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最具能量的汉东三杰(求V)

换源:

  高育良虽然对外来悲观。

但作为一位强悍的政治家。

他的心态并没有彻底崩溃。

该有的风度还是有的。

况且。

他对孙连城这个正厅级的吕州市长,能反向收伏祁同伟这个正厅兼省常,还是很感兴趣的。

无论如何。

孙连城的资历和背景,都不足以让祁同伟认可。

可事实是。

这种离谱的事,就是发生了。

高育良突然又想到了吕州美食城拆迁的一幕。

孙连城当着赵瑞龙的面炸了他的心头好。

这种行为,看似鲁莽。

实则,他和李达康想都不敢想。

直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

孙连城是怎么安抚赵瑞龙的。

要知道,那位可是非常牛逼的。

他们汉东两位大佬,人家那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可孙连城一个刚崛起的正厅。

他凭什么。

两人的交谈,并没有如高育良想的那样,显得尴尬。

反而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孙连城对高育良这位前任吕州书籍表达了感谢和感激。

并且对省常上帮自己说话的事,也表达了感谢。

高育良也客气起来。

也对孙连城在履任吕州后的种种措施进行了高度赞赏。

完全就是官面上的话。

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

可,高育良突然就感觉,自己的信心恢复了。

他似乎从和孙连城的对话中,找到了某种信心。

一个强大的信念似乎正在他沉寂的内心中觉醒。

他的脑子里不断跳跃起孙连城、祁同伟和他高育良三个人的名字。

最后。

他猛然醒悟过来。

这不就是老书籍赵立春在的时候,汉东的局面吗?

虽然人物和特点都有所差异。

但孙连城是改革大将,是杀伐果断的经济先锋。

祁同伟是英雄厅长。

他高育良是手腕高超的汉东本土政治家。

这三者结合,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体系。

经济、司法和决策,这三者组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团体。

之前高育良不敢动。

不能动。

根本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沙瑞金这个一把手的权威不能撼动吗?

根本不是。

根本原因是。

高育良本身也无力战斗。

高育良和祁同伟掌握的政法系,说到底只是纠偏的部门。

又和原本同属于赵家的经济大将李达康不和。

这就导致,他的汉大帮,根本无法撼动沙瑞金执政撼动的基本盘。

没人犯法,没人造反,这个政法武器其实用处没有那么大。

何况沙如金本身就对他们有领导权。

还有附近的军区,还有中央,这些都制约着地方政法系。

这也导致,高育良这个政法书籍,其实权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他对上沙瑞金,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能保住位置已经是最好的局面。

可现在不同了。

祁同伟已经入常。

孙连城吕州政绩一旦大爆发,随时也可能入省常。

一旦他们掌握省常三票话语权。

那个局面,就是沙瑞金也头疼。

至于孙连城为什么愿意和他汉大帮合作。

而不找沙瑞金。

原因很简单。

沙瑞金和孙连城的根本利益不同。

也许汉大帮本身没有那么干净。

但骨子里还是愿意为老百姓做事的。

甚至在基层,群众基础非常好。

可空降的沙瑞金。

这种抢果子的领导,本身就是最大的特权代表。

这本身就是一种脱离群众。

高育良嘴上不说。

但心里明白。

这种实际上脱离了群众的行为,是会让出身底层的人才反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的。

至少,不会那么亲近。

孙连城为何当做特殊人才进入官场后,被连续打压三年。

普通人尚且会憋闷的发疯。

优秀一点的如祁同伟,会来个改变命运的一跪。

而如孙连城这种本身就是破格提拔,直入正厅的特殊人才,他难道心里会没想法。

会没有气。

书生傲气!

别人不懂。

他高育良懂!

况且。

高育良和孙连城,从某种角度上说,还能算作同事。

孙连城做过汉东大学公共关系系的副教授。

高育良做过汉东政法大学的系主任教授。

他们这些人,进入官场,骨子里都是有着一腔热血的。

只是。

曾经的他被玷污了。

多年的官场生涯,让高育良变得越来越圆滑。

可孙连城入官场并不久。

他的傲气仍然在。

这也是高育良突然胸中迸发炙热火焰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突然照镜子了。

他突然看见了多年前的自己。

那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为民请命的书生。

高育良突然觉得。

此后人生。

他可以不用一个人孤独前行了。

而后。

他不光是老师。

还有并肩作战的同伴。

是的。

孙连城就是。

一个优秀到让人不能直视的忘年之交。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一个全新的,最具有能量的汉东三杰即将诞生。

沙瑞金、侯亮平之流,面对他们这样真正的精英人才,所谓的家岳背景,真的有用吗?

也许有!

但也许。

可以没有。

ps:跪求鲜花、V收、评价、月票。

好书都是养出来的。

保证暴爽。

后续剧情已经设计完成。

保底日更过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