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到常何奏本后,甚是满意,对常何说:“朕一直以为你是个粗人,没想到你竟然有如此大才!”
常何听到李世民盛赞自己,于是不好意思地说:“臣不敢居功,陛下让每个大臣都要上奏本,可臣是个大老粗,哪会写什么奏本啊,于是就让我的门客马周替臣写了,这些建议也都是马周提的。”
李世民听后,急忙派人去请马周,并与马周谈论。
李世民问:“设置宵禁鼓是何意?”
马周说:“臣发现如今的长安城中突厥人、西域人、新罗人等异域人口甚多,他们不明中原礼仪,经常与中原人发生摩擦,长安的治安不如以前了。所以臣想实施宵禁制度,每到傍晚,行人各自归家,具体什么时候行人归家,听宵禁鼓声,如此一来,避免巡城卫士按户通知浪费时间和人力。”
李世民又问:“入门左行,出门右行是何意?”
马周答:“臣在大街行走,经常看到有人为路权起争执,双方互不相让,府尹都无法裁决谁有路权,为了避免行人争夺路权,所以可以规定行人、车马等一律靠右行走,至于入门左行,则是考虑到行人同时出入店铺时,二人迎面相撞的情况,因此可以规定进入店铺要从左进,离开店铺者从右出去。”
李世民又问:“驿站马应该剪掉尾巴是为什么?”
马周说:“臣发现很多达官显贵利用驿站的马私发书信,本朝虽规定驿马不该私用,但马匹长相很难被人认识,人们也不知道为达官显贵运送信件的马是否为驿马,导致监管困难,如果驿站的马尾巴被剪去,便有利于监管了。”
李世民满意地说:“卿观察仔细,如此小事都能想到啊!”
马周说:“陛下,很多事情都是小事积累起来才成为大事的,越是小事越应该重视,尤其是涉及百姓的小事,对于陛下,这些是小事,可对于百姓也许就是天大的事情。”
李世民大喜,吩咐有司立即诏令下去,然后又对常何说:“你举贤有功,朕要赏你!”于是,李世民赐常何三百匹锦帛,命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
十五日,李世民在洛阳苑进行射猎活动。活动中,一群野猪突然从茂密的林中冲出,向猎场中央的李世民发起冲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李世民展现出了非凡的冷静与箭术,他迅速拉弓,连续射出四支箭,每箭都精准地命中了野猪,瞬间杀死了四只。
然而,危险并未完全解除。就在众人惊叹于李世民的箭术之时,一只体格庞大的野猪猛然跃起,其锋利的獠牙险些触及李世民的马镫。见此情景,民部尚书唐俭毫不犹豫地跳下马来,准备与野猪进行搏击。与此同时,李世民也迅速反应,拔剑出鞘,一剑斩断了野猪。化解危机后,他回头对唐俭露出了笑容,说道:“你没见过朕上阵杀敌吧?其实这也没什么可怕的。”
唐俭闻言,神色凝重地回答道:“陛下,汉唐高祖确实是在马上得天下的,但他们也明白,不能在马上治天下。您以神武之姿平定了四海,如今怎能再将雄心壮志浪费在一头野兽身上呢?您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上。”
李世民认为唐俭言之有理,大为赞赏,下诏将豫章公主许配给其子唐善识,择吉日完婚。
次日,魏征说:“陛下,臣近日闻听一事,关于汉孝武帝昔日之喜好,他乐于与猛兽格斗,展现其英勇无畏。然而,司马相如曾以智者之姿,劝谏汉孝武帝道:‘世间之人,论力气有乌获之勇,论敏捷有庆忌之才,人间确有此等勇士,而猛兽之中,亦不乏超凡之辈。若一旦遭遇超乎寻常的猛兽,其威猛令人惊骇,即便是乌获、逢蒙(古代神射手)之技,亦难以施展,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枯木朽株,亦可能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虽或许能保得万全而无祸患,但这本非天子所应亲近之事。
臣闻陛下近日外出狩猎,亲涉险境,与猛兽格斗,早出而晚归,陛下身为万乘之尊,却于暗夜之中行走于荒野之地,践踏深林密草,此等行为,实非万全之策。陛下乃国家之柱石,百姓之依靠,一旦有所闪失,将何以安邦定国?
