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杜构和安元寿在那客栈商馆好像是给李德謇搞了个像是告别单身的派对一样的聚会才会耗了那么久,等到王先生不放心他们去找的时候三个人都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不得已,在派人联络了他们的家人过来接他们后就自己先走了,结果就在路上遇到了从大兴善寺离开的玄奘法师。
“大师,我们又见面了,看起来你这次拜访还是没有寻找到心中的答案呀。”
“阿弥陀佛,看来贫僧与施主确实是有缘。正好,贫僧也有一些问题想问施主,不知可否为贫僧解惑?”
“可以!当然可以!大师请跟我来吧。”
还是在两人昨天相遇的那间食肆,还是那间谈话的上房,穿越者特意要了一壶热水,就是为了冲泡清茶来给玄奘一个震撼。
“善哉善哉,此物确如施主所说有安神之效。好了,贫僧想问的是,施主可是对昨日带贫僧见你的道友有些……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过往?”
清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功效让王珏玉有些失望,但玄奘问的话却是让他一惊,本来还想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不想对方竟是先有行动。
“并没有。只是在下的一个朋友说他也是突然遇到了一个道士,那道士强行给我的朋友算了一卦,然后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自此我就留意了一下。”
“哦……这样啊……那果然不是什么机缘啊……”
看到玄奘居然有要放弃西行取经的迹象王珏玉登时就慌了,赶紧开口接过话头。
“哎呀,我的大师啊,你怎么总是那么在意诸事有没有机缘呢?人生再世,可是有许多不由己的事情啊!”
“阿弥陀佛。所谓机缘,乃是众生寻得解脱的关键,求得证果,自然是须先踏上正途。”
“你这……怎么跟道家思想有点像呢?”
“阿弥陀佛,并非如此,贫僧虽然未曾参习道家典籍,不过施主该是误会贫僧的意思了。施主如果对机缘之事有兴趣,不如就让贫僧为施主讲解一番吧。”
那怎么行!要是拨动了他禅机的开关,自己就再也没有插嘴的机会了。虽然不知道自己惯用的招数现在还有没有用,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试上一试了。
“玄奘大师,你以前曾是一块精铁,但现在却是成长成了一把刀,一把可以杀尽千千万万生灵的刀。”
这句跳脱的话很幸运地把玄奘镇住了,他今天本来就抱着疑虑,一时之间好奇和惊讶搅动了他心里的平静。而王珏玉也不会给他回过神的时间,立刻就把接下来的招数不断抛出。
“至于我么,在下以前是一棵乔木,梦想着将来能成为撑起庙堂的梁柱,结果现在却是被陛下做成一口装满宝物的箱子了。而且更让我心里难受的是……我发现我这口箱子也是可以被用来杀人的。”
“阿弥陀佛。施主心中的烦恼……”
“大师,这些都是俗世利益纠葛之事,讲究佛法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所谓利益,即是身外之物,如果大师只有慰藉人心的方法,那现在还是静下心来听在下说吧。”
玄奘心中的好奇和惊讶没有减退,但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想要听听眼前这个木匠是想要说些什么。
“贫僧愿请王先生指教。”
玄奘改了称呼,穿越者知道这次劝说是有戏了,于是开始将话题往正道上引。
“百余年前,当时的皇帝拓跋魏太武帝在长安的佛寺中发现了叛军储放在里面大量的兵甲武器,皇帝一怒之下,颁布了在全国范围内灭佛的决定。在灭佛的过程中那座佛寺首当其冲,被夷为平地,但现今的大兴善寺却是逃过一劫,法师这次拜访,可有问过缘由啊?”
“……贫僧全心研习佛法,不曾对此有过关心……”
没有就好!既然没有,那我就可劲忽悠你了。
“那被夷为平地的佛寺因储藏不该有的兵器而废,大兴善寺因前朝皇帝赐名而贵,其中缘由,想来佛家典籍是有所说明的吧,而这就是在下想要向大师说明的事。在下是抱着好心在提供帮助,我也是想更多的生灵能够脱离轮回之苦,还请大师一定要相信我。”
“……贫僧愿闻其详。”
“佛度众生解脱,是从这六道轮回之中解脱,佛陀的教诲与佛家的思想全都是为了众生能达到那清净极乐的境界,我说的没错吧?”
