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二章·太白降世·明空得明·轧荦山出

换源:

  唐二章·太白降世·明空得明·轧荦山出

长安元年,李客在房外焦急等待。

内子将产。

他哪里有心情去注意,天上的镇星闪烁着无比耀眼的光芒。

“又是太白经天!”临邛一个道士看着天上站起了身,“这次跟以往不一样了!不是预警!”

“金德星终于要下凡了吗?”华山一个打伞的老道士立在山巅松下,“他们都看见了吧……”

“上庭的反应吗?”一个黑面如碳、高鼻深眼、毛发卷曲的番僧望着洞外,“道门派下白帝子想稳定局势?”

唐剑南道绵州昌隆的青莲乡,外迁商户李客的儿子出世了。

“取个什么名字呢?”李客犯愁。

“我有说过,我之前做过的那个梦吧!”抱着儿子的妻子一脸溺爱。

“你说你梦见了天上最亮的那颗银白色的星星掉下来,落进你肚中了。哈哈哈!”李客笑道,“天赐麟儿吗?”

“那是太白星!”

“太白星……”李客脸色变了变,沉默了。

他想到了小时候的事。

他的父亲,因为武德九年那年太白经天后的大事而受牵连,举家往西域碎叶城避难。后来他因任侠杀人,不得不又回来中土,躲在蜀中这个偏僻的乡下,算了此生。

“太白……李太白……”李客往事一翻说,“就叫李白吧……”

“不是说太白吗?”妻子翻白眼。

李客苦笑:“李白,取字太白如何?”

妻子点头,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脸:“李太白,希望你真的是星宿下凡就好了!好为你们李家光宗耀祖!”

李客俯下身子抱起了襁褓中的新人,叹了口气:“平平淡淡才是好啊!”

长安二年。

营州还能望见严冬的背影。

这样的酷寒,对于彪悍的突厥人而言,习以为常了。

阿史德氏又来到了山林深处,燃起熊熊烈火。

她又一次来向神灵祈嗣。

多年的不育,让身为腾格里使者的她倍感压力。

突厥人本来人口就不多。

为了打败汉人,夺得繁荣世界生存,多生养育是突厥女人的使命。

火堆的温度已经炙面发烫。

阿史德氏开始一件一件地脱掉了身上的衣袍。

她光着身子站在火堆前,脚踩在未化的积雪中,开始向腾格里仪式。

“腾格里——!求你赐给我一个骁勇的儿子吧!”阿史德氏匍匐在雪中,浑身通红。

“腾格里——!赐给你大地上最忠心的使者一个为你传导自然之力的血嗣吧!我将教会他对你的敬畏与供奉!”阿史德氏望天朝拜。

深林里刮起了莫名的风。

隐隐的狼嚎渐渐清晰。

阿史德氏突然激动地围绕着火堆开始了祭舞。

一双幽绿精劲的眼睛在不远处看着。

“阿史德氏……”

林中回响着神秘的召唤。

阿史德氏不敢停下,祭舞跳得更加卖力。

“吾看到了你虔诚而迫切的渴望。”那双眼睛离开了黑暗。

一个巨大的狼头在火光中狰狞蓄势。

阿史德氏的舞步趋近了火堆,心中忐忑。

“放下你内心的恐惧吧,阿史德氏!”那神秘的声音开始围绕着她,“我把我座下最勇猛的战士——轧荦山恩赐给你!你要教导他,为我传播教义,为我争取大地!”

阿史德氏看着大狼完全走出了黑暗,她却再无惧意。祭舞的脚步开始围绕大狼。

大狼嘴里发出长长的兴奋的嚎叫。

阿史德氏被瞬间扑倒。

“阿史德氏你记住!教导你的孩子信奉我!敬畏我!他是我的轧荦山!我的战神!”

