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血迹未干,碎裂的案几横陈于地。李世民立于御座之上,目光冷冽扫过跪伏在地的叛臣与被制住的刺客,一时间,金銮殿内鸦雀无声。
尉迟恭提着滴血的长刀站在阶前,林风则将木匣紧紧抱在怀中,房玄龄缓缓起身,面色凝重。长孙无忌已命人封锁大殿,程知节亲率禁军在外戒备,整个朝堂如同铁桶一般,密不透风。
“陛下。”房玄龄低声开口,“此事牵连甚广,还需详查。”
李世民微微颔首,转身步入后殿,众臣紧随其后。片刻后,几名心腹大臣也被秘密召入偏殿,其中包括尚书左仆射高士廉、大理寺卿张亮、刑部侍郎戴胄等忠臣。
众人落座,气氛沉凝如铁。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高士廉率先开口,语气谨慎。
“但说无妨。”李世民端坐主位,神情平静。
“刘威、杜怀安虽已暴露,但背后之人尚不明朗。若贸然公开证据,恐怕会打草惊蛇,反使贼党提前布置,甚至逃逸。”高士廉顿了顿,继续道,“臣以为,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局势,暗中追查其余涉案之人,待证据确凿,再一举揭发。”
张亮点头附和:“此策稳妥。如今京中人心浮动,若陛下急于清算,恐生变数。”
“陛下。”戴胄低声道,“臣听闻户部近日频繁调账,兵部也有多处文书遗失,皆是可疑之处。若能从这些细节入手,或许能找到更多线索。”
李世民静静听完,目光转向房玄龄:“你以为如何?”
房玄龄抚须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高大人所言极是。敌人既有‘天机阁’背景,必非寻常贪腐之徒可比。他们擅长隐匿、操控局势,若我们动作太大,反倒容易落入圈套。”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臣还怀疑,此案背后可能涉及更深层次的势力博弈。陛下若想彻底铲除毒瘤,需布下一张更大的网。”
李世民沉吟不语,手指轻叩桌面,良久才缓缓开口:“你们的意思,朕明白。那便依诸位所议,暂不声张,暗中调查。”
他环视众人,语气沉稳:“但朕也要提醒各位,此事关系社稷安危,若有半点疏漏,后果不堪设想。”
“臣等愿效死力!”众人齐声应道。
“好。”李世民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宫墙,“你们各自归位,按计划行事。记住,一切以不动声色为要。”
众人领命离去,只留下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仍在殿中。
“陛下。”房玄龄低声问道,“关于那条秘道与狼群之事,是否也要继续追查?”
李世民回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深意:“自然。草原巫术非同小可,能掌握这种手段的人,绝不会甘于幕后。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主动现身。”
长孙无忌拱手道:“老臣这就安排人手,加强对户部、兵部的监视,并派人调查‘天机阁’的蛛丝马迹。”
“去吧。”李世民挥了挥手,“另外,你还要留意京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往往真正的情报,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二人退出后,李世民独自坐在殿中,手中把玩着那份模糊的文件。烛火摇曳,映出他眉宇间的一抹沉思。
翌日清晨,京城依旧如常。朝臣们照旧上朝议事,仿佛昨日的大乱未曾发生。然而,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一场无形的较量已然悄然展开。
李世民在朝会上谈及西北巡视的成果,却并未提及具体细节。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朝廷治理,贵在清明。朕此次归来,便是为了查明真相,还天下一个公道。”
话音落下,满朝文武神色各异,有人低头沉默,有人眼神闪烁,更多人则是屏息凝神,等待着下一步的变化。
退朝之后,李世民回到御书房,召见了几名心腹幕僚。他们开始梳理京城各部的账目往来,试图从中找出破绽。
与此同时,林风奉命前往东市口,秘密接触一位曾在西北任职的官员,据说此人手中握有关键证词。而尉迟恭则负责盯紧京畿卫的动向,以防敌方调动兵力。
夜幕降临,皇宫深处灯火昏黄。李世民披衣独坐,翻阅一份刚刚送来的密报。纸上赫然写着几个字:**“城南客栈,三楼西厢,戌时三刻。”**
他轻轻合上密报,嘴角微扬。
“终于……开始了。”
此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李世民没有抬头,只是缓缓将密报收入袖中,然后淡然说道:
“进来吧。”
门帘被掀开,一道身影闪入殿内,低声禀报:
“陛下,城南那边已经安排妥当,对方答应见面。”
李世民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漆黑的夜空,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寒意:
“很好。告诉他们,明日午时,我会亲自去一趟城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