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一开,赵武等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寒意掠过,然而这寒意并未熄灭他们眼中燃烧的兴奋与好奇,他们的目光如同夜空中的繁星。
胡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喜的笑容,他低声说道:“果然在这里。”他曾在逍遥御风的秘籍中见识过逍遥派的博大精深,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机关暗器,无一不精。此刻,他站在这里,心中不禁好奇,慕容家的还施水阁,其机关设计之中,是否也融入了王夫人的巧思与智慧。
眼前的机关设计极为精妙,仿佛是一曲无声的乐章,必须先将沉重的石桌移开,减轻了地板上的压力,随后转动石凳才能打开,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机关才能被触动,打开通往下一个门户,单是挪开石桌或转动石凳都是无法打开的。
夜色中,六人的身影相继悄然进入地道,赵武手持火折,轻轻一挥,随身的蜡烛便跳跃起明亮的火焰,他率先前行,如同一位领航者,引领着众人深入未知的地道。
地道并不冗长,仿佛只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短暂通道。众人缓缓下行,大约走了两丈,随后向右一拐,仅行一丈,一道石门便出现在眼前。随着赵武的手轻轻一推,石门缓缓开启,仿佛揭开了历史的尘埃。
石门之后,是一个长宽两丈的石室,赵武将手中的蜡烛高高举起,点燃了石室内的其他蜡烛,顿时,石室变得明亮起来。
众人的目光被一排排架子吸引,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书册。这些书册厚度不一,有的只有半寸厚,有的却厚重如砖,厚达几寸。有的封面是普通书页,朴素而典雅;有的则是硬壳精装,显得庄重而华贵。
胡枫见状,立刻下达命令:“快速登记装袋。”他的声音在石室中回荡,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众人迅速行动起来,这些书册,无疑是他们此行的重要收获,众人开始忙活起来,胡枫四处查看。
胡枫环顾四周,心中怀揣着对《参合指》与《斗转星移》的渴望,然而石室之中却并未见到这两部秘籍的踪迹。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那份不甘却如烈火般熊熊燃烧。他开始在石室中仔细搜寻,敲击着每一块石壁,试图找到隐藏的线索。
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察觉到了一丝异样。那里有一块石板,看似与周围无异,但敲击之声却透露出些许空洞。角落被一架堆满书籍的书架巧妙遮挡,仿佛是在刻意隐藏着什么。
胡枫心中一动,他小心翼翼地将书架移开,蹲下身子,轻轻敲打着石板。随着敲击声的回荡,他感到石板之下似乎有一个空腔。他四下探寻,目光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
没过多久,他终于在石门上方的“还施水阁”牌匾后找到了开启机关的按钮。那按钮极不显眼,仿佛只是牌匾上的一处装饰。然而胡枫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它,他伸出手指,轻轻按下。
随着一阵轻微的响动,石板缓缓向上升起,露出了一个一尺见方的空洞。空洞之中仿佛蕴藏着一些隐秘,胡枫的心跳加速。
在那幽深的空洞之中,静静躺着一个古朴的檀木盒。胡枫心怀敬畏,指尖轻触,轻轻将木盒的盖子掀开。盒内,一本厚度近一寸的书册和一卷沉甸甸的图卷。
胡枫轻手轻脚地拿起那本书册,封面上的“参合指”三个字映入眼帘,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他暗自猜测:这图卷,莫非便是传说中的《斗转星移》?
心中的激动如同火焰般燃烧,胡枫的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急不可耐地展开那卷图卷,只见卷首之上,赫然写着“斗转星移(下)”几个大字。胡枫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意:“原来,害怕武功外传的,并非只有我一人。”他微微叹息,但心中那斗转星移的渴望,却依旧如同熊熊烈火,难以熄灭。
管他三七二十一,老子先带走,日后再说!胡枫豪迈地将那书册和图卷轻轻放回檀木盒中,随即合上盖子,将其紧握在手中。他动作娴熟地关闭了机关,仿佛这一切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五人齐心合力,一一将那些书册详细登记,这个繁琐的过程耗费了他们大半个时辰。登记完毕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珍贵的秘籍打包放入麻袋中。慕容复此刻不在家,庄内又无高手坐镇,此地隐蔽,倒也不必急于一时离开。胡枫心中还存有一丝善念,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将这些武学秘籍完好无损地归还。
公子,经过仔细清点,我们共搜集到六百三十三门各类武学秘籍,共计九百八十五册。赵武恭敬地向胡枫汇报,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对眼前这些武学秘籍的敬畏与惊叹。胡枫一听心想:这琅嬛玉洞武学种类确实比还施水阁要多,但似乎也没比还施水阁多多少呀。
“走。”胡枫手持那沉甸甸的檀木盒,率先踏出了石室,步伐坚定而有力。赵武紧随其后,手中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麻袋,仿佛承载着无尽的秘密。他们身后,四人各自背负着巨大的麻袋,步履虽重,但眼神却坚定如磐。
胡枫轻轻挥手,五人将原本略显凌乱的凉亭恢复原貌,宛如时光倒流。他随即让五人先借助绳索,轻盈地跃上了岸。随后,他解开凉亭的绳索,身形一跃,犹如飞鸟般掠过湖面,稳稳地落在了岸边。
待胡枫上岸后,六人相继越过院墙,胡枫率先向小船走去,其余五人紧随其后。他们纷纷跟随胡枫跃上小船,船身轻轻摇晃。
“赵武,立刻启程返回。”胡枫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赵武点头应允,熟练地操控着小船,在夜色中悄然驶离,向着来时的方向疾驰而去。
小船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浅浅的波纹,胡枫看着远方。其余五人坐在船上,心中依旧激动不已。
一行人脚步匆匆,如同被夜色催赶的旅人,直到天边泛起微光,才终于抵达了郝府。刘宏已在府门前等候,见胡枫到来,他立刻上前拱手行礼。
胡枫直接问道:“事情进展得如何了?”
