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湖中心事

换源:

  崔百泉心中一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思索片刻,觉得若能紧握那木桨,即便这位小姑娘再有本事,想要弄翻这艘小舟,也绝非易事。于是,他微笑着对阿碧说:“姑娘,看你划船辛苦,不若让我来代劳,你只须指点方向,便可轻松一些。”

阿碧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她轻声答道:“哎呀,这可使不得。我家公子若是知晓,定会说我怠慢了贵客。划船这等小事,怎能劳烦您呢?”

崔百泉见她推辞,心中疑虑更甚,但他依然保持着微笑,道:“姑娘不必过谦,我们帮你划船,实是想要一睹姑娘在软鞭上弹曲的绝技。我虽是个粗人,但同行中的胡公子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子,我们都很期待能见识到姑娘的才艺。”

阿碧的眼眸轻轻扫过胡枫,嘴角勾起一抹俏皮的笑容,她轻声说道:“我这弹琴,不过是为了自得其乐,哪里能算是什么绝技呢?胡公子,您风雅无双,若是能因我的琴声而展颜一笑,那我便已经心满意足了,何需再劳烦您亲来?”

崔百泉从过彦之手中接过那柔软的鞭子,递到了阿碧的手中,同时顺手接过了她原本握着的木桨。阿碧接过鞭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她笑吟吟地说道:“既然如此,我便献丑了。不过,崔大侠,您的金算盘可否再借我拨弄一番,以助我琴声之兴?”

崔百泉心中一凛,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她究竟有何用意,要将我们这两件贴身兵刃一并收走?这其中莫非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图谋?”然而,此刻形势已至,他深知再作拒绝已是不妥,只得无奈地递出那金光闪闪的金算盘递到了阿碧的手中。

阿碧轻轻接过金算盘,将其置于身前的船板上,仿佛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她的左手紧握住软鞭的柄部,左足轻轻踏上鞭头,巧妙地一拉,那原本蜿蜒曲折的软鞭瞬间被拉得笔直。接着,她的右手五指如蝴蝶翻飞般迅速旋转,在鞭身上轻轻弹动,那软鞭便立刻发出清脆悦耳的丁东之声。这声音虽不及琵琶那般繁复而清亮,但其特有的爽朗之音却更胜一筹,回荡在江面之上,仿佛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

而胡枫则坐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阿碧的手指,宛如飞花中的蜻蜓,轻盈地在琴弦与金算盘之间舞动。她五指在弦上弹奏之时,犹有余裕,轻轻拨弄着金算盘上的珠子,那清脆的算盘珠声与软鞭的玎玎声交织在一起,宛如山间清泉与林间鸟鸣的和鸣,更显出一派清雅宁静的韵味。

就在这时,两只燕子犹如墨色的流星,自船头疾驰而过,向西方的天际飘然而去。胡枫望着那远去的燕子,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慕容氏所居之地名为燕子坞,是否因其地燕子繁多而得名?”

他的疑问尚未落下,便听得阿碧那如清泉般的声音,轻轻唱起:“二社佳节,千门万户,又见那双飞的燕子翩翩而来。它们似乎欲与凤凰为邻,在潇湘的烟霭中,为何姗姗来迟?它们时而乱入红楼,时而低飞绿岸,那轻盈的身姿,在画梁间轻轻掠过,连那歌声与尘埃都为之旋转。”

阿碧的歌声,如同她的手指一般,既灵动又深情,将那燕子的轻盈与自由,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都融入其中,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胡枫沉醉于阿碧那悠扬的歌声之中,当她的嗓音婉转至柔曼之境,他的内心仿佛被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所牵动,回肠荡气。他心中暗自惊叹:“阿碧竟对音律有如此深厚的造诣,如此才华,却屈居慕容复的丫鬟之位,实乃明珠暗投。我定要寻个机会,将她从这束缚中解救出来。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的词句,唱得我心生羡慕,又带着几分嫉妒与恨意。”

一曲终了,阿碧轻轻地将算盘和软鞭归还给了崔过二人,她的脸上挂着恬淡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般温暖人心。她轻声笑道:“我的歌声拙劣,还望客人不要取笑。崔大爷,请您将船向左边的小港中划去,就是那里了。”

随着她的指引,船只缓缓驶入小港,留下的是一曲未完的歌声,在夜色中久久回荡。而胡枫的心中,则激荡着对阿碧的喜爱之情。

崔百泉见她乖巧地交还了兵刃,心中的重担似乎轻了许多。他依她所言,轻轻地将小舟划入了一处隐秘的小港。水面之上,荷叶层层叠叠,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几乎掩盖了所有的水面。若非她细心指点,崔百泉恐怕难以发现这荷叶间竟然隐藏着一条隐秘的通路。

