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制定最终计划

换源:

  晨光微熹,山间雾气未散。李世民一行人自密道脱身后,沿着崎岖小径回到临时驻地。此地位于白骨崖后方的一处隐秘村落,屋舍零星,炊烟袅袅,与前夜那座阴森神秘的据点恍若两个世界。

众人甫一落座,房玄龄便已备好案几与笔墨,将从敌营中带出的卷宗一一摊开。那些文书或残破,或字迹模糊,但内容无一不触目惊心——吐蕃使者来信、突厥部族交易契约、新罗商贾的暗中往来……种种证据,串联起一个意图颠覆大唐的巨大阴谋。

“江南、西北、山中三地所得之物,皆指向同一组织。”房玄龄一边整理,一边低声说道,“他们不仅勾结外邦,更在朝中安插眼线。”

尉迟恭站在窗边,手中握着一块染血的地契,眉头紧锁:“这上面盖着一枚胡文印章,我曾在西北见过类似纹样。”

李世民闻言,缓步走来,接过地契细看片刻,神色愈发凝重:“看来,他们的势力远不止我们所见。”

“公子之意是?”玄奘合十问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揭露真相。”李世民语气坚定,“若让此事继续隐瞒,后果不堪设想。”

众人点头称是,随即开始分工行动。房玄龄负责梳理所有文书,标注重点;尉迟恭则与赵无极一起核对证物,确保每一份材料都能经得起推敲。

与此同时,巴图已在准备前往西北的行程。他奉命亲自传递一封口信,联络当地牧民与正义之士,为接下来的联合行动铺路。而顾炎也早已派出信使,从江南传来回信,言明已有部分乡绅愿作内应,只待时机成熟便可配合行动。

然而,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统一各方力量,并制定可行的反击计划。

翌日午后,众人齐聚村中祠堂,围绕一张巨大的地图展开讨论。地图上标记着敌人设下的多个据点,其中三个尤为关键,分别位于江南水乡、西北要塞以及京城周边。

“我们必须分阶段推进。”房玄龄指着地图上的路线说道,“江南以揭露为主,西北以牵制为主,京城则是最终决战之地。”

“可各路人马能力不一,如何协调?”赵无极皱眉,“若调度不当,恐反受其害。”

李世民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诸位,我们不是为了私怨而战,而是为了天下百姓。谁愿意先站出来?”

话音落下,祠堂内一时寂静无声。片刻后,巴图率先起身:“我在西北有兄弟,他们听我的。”

“我也能调动江南的乡勇。”顾炎的信使代表低声表态。

“老夫虽年迈,但也愿为国效力。”一位年长的山中隐士拱手道。

随着众人纷纷表态,原本松散的力量逐渐凝聚成形。房玄龄趁机提出详细计划:第一阶段由江南发起舆论攻势,将证据公之于众,引发百姓愤慨;第二阶段在西北制造混乱,削弱敌方外围势力;第三阶段,则是在京城内外夹击,彻底瓦解敌人的核心。

“如此安排是否妥当?”李世民环视众人,目光如炬。

“可行!”尉迟恭一拍案几,声音洪亮,“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必能一举击溃这些乱臣贼子!”

会议持续至深夜,众人反复推演各个细节,力求万无一失。就在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房玄龄忽然发现,在那份江南地契背面,竟还藏着一行模糊的胡文字迹。

“公子,你看这个。”他将地契递过去,“这像是某位大人物的署名。”

李世民接过,借着烛火仔细辨认,脸色微微一变。

“此人……”他低声道,“竟也牵涉其中。”

众人皆感震惊,却无人追问。因为他们都明白,这场较量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翌日清晨,阳光洒落在祠堂门前,映照出众人坚毅的面容。计划已定,接下来便是执行。

李世民立于阶前,望着远方的天际,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传令下去。”他转身下令,“即刻出发,分头行动。”

尉迟恭、巴图、顾炎等人纷纷领命,各自踏上征程。而房玄龄则留下,继续完善后续部署。

祠堂内,只剩下李世民一人,静静地站在地图前。他的手指轻轻划过那三个被圈出的据点,最后停在京城一处不起眼的位置。

“你究竟是谁?”他低声自语,目光深邃如渊。

风起云涌,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