“善哉善哉,确是如此。”
“但是在六道之中还有其自有的规则,如果宗教提倡的规则与其产生矛盾与冲突,便会造下恶孽和业障。如此,众生怕是只会更苦吧。”
“非也,即使是有再多的苦难,修得证果和顿悟解脱才是正确的,众生不该为此便自甘沉沦于轮回之中。”
“但是那修得证果和顿悟解脱的方法现在却是众说纷纭吧。就像大师你这样,走遍了天下名寺、拜访了所有高僧,还是没办法解开你心中的烦恼。我说的不对吗?若顿悟皆以机缘为重,众生则无有参禅礼佛的必要,只要与六道中轮回得够久,任谁都有等到机缘去往极乐的一天。如此,末法时代会不会来又能这样?佛陀创教弘法的意义又何在?”
玄奘低头无言,自己知道的佛理连自己都度不了,其他的知识他又不懂,他觉得自己都要有心魔了。幸在眼前之人好像就能给他答案,能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做,那道士说的确是无错,此人正是自己的机缘啊。
“阿弥陀佛。还请先生细说。”
“贵教中虽有不应执着,有众生贪、嗔、痴三不善根之说,但也有慈悲、宏愿这种大功德,可见积极地去促成他人得悟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同样,在这尘世之中也有立志于改善百姓民生的人和组织,那便是现今的陛下与文武百官,以及由他们组成的朝廷。”
“然贫僧听说本朝推崇道家,这道家的思想之中可是提倡无为而治的吧。”
“但数百年前却是有道人张角三兄弟,他们所领导的对当时朝廷的反抗不可谓不激烈啊。”
好险,真是一点机会都不能给他,要不然就被他牵着鼻子走了。
“那我们还是说回规则吧。其实之所以中华诞生了道家、而佛教是创建在天竺也有这个原因。中华古有百家争鸣,是因为当时的人觉得周代的礼乐制度已经崩坏,需要给天下订立下一个新的规则。反观那时的天竺,比起社会的制度人们更想寻求的是心中的清净解脱,所以身为一国王子的释迦才会做出抛家舍业的行为。及至现代,大唐已令中华安定,百姓在富足之余必会寻求本心之源,此时虽是佛家度人解脱的好机会,却也是魔言邪说乘虚而入之时。要想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大师一是需要拿出能确认是出自佛源的本经,二是获得朝廷的权威认定。”
“那么……明明现今中华已有那么多的高僧大德,为什么是由贫僧去天竺取经?”
“因为你此时心有迷茫啊!那些高僧大德对于如何悟道解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可能他们去天竺读到真经时发现上面的说法与自己想的不同时会产生烦恼,更不排除他们在之后的翻译时会在其中掺杂自己的私货。”
“不会吧,既是高僧大德,又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情?”
那可不一定,等到明朝时你的化身还会遇到一个两百七十岁的老怪物,要不是身边有个心猿在就被烧死了。
“朝廷可冒不起这个险。而且我就明说了吧,这次取经回来后主事的僧侣必会声名远扬,成为天下间最高的高僧大德,如果让那些心里已经有了杂念的僧人去的话以后说不定就会脱离朝廷的掌控。关键还是翻译经文的事,朝廷必须要找一个与佛家各派都没有太深关系,但又有十足能力的人。如今这天下,即便是算上那些高僧大德,也只有玄奘大师你最适合做这西天取经是事情了。”
玄奘又沉默了,这次是因为新的烦恼,他自小潜心于佛法之中,今天遇上这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根本就不知该如何是好。
“……按照先生所说……贫僧取经回来的时候……朝廷就会安排我去总管天下的僧人吧。贫僧可是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打算。”
“那么大师就在天竺用心研习佛法吧。只要你学得越深入、带回来的典籍越多,等回来时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翻译经文和讲解上,到时朝廷会把管理僧众的具体事务交给其他人去做。而且,等经书到手,最要紧的就是尽快将真经佛法弘扬出去,到时大师怕是也没有闲暇去管这些事了吧。”
沉默,这次是无话可说,他已经明白该怎么解决自己的烦恼了,但是如果这么做的话以后明显会有更多的烦恼等着他。
“玄奘大师,我听闻佛陀曾于林中苦行六年而不得开悟,后在菩提树下发下宏愿方的证果。这破除常俗的勇气,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啊。”
就是这一句话,让玄奘下定了决心,要去做那三年后不惜偷渡也要做的事情。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