他小心翼翼地操纵着小舟,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穿梭。不久,阿碧再次轻声指引:“从这里划过去。”崔百泉抬头望去,只见前方水面上,菱叶铺满了水面,红菱点缀其中,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清波的映衬下,红菱与绿叶交织在一起,鲜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阿碧轻轻地伸出手,随手采摘了几颗红菱,微笑着递给了船上的众人。那红菱在她手中显得格外娇艳,仿佛承载着她的温柔与善意。众人接过红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在这静谧的水面上,他们仿佛被阿碧的善良和纯真所感染,心境也变得宁静而平和。

胡枫,此刻似乎被无形的内力封锁,看起来好像全身力气被抽离了一般,甚至连那枚坚硬的红菱皮也无法轻易撕开。他无力地坐在那里,眼中却流露出对美食的渴望。

阿碧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明媚的笑容,她轻声道:“公子,看来您并非江南人士,对剥菱的手法尚不熟悉。我来帮您吧。”她熟练地拿起一枚红菱,手指轻舞,不一会儿,那菱皮便如同蝉蜕般脱落,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果肉。她接连剥了几枚,轻轻放在胡枫的掌心中。

胡枫望着那光洁如玉的菱肉,轻轻一咬,顿时满口生香,那味道甘香爽脆,清甜宜人,他忍不住赞叹道:“这红菱的滋味真是清而不腻,就如同姑娘的歌声一般,让人回味无穷。”

阿碧闻言,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她抿嘴笑道:“公子真是会说话,拿我的歌声来比水红菱,我倒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比喻。多谢公子的赞美。”她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清脆悦耳,让人心生欢喜。

菱塘的尽头似乎还未到来,阿碧便轻盈地引导小舟,巧妙地穿梭在一丛丛茂密的芦苇和茭白之间。她的动作如同一只灵巧的燕子,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

众人暗自留心,试图记住这曲折的路径,以备回程时能够顺利找到方向。然而,放眼望去,满湖的荷叶、菱叶、芦苇、茭白,仿佛都是大自然的复制品,彼此间并无明显的区别。更何况,那荷叶与菱叶在水面上随风轻舞,每一阵风吹过,便是一次新的变幻,如同水墨画中的云雾,飘渺不定。

即便是此刻他们将这些景物深深地印在脑海,恐怕霎那间,湖面上的景象便会变得截然不同,宛如一幅新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鸠摩智、崔百泉、过彦之三人皆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阿碧的双眸,试图从那清澈如水的眼神中,窥探出她指引船行水道的秘密和标记。然而,阿碧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三位高手的注视,她悠然自得地在菱叶间穿梭,轻轻拨动着清澈的水面,口中随意指点着前行的方向。

在她眼中,那纵横交错、宛如棋盘般的水道,仿佛是她手掌上的纹路,清晰明了,无需刻意辨认。她仿佛生来便知晓这些水道的走向,生而知之,无需任何外界的帮助。

众人也并未急躁,任由船只随着阿碧的指引,在曲折的水道中缓缓前行。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两个多时辰过去,已是未牌时分。此时,远处绿意盎然的柳林中,隐隐露出了一座建筑的飞檐翘角,那是目的地的标志。

阿碧轻声说道:“到了!崔大爷,辛苦你陪我划了这半日的船。”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的清泉,令人心旷神怡。在这漫长的航行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那份从容与淡定。

崔百泉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却带着几分宠溺:“只要能吃到这湖中红菱,聆听你的清歌妙曲,便是让我划上十年八年,我也心甘情愿。”

阿碧轻轻拍动着纤细的手掌,她的笑容如湖面上的涟漪,温暖而明亮。她调皮地笑道:“你若想听歌吃菱,那又有何难?在这湖光山色之间,你可以一辈子留在这湖中,不再涉足外界呢。”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带着几分俏皮与天真,让崔百泉的心也不禁为之荡漾。

崔百泉听她提及“一辈子留在这湖中”,心头猛然一颤,那双小眼瞬间变得锐利,斜斜地打量着阿碧。她依旧笑吟吟的,仿佛天真无邪,毫无心机,但崔百泉却无法就此完全放心。他深知江湖险恶,人心难测,即便在这看似宁静的湖面之下,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阿碧优雅地接过那支光滑的木桨,轻轻一挥,船儿便如一只灵动的燕子,轻盈地滑入了柳树的阴影之中。随着小船的缓缓靠近,一座由松树枝精心编织而成的木梯逐渐映入眼帘,它静静地垂落,末端恰好触及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访客铺设的通道。

阿碧熟练地将小船系在那根粗壮的树枝上,确保它不会随着水波荡漾而飘走。就在这时,柳枝间突然传来了一串清脆的鸟鸣,那声音如同银铃般悦耳动听,“莎莎都莎,莎莎都莎”,如同在诉说着春天的喜悦。

阿碧微微一笑,仿佛与这自然的声音产生了某种共鸣。她轻启朱唇,模仿着那小鸟的叫声,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模仿完毕后,她回头看向船上的客人,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仿佛春日的阳光,柔和而明亮。

“请上岸吧!”她轻声说道,那声音如同潺潺流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宁静与平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