神秘的声音涌入阿史德氏的脑海中,取代了大狼的肆虐。

长安三年。

正月初一。

人们恐惧地看着阿史德氏的帐篷。

一群狼,在光天化日之下,包围了帐篷。

群狼对牛羊无动于衷,更没有暴起伤人的意愿。

它们静静地聚集在阿史德氏的帐篷外,等待着。

接生的稳婆浑身发抖。

她知晓外面的情况。

阿史德氏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呻吟不止。

终于,一声洪亮的啼哭,如天狼嗥月般,震惊四野。

群狼齐齐簌簌发抖,匍匐着前爪,发出恭维般的低嚎。

阿史德氏抱着自己的儿子,激动不已。

“你是我们的轧荦山!你就叫轧荦山!”

康轧荦山,他那时候还只是个生来有异的粟特人。

他还不叫安禄山。

但是,萨满轧荦山的来历,注定他一世不凡。

地观主费劲了心思影响萨满长生天的意志将李君羡魂魄与天狼战神轧荦山结合,又怎会不求收获呢!

而在武周,日月的光芒在空中早已不复当年了!

武曌觉得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了。

但是她还不能放弃。

对于地观主的承诺,她做到了!

她把释门捧到了道门以上去了!

她把东归三藏从天竺带回来的大乘佛义进一步加之推广,兴盛了无数的寺庙。

道门在她的步步为营下,输得一败涂地。

李唐的皇族在她的狠辣无情下,几近绝嗣。

她不能不残忍。

娑婆寐离开之后,她与死亡的距离拉近了好多次,几乎深陷其中。

也许是地观主的护佑与保护,她终于成功了。

她的大周,一样精彩!

怯懦的子嗣们,哪个能入得了她的法眼?

这个时候,她不知不觉地也得了皇帝病——期盼长生不死。

千古第一女帝啊!——怎么能这样平淡地死去呢?

她虔诚地诵读着娑婆寐曾经传授的经文。

欲望加持的坚定,让她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当年的那个番僧。

“大圣皇帝,久见了!”番僧行了佛礼。

“你是地观主?”武曌已经老得看不清来人了。

“你只有两年时间了。”娑婆寐说,“大圣皇帝你也要入我地观轮回。”

“我应了你的承诺!”武曌激动得咳嗽起来。

娑婆寐点头:“我也让你登上了人间至尊的位置。你始终,只是个人,成了皇帝,也不过是个人。”

“我要延年丹!”武曌神情可怜地乞求,“给我延年丹吧!”

“我当年说过了,我只有大乘精要,丹药是道门的。”

“我不信!”武曌摇头,“你这么多年了,都没有老没有变化!我不信!给我!”

娑婆寐眼神中充满了讥色:“大圣皇帝陛下,你在人间的时间只有两年,再过两年,你必须回到天上去。我当年偷走商火龙王星,已经被上庭知晓了。”

“……原来,我也是你的棋子……”武曌失望,“当年李君羡是我的替死鬼,我还沾沾自喜……”

“你已经很不错了——你的愿望都达到了不是吗?”

武曌留下眼泪:“可是我还不想死!”

娑婆寐摇头:“你忘了我要李君羡对我的承诺吗?”

“李唐早就没有了,现在是朕的天下,是武周!你不用指望李君羡了!”武曌激动地指了指殿外。

娑婆寐摇头:“我今天还有个坏消息告诉你——太白星出现了。”

“哼!太白星出现了那么多年……”武曌愣住了,“凶兆!”

娑婆寐摇头:“太白星出现在人间了。上庭要勘察商火龙王星的下落。”

“你不是说我还有两年吗!”

“我已经找到太白星转世身了。他长大也不会成为威胁。”娑婆寐无比自信。

“那我……”

娑婆寐坚定地摇头:“我说两年就是两年。大圣皇帝陛下,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感谢你对我的支持,灵山永远记着你的功绩!”

武曌跪下来了:“既然念我功绩,你就不能对我开恩一次?”

