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正月,
井陉道北口的积雪冻成青灰色,新砌的铁壁关如青铜巨兽横亘两山之间。
三丈高的关门嵌着碗口粗的青铜齿轮,月婵正踩着悬梯调试门后的双轮绞盘。
袖口垂下的墨玉机关盒随着动作轻响,十二根传讯铜管沿着关墙蜿蜒,直通山腹的蓄水池。
“少君,地听陶瓮埋好了。”
王顺的声音从城下传来,这位皮肤黝黑的骑兵校尉正用靴跟碾着冻土,三十名闪电骑的战马在旁喷着白气,马蹄铁裹着浸过石胆水的麻布——
这是赵云从现代特种作战手册中学来的降噪措施。
赵云点头,指尖划过城垛上的弹道刻度,那些用朱砂描红的数字在青石壁上格外醒目:
“把偏厢车的弩窗再调低三寸,敌军骑兵惯于俯身冲锋。”
关楼西侧的巨弩坊里,老吴正带着二十名匠作监弟子打磨弩箭。
两丈长的寒泉巨弩横在青铜托架上,弩臂用三层牛筋混着桐油浸过的桑木制成,尾端刻着月婵改良的抛物线标尺。
“少君说的‘弹道计算’,老朽算是琢磨透了。”
老吴举起新制的蓝铁箭头,箭镞三棱处刻着导流槽,
“箭头加重一钱,射程能增二十步。”
申时初刻,月婵的地听系统突然传来震动。
埋在地下的陶瓮通过青铜簧片将震动转化为蜂鸣,她耳贴传声管细听,指尖在木简上迅速记录:
“真定方向,马蹄声混杂车辙,约五千骑,两千步!”
话音未落,探马已从关内疾驰而来,马蹄铁上的邺郡红土甩在关墙上,像溅开的血滴。
赵云登上望楼,望远镜的青铜镜筒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这是用甄氏商队带回的琉璃镜片改制的。
地平线处的烟尘已隐约可见,前锋的西凉铁骑甲胄反光如浪,中间夹杂着袁绍军的冀州玄旗。
他转身望向关前的偏厢车阵,三十辆战车呈雁形排开。
浸过石胆水的熟牛皮车壁泛着青黑色光泽,弩窗处的寒泉弩机正在进行最后校准,匠人们往弩箭箭镞涂抹的毒液在低温下凝结成淡蓝色霜花。
“启动地听传讯网。”
赵云扣紧护腕上的青铜扣具,改良后的连珠弩挂在腰间,十二支弩箭整齐排列在侧甲的皮套里,
“让老吴准备巨弩,目标中军大纛。
月婵,毒烟阵和翻板弩进入待命状态。”
他望向东侧松林,那里埋伏着王顺的闪电骑,五十匹战马的马蹄都裹着棉毡,马嘴套着浸过麻药的皮笼——
这些从现代兽医知识改良的装备,能让战马在突袭时保持静默。
关墙内侧的蓄水池传来水车转动的轰鸣,这是驱动关门绞盘的动力源。
月婵按下腰间机关盒的榫卯,十二道竹筒同时喷出白雾——
那是预先调试好的信号,告知各防御点进入一级战备。
赵云摸着城垛上的刻度,脑海中浮现出现代弹道学公式,手指在青石上轻轻敲击,仿佛在计算着弩炮发射的最佳角度。
当第一队西凉铁骑进入三百步射程时,关楼之上的令旗猛然挥动。
十二架弩炮同时发出闷响,改良后的连珠弩机一次推出五支弩箭,箭尾的平衡翼在寒风中发出蜂鸣。
第一波箭雨精准落在敌军战马的眼喉位置,二十匹战马应声倒地,骑手的惨呼混着马蹄的践踏声,在山谷间回荡。
“启动毒烟阵!”