刘宏恭敬地回答:“回公子,所有先生们不辞辛劳,日夜兼程地赶工,预计今晚亥时便能将琅嬛玉洞中的秘籍全部抄录完毕。”
胡枫轻轻点头,心中默默计算。前百名先生已经连续誊抄了六天半,而后续支援的两百名先生也近乎不眠不休地工作了五天半。为了赶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每天都只能短暂地休息和进食,甚至不到三个时辰,而茶水则成了他们提神醒脑的唯一依靠。
正当此时,吴俊熙匆匆走来,打断了胡枫的思绪:“公子,马六回来了。”
胡枫的眉头微微一挑,似乎对马六的归来有所期待。他转身对吴俊熙点了点头,道:“快带他过来。”胡枫说完便走到院中。
马六驾驭着马车,缓缓驶入院中,马蹄轻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回响。他稳稳地停下马车,跳下车辕,一路小跑至胡枫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后的满足:“公子,幸不辱命,这是您之前交托给我的铜镜。”
胡枫微笑着点了点头,伸出手接过那面铜镜。他的目光在铜镜上流转,心中明了,这正是他之前交给马六的那一面。他曾在铜镜上悄悄刻下了一道难以察觉的纹路作为记号,此刻,这记号正静静地躺在铜镜之上。
胡枫将铜镜翻转把玩,轻声道:“马六,辛苦你了。你办事稳妥,我甚是满意。”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透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与自信。
马六闻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连忙躬身道:“公子夸奖,小人愧不敢当。能为公子效劳,是小人的荣幸。”。
胡枫微微一笑,不再多言,只是轻轻摩挲着手中的铜镜,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他的目光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穿人心,看透世间万物。
赵武与马六合力将马车上的箱子缓缓抬下,两人默契地揭开箱盖,露出内里的铜镜。胡枫从箱子中又拿出一面铜镜,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能穿透那铜制的镜面。他仔细地对比着手中的两面铜镜,两者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度竟然高达百分之九十八。
若非是有人故意在铜镜上留下独特的标记,或是细致到能辨识每一道花纹的细微差别,这两块铜镜几乎可以说是无法分辨。胡枫心中暗自赞叹,这份技艺的精湛和心思的缜密,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他默默推测,王夫人和丁春秋对此铜镜的秘密一无所知,更不会猜到有人会在其中做下如此精妙的掉包之计。即便他们将两块铜镜放在一起,恐怕也难以分辨出真假。胡枫深吸一口气,将铜镜放回箱中,心中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
数日前,马六带着胡枫给的那面铜镜,踏上了前往常州的旅途,只为寻找能够复制这面铜镜的匠人。
历经多次的寻觅,直至走进第三家铜铺,他才看到了希望。铜匠师傅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仔细端详着那面铜镜,最终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有信心复制出同样精美的作品。然而,时间不等人,胡枫的计划紧迫,马六要求铜匠必须在五天内完成这一任务。
铜匠深知这项任务的紧迫性,他立即召集了周边几个铜匠铺的师傅们前来协助。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眼神却坚定如初。五天后,当那三百六十面铜镜整齐地摆放在眼前时,铜匠师傅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马六见状,心中一喜,他立刻取出五百两黄金,作为工钱和封口费递给了铜匠师傅。他郑重地告诫铜匠,此事关乎重大,绝不能泄露半点风声。铜匠师傅接过黄金,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自然明白这其中的规矩。
随后,马六带着这三百六十面铜镜,火急火燎地赶往苏州。他心中明白,只有尽快完成任务,才能不负胡枫的重托。一路上,他风驰电掣,终于在关键时刻抵达了目的地,没有耽误计划。
胡枫微微颔首,示意马六从众多的铜镜中精准地挑出对应的三百面。他嘱咐马六将这些铜镜放入那从水庄带回,专为存放铜镜而设计的箱子中,再用那原来的锁牢牢锁住,确保万无一失。至于剩下的六十面铜镜,他则决定单独留作备用,以备不时之需。
待一切安排妥当,胡枫的目光转向了身边的檀木箱。他轻轻打开箱子,从中取出了那本参合指的秘籍与《斗转星移》的下卷。这两样东西,可是慕容复的压箱底绝学。
胡枫转身,将这两样宝物递给了吴俊熙,沉声道:“俊熙,这两样东西极为重要,你要务必小心。拿去找张先生,请他按照秘籍和图卷的原样进行誊抄,务必做到外观与真品无异。同时,也请张先生进行做旧处理,让这些复制品看起来更加古老,更加逼真。”
“是,公子。”吴俊熙接过参合指秘籍和《斗转星移》下卷,便去找张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