
市场价现在是多少一斤啊?”
闫埠贵试图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语气中难以掩饰的渴望却暴露了他的心声。
傻柱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是在昌平遇到了一群捕猎队,他们公社刚捕获了一头野猪。
我用些日用品和他们交换了这些肉,价格我倒不清楚。”
尽管当时的私下交易是违法的,但物物交换在这一片土地上依旧默许着它的存在。
闫埠贵视线在那块野猪肉上徘徊,忍不住建议道:
“傻柱,你这块肉少说也有五六斤,自己一个人哪里吃得完?
不如分一些给三大爷吧?”
傻柱微笑着摇了摇头,“三大爷不用操心,待会儿我烧好了,自会给你送过去一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