娑婆寐笑了:“明空,我的地观,是讲因果的。”

明空,是当年武才人在感业寺为比丘尼时的法号。

娑婆寐取的。

武曌再也不能言语。

娑婆寐离开了,真的再也没有出现。历史对他的记录,也只是寥寥几句,还是附于王玄策从中天竺归来后的献丹失败事迹。

李客也是很失望。

两岁的李太白,竟然还不懂言语。

“是痴傻吗?”妻子也担忧得很。

“应该不会……”李客心里比谁都忐忑。

“他又在看天上。”妻子指了指院中的李太白。

“我问过,他不告诉我。”李客说。

“他话都不会说,怎么告诉你?”妻子翻白眼。

李客语塞。

哪有不担心自己孩子的父母啊……

李白看着天上,那颗挂在西方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

天上星光若芒,李白目光似剑!

神龙元年正月。

张柬之等逼退武曌,还国李唐。

武则天真的老了!

她连把自己打扮精致的心思都没有了。

迟暮的退位者,还能享受谁的谄谀呢?

精明的一代女皇,细数历历,目光透过窗轩,看到了天边的那颗星辰。

太白星。

“我们都是地观主的棋子……”武则天冷笑,“我为地观主铺下了盛世的路,也不过是个走得长远的弃子……李唐再兴,李君羡有来世,还当造就地观主所愿的世界……”

“……哈哈哈……原来我只是统治了一个人的世界……而我,也不过是地观主统治下的人……人啊……”

神龙元年冬月廿六,一代女皇武则天病逝东都上阳宫迎仙殿。

娑婆寐在最后时刻,把洛阳的一点星光稳稳攥在手中,然后向着心宿方向狠狠挥去。

“下一步,就看李君羡的了!”

是日,剑南道绵州青莲乡。

李客手中的碗筷掉落。

李太白俯身收拾,看着他:“阿爷今日怎么了?”

太白之母碗筷随之掉落。

“阿爷阿娘你们……”李太白莫名其妙。

“我……我去……我去拜拜菩萨!”太白之母欣喜离开。

“我……我……我打酒去!我打酒去!哈哈哈……”李客哪里还见眉间阴霾。

这一刻,李家拨云见日。

“……”李太白甚是莫名其妙。

他哪里晓得,自己的心智在此时豁然开朗,不复从前之混沌。

桌边的一摞童蒙书,他信手翻开,一目十行。

敲门声传来。

李白走出去打开。

一个道士站在门外,一身风尘。

“你是李白?”道士问。

“是。”李白回答。

“你会说话了?”

“一直都会。”

“会就好。那就读书吧!”道士点头笑道,“眉山求学时,记得来临邛找我。”

“我为什么要去眉山求学?我为什么要来找你?”李白奇怪。

“云翳确实散了,星芒大露!”道士伸手摸了摸李白的头,“切记,日后到了临邛,你寻鸿都客便是我了!我时间紧,往后再见自会详谈!”

道士伸手把李白推进门内,又重重把院门关上。

砰的一声,李白从桌上惊醒。

“你怎的吃个饭还睡着了?”母亲怨道,“嘴里一直念叨眉州啊求学的。”

父亲端着酒杯:“他也该去上学了!五岁了!眉州……眉州不错啊!我听闻眉州象耳山中有个书院很是著名,士子众多,几冠蜀中。”

“阿爷要送我去吗?”李白问,“可是我蒙学都还未……”

李客摆手看着他说:“太白,为父信你!”

那一晚,李家洋溢着欢乐。

入夜,李白又做了个梦,又梦见了个道士。

这个道士,一样皓首鹤颜,手中还撑着伞。

道士对李白说:“金德星你杀伐气甚,不宜世间。我借来文昌帝君的妙笔,助你消磨杀气,修炼傲骨。”

李白接过笔,信手挥了挥。

那毫不起眼的毛笔,竟然在笔尖发出煜煜光辉,如莳花般繁荣绽秀。

李白甚是欣喜,跪拜叩谢。

道士受拜又道:“你去眉州,还有经历。但须谨记,不可朝修佛寺,不然地观主将收你魂息,不脱轮回!谨记!”

道士用竹杖一敲李白肩膀,李白睁开眼。

天将见晓。

李白起身推开窗,望向东方。

启明在明,阳将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