臣斗胆进言,望陛下能割舍个人之娱乐情感,停止此类与猛兽格斗之乐事。陛下若能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念,舍弃一时之欢愉,则天下苍生将感念陛下之恩德,此乃国家之大幸,百姓之大福也。”
李世民听后,缓缓回复道:“古之狩猎,实乃以供祭祀宗庙之用,朕亲行狩猎,意在表诚心于宗庙祭祀,以祈求国家昌盛、百姓安康。然朕亦知,身为天子,当以国家为重,百姓为先。卿之所言,朕已铭记于心,日后必当审慎行事,不负卿等期望。”
秘书监虞世南又以一种既恭敬又坚定的态度向李世民劝谏道:“陛下,在您勤勉听政、博览群书之余,顺应天道进行狩猎活动,旨在亲自摧毁猛兽的巢穴,驾驭着华丽的猎车,深入到猛兽出没的洞穴之中,穷尽那些猛兽藏匿的丛林地带,以此铲除凶恶残暴的野兽,保护我朝百姓免受其害。同时,通过狩猎收集皮革和羽毛,用以充实军用器物,彰显我大唐的威仪,这无疑是遵循了古代圣王们的优良传统。
然而,陛下需知,皇帝的车驾是何等的尊贵,它是八方万民仰望恩德、万国使节关心注目的焦点。即便是日常出行,清扫道路而行,也需格外警惕马衔、马嚼子等细微之处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为了注重谨慎、防微杜渐,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历史上,司马相如曾直言不讳地劝谏汉武帝,张昭也因忠诚劝谏而面色大变,他们的忠诚与勇气,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臣虞世南虽地位卑微,但怎敢忘记这一为臣之道,忘却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况且,如今通过狩猎,弓箭已经射杀了众多野兽,猎物丰厚,足以彰显陛下的英明神武。陛下分发猎物赏赐群臣,皇恩浩荡,已经十分深厚。然而,臣仍恳请陛下能够及时停止狩猎之车,收起长戟,不要再因个人的喜好而拒绝了百姓的微小请求,忽视了那些如同细小水流般汇聚而成的忠诚进谏。
赤膊与野兽搏斗之事,自有群臣愿意为陛下分担,陛下无需亲自涉险。如此,陛下不仅能彰显为君之仁德,更能成为百王之典范,永光万世。”
李世民从其言。
狩猎结束返回长安时,李世民发现京郊有很多京观(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李世民于心不忍,遂下《令诸州划削京观诏》说:“自古以来,设立军队,实乃出于国家安危之考虑,为制止战乱、平息纷争、保护百姓安宁而不得已之举。朕之本意,在于以武力制止暴力,以和平替代战乱,期望天下能够消除杀戮,回归和谐之道。
然而,末世之人,争强好胜之心不灭,恃武逞威之态难除,肆意妄为,以刀兵取乐,致使血流成河,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尸体横陈,如同乱麻,彼等却自诩勇猛,竟将骸骨堆筑成京观,以彰显其武功之盛。殊不知,此等行为,非但无丝毫悲悯之心,反而尽显残忍之意,全然不顾掩埋尸骨、尊重逝者之基本礼仪。
朕每念及此,皆深感痛心疾首,哀怜叹息不已。朕作为天下共主,有责任亦有义务,纠正此等残忍之行,弘扬人道精神。因此,朕特诏令天下诸州,凡有京观之处,无论新旧,皆应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削平其高堆,加以黄土覆盖,使之成为坟墓,以掩枯骨,勿使其暴露于荒野之中,饱受风雨之苦。
同时,朕亦要求各地官员,以酒脯等物进行祭祀奠祭,以表朕对逝者的哀思与敬意,亦彰显朕之仁德与哀悯之心。”
五月,太子生病,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李世民却请了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太子病愈后,李世民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