月婵的令旗指向关门两侧,预先埋设的竹筒接连炸开,艾草混着火硝的青白烟雾顺着山风涌向下游。
西凉军的战马闻到刺激性气味顿时慌乱,马鼻喷出的白气与毒烟交织,形成诡异的青白色雾墙。
更致命的是地面突然弹出的竹刺,涂着石胆毒液的竹尖刺入马蹄,战马嘶鸣着跪倒,马血渗入雪地腾起蓝烟,毒雾与毒血形成双重绞杀,前锋部队瞬间崩溃。
袁绍部将高览在中军望见此景,立刻指挥冲车推进。
三丈高的冲车裹着三层水牛皮,车辕处的青铜撞木泛着冷光。
然而冲车刚进入百步射程,关楼顶部的铁笼突然松开,二十个装满火雷的陶球轰然坠下。
陶球炸裂的瞬间,碎铁与火油飞溅,冲车的牛皮蒙皮遇火即燃,火焰顺着木质框架迅速蔓延,惨叫声中,冲车变成巨大的火炬。
赵云站在关楼阴影里,望远镜中清晰看见董卓的中军大纛在混乱中摇晃。
他转身走向山腰密道,靴跟敲击石阶的声音在甬道里回响。
巨弩坊内,老吴正用浸过桐油的麻布擦拭弩箭,见赵云到来,立刻指向瞄准孔:
“少君,董卓的位置在三百二十步,风向偏北两度。”
赵云亲自调整弩臂角度,指尖感受着青铜齿轮的刻度,现代抛物线计算与墨家机关术在此刻完美融合。
当弩弦紧绷到极致时,他低喝一声:
“放!”
弓弦崩响如晴天霹雳,两丈长的弩箭拖着尾焰划破空气,箭镞上的导流槽让飞行轨迹更加稳定,在暮色中划出一道蓝紫色光痕。
三百步外,董卓正举着令旗怒吼,忽见黑影极速逼近。
他本能地侧身躲避,箭矢擦着头盔飞过,将身后的“董”字大旗射穿,碗口粗的旗杆应声折断。
董卓摸着头盔上的划痕,望着远处关楼的方向,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惊恐——
他从未见过如此精准且威力巨大的远程武器。
此时,东侧松林传来闷响,王顺的闪电骑发动突袭。
改良后的霹雳罐用陶罐装着火硝与碎铁,投掷后产生的爆炸比普通火雷更具杀伤力。
粮草堆接连炸开,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袁绍军见粮草起火,顿时阵脚大乱。
高览急得连连跺脚,却无法阻止士兵们四散奔逃。
赵云望着战场,心中默默计算着各兵种的配合时间。
偏厢车阵已经准备完毕,三十辆战车的弩窗缓缓打开,寒泉弩的弩机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握紧手中的三连发寒泉弩,枪缨上的蓝光与远处的火光交相辉映,低声对身边的亲卫说道:
“准备开城,让工师卫队随我冲锋。”
关门前的吊桥缓缓落下,铁门在绞盘的驱动下吱呀作响。
赵云跃上最前方的偏厢车,靴底的铁钉紧紧扣住车厢木板,手中的蓝铁长枪在风中轻轻颤动。
当关门完全打开的瞬间,他振臂高呼:
“常山卫,随我破阵!”
三十辆偏厢车如钢铁洪流般冲出,弩窗中射出的箭雨密如急雨,在敌军阵中撕开一道道缺口。
西凉铁骑与冀州兵的惨叫此起彼伏,寒泉弩的箭雨和偏厢车的冲撞让敌军阵型彻底混乱。
月婵在关楼上密切关注战局,通过地听系统指挥各防御点的协同作战,老吴则在巨弩坊内准备第二轮射击,瞄准董卓的中军位置。
此时,董卓和袁绍在中军帐中紧急商议对策,面对前所未见的防御工事和武器,两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在铁壁关后方的寒泉矿洞,炼钢高炉即将点火,老吴正带着匠人准备实施赵云传授的炒钢法。
这将为常山卫带来更强大的武器装备,一场改变汉末格局的工业革命,正从这座看似普通的关隘悄然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