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泉矿洞深处,炼钢高炉首次点火。
老吴带着二十名匠人围在炉前,按照赵云口述的炒钢法,将生铁倒入熔炉,用青杠木不断搅拌。
火星飞溅中,熟铁如棉絮般析出,匠人们用竹夹取出,锻打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声音,在赵云听来,却是文明演进的号角。
“少君,这法子当真神了!”
老吴擦着汗,将新炼的精钢递给赵云,刃口寒光逼人,
“以前百炼才能成钢,如今半柱香就能出铁,日产五百斤绝非虚言!”
赵云点头,指尖划过钢刃,现代冶金知识与汉代高炉技术的结合,正在改写冷兵器时代的规则。
他望向矿洞深处,那里堆放着甄氏商队运来的硫磺与硝石,新解锁的中级化工知识,正等待着月婵去施展。
关楼之上,月婵正在调试改良后的地听系统。
她将陶瓮埋入地下五尺,用青铜簧片连接传声管,管口的鹅毛能根据震动频率摆动——
这是从现代听诊器原理得来的灵感。
“子龙,”
她指着摆动的鹅毛,眼中闪烁着兴奋,
“现在能分辨敌军马蹄的虚实,甚至能听出辎重车的轮轴异响。”
赵云望着地图上的渤海道,甄氏商队的运盐车正在太行秘道中穿行。
系统提示的警告仍在耳边回响:
袁绍暗遣使者至幽州,欲联合公孙瓒断其盐铁商路。
但他早有准备——
与甄氏的密约中,除了常规商路,还有三条隐秘的晒盐工坊渠道,位于渤海湾的滩涂地带,即使幽州封锁,也能通过海水晒盐自给自足。
“明日派匠人去易京,”
赵云对月婵说道,
“带上火雷和寒泉弩的残片,就说咱们要用‘火雷换铜矿’。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虽强,却苦于骑兵装备不足,他若见识过铁壁关之战,定会心动。”
月婵点头,腰间的墨玉机关盒闪过微光——
那是她新制的传讯器,能通过不同频率的震动传递简单指令。
当夜,铁壁关的议事厅内,王顺带来了最新的情报:
“袁绍使者已入幽州,公孙瓒召集了三万白马义从,正在易京囤积粮草。不过,”
他压低声音,
“甄氏商队的密使说,公孙瓒私下派了斥候来探关,怕是想看看咱们的虚实。”
赵云冷笑一声:
“来得正好。明日让斥候故意‘泄露’火雷的存放位置,再安排一场‘意外’爆炸——
要让公孙瓒的人看得真真切切。”
他望向墙上的“工”字旗,齿轮与枪缨的徽记在油灯下投下阴影,
“乱世之中,威慑有时比结盟更有效。”
三日后,易京传来消息:公孙瓒的使者已到铁壁关下。
赵云特意让使者参观了匠作监的炼钢高炉和弩机工坊,当看到钢水如流水般注入模具,听到寒泉弩连续发射的蜂鸣,使者的瞳孔骤然收缩。
月婵亲自演示了地听系统,让使者趴在传声管上,清晰听到五里外战马的嘶鸣。
“我家主公听闻贵军有‘火雷天降,巨弩穿云’之术,”
使者咽了口唾沫,
“愿以铜矿三十吨,换火雷配方与寒泉弩图纸。”
赵云摇头:
“配方不可轻授,但可派匠作师驻易京,助贵军打造防御器械——
条件是,开放幽州盐道。”
使者离开时,怀里揣着改良后的“小型火雷”样品——
去掉了致命的碎铁,却保留了震撼的爆炸声。
正如赵云所料,五日后,公孙瓒的亲笔信送到,信中称“愿结工道之盟,共伐董袁”,附来的地图上,幽州盐道用朱砂标得清清楚楚。
与此同时,邺郡的董卓府中,李傕正捧着残破的火雷陶片研究。
“主公,这东西里有硫磺、硝石,还有碎铁,”
他皱眉道,
“炸开时能喷火,比咱们的投石机厉害十倍。”
董卓盯着地图上的常山郡,额间刀疤抽动:
“本初的使者从幽州回来,说公孙瓒竟与那小子结盟了。
哼,看来咱们得换个法子——”
他忽然指向地图西侧,
“从西河郡调三万骑兵,绕道井陉道西侧的羊肠坂,那里地势险峻,铁壁关的弩炮射不到!”
袁绍在一旁沉默许久,忽然开口:
“我已让高览在中山郡囤积粮草,二十万石足够支撑半年。
只要断了常山的铁矿,他们的弩炮和冲车再多,也熬不过三个月。”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阴鸷——
他们不知道,铁壁关的地下仓库里,硫磺储备足够支撑半年,而新开辟的晒盐工坊,每日能产出千斤精盐。
回到关楼,赵云望着东方渐亮的天空,手中握着新制的钢刀。
刀身映出他年轻的面容,却有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锐利。
系统提示再次响起,文明熵值突破4000,解锁“初级蒸汽机”蓝图——
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绞盘和水车将不再依赖水力,而是能在任何地形驱动。
“子龙,”
月婵抱着木简走来,上面画着改良后的地听网络图,
“太行秘道的晒盐工坊已点火,甄氏商队的第一车铜矿明日抵达。
老吴说,下个月就能量产钢刀,装备全部偏厢车。”
赵云点头,忽然望向远处的锻铁浓烟:
“你说,当董袁联军下次来犯时,看到我们的偏厢车换成钢甲,弩炮射程增加百步,会是什么表情?”
月婵轻笑,墨玉机关盒在掌心流转:
“或许,他们会明白,这乱世的熔炉,早已不是只靠兵马就能掌控的了。
工道之火,终将熔铸出新的时代。”
晨雾中,“工”字旗再次升起。
关楼下,匠作监的弟子们正推着新造的钢甲偏厢车经过,车轮碾压雪地的声音,与远处高炉的轰鸣交织成歌。
赵云抚摸着城垛上的弹道刻度,忽然想起现代特种部队的信条:
“永远比敌人多一种手段。”
而此刻,他的“手段”,是整个时代都未曾见过的工道文明,正从寒泉关下崛起,如熔炉中的钢水,炽热、坚韧,不可阻挡。
赵云和月婵站在关楼上,望着匠作监方向腾起的锻铁浓烟,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
他们知道,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
董卓和袁绍的联合攻势即将到来,公孙瓒的结盟是否稳固也存在变数,但他们有信心,凭借现代知识和工匠精神,应对一切困难。
铁壁关的防御体系不断升级,炼钢高炉和化工技术的发展让常山卫的实力与日俱增,一场改变汉末格局的工业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在这个乱世中,赵云和他的同伴们,正用齿轮与弩弦,书写着属于工道的传奇,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