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命悬一线

换源:

  诸保昆身形微晃,悄然退却数步,脊背轻倚于厅堂中央那巍峨的大柱之侧,宛如古木参天,为他筑起一道临时的防线,确保自己不被前后夹击的危机所困。

司马林怒吼震天,声如雷鸣,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誓要为父报仇雪恨。“奸贼!受死吧!”他暴喝一声,身形化作一道闪电,挟带着无尽的恨意,手中巨锤如同山岳般轰然砸向诸保昆的天灵盖。

诸保昆面不改色,身形灵动如风,一侧身,那雷霆万钧的一击便擦身而过,仅余风声呼啸。他左手一扬,寒光闪烁的锥子精准地回敬,带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凌厉之势,巧妙地化解了对方的攻势。

此时,那位姓姜的老者,面容冷峻,眼中满是对背叛者的不屑与愤怒,他沉声怒斥:“你这背信弃义之徒,竟还敢玷污我派武学!”言罢,左手锥影如电,直取诸保昆咽喉要害,快得令人目不暇接;右手小锤则施展出“凤点头”绝技,连环三击,每一击都蕴含着精准与力量,仿佛三只凤凰齐鸣,直击心灵。

这一番交锋,动作迅捷而又不失章法,每一招每一式都透露出深厚的武学底蕴与无尽的恩怨情仇。

秦家寨的群盗,眼见那位姜姓老者手中小锤翻飞,技法之纯熟,犹如行云流水,而每一式每一划,又透着难以言喻的诡谲奇异,无不心生诧异,好奇心被彻底勾起。姚伯当等一众高手,心中暗自颔首,暗自思量:“青城派能名扬川西,声威赫赫,果真是实力所归,非虚名浪得。”

司马林,心怀父仇,眼中唯有复仇之火熊熊燃烧,以致于招式之间少了几分沉稳,多了几分不顾一切的莽撞。面对这样的攻势,诸保昆虽勉强能够应对,但已是颇为吃力。然而,当姜、孟二老联手,青城派的精髓——“稳、狠、阴、毒”四字真言在他们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一锤每一刺,皆精准无误地直指对手要害,如同暗夜中的毒蛇,悄无声息却又致命。

诸保昆顿感压力倍增,左躲右闪,身形虽灵活,却也难掩其处境之危。四周空气仿佛凝固,每一息都充满了紧迫与不安,诸保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中,几乎要被吞噬,险象环生,命悬一线。

在那方寸之间的激烈交锋里,他对于三人手中钢锥与小锤的每一式每一划,皆已深谙于心,犹如掌中观纹,一目了然。每见一招起势,心中便已推演出其后三四招的千变万化,这份对敌的洞若观火,正是他能够以一己之力,力抗三英,屹立不倒的秘诀所在。

随着招式拆解愈发繁复,已过十余回合,他的内心深处却莫名泛起一阵酸楚。思绪飘远,忆及司马师父的种种恩情,那份厚重与温暖,让他心潮难平。

“师父待我,实乃恩重如山,司马师兄与孟姜、姜师叔所施展的每一招一式,皆是我昔日并肩习练,烂熟于心的技艺。昔日练功时,师父尚能慈爱地藏着几分真章,不欲我过早知晓门中精髓,让我打牢基础;后来又尽数传授于我,而今生死相搏,他们自是全力以赴,三人所用的招数,我无一不知,可见青城派功夫确是已尽于此。”

这番自省,非但没有激起斗志,更让他心中充满愧疚和对司马卫的敬意。

他心中涌动着对师恩的深切感念,情感激荡之下,不禁失声高呼:“师父之逝,绝非我之所为,天地可鉴!”这一声呐喊,既是辩解,也是内心情感的宣泄,却也在不经意间,让他的心神略有一丝动摇。

就在这心神稍纵即逝的间隙,司马林已如影随形,骤然逼近至他身前,距离不过咫尺之遥。青城派武学,独步武林之处,便在于那短小精悍的兵刃与近身缠斗的绝技。此刻,司马林这一扑,若是面对其他门派的高手,或许已足以奠定胜局,七八分胜算尽在掌握。

然而,命运弄人,他的对手竟是诸保昆,一个与他武艺相当,对青城派武学同样了如指掌的劲敌。这突如其来的近身之战,非但没有成为司马林的优势,反而让这场对决的天平,在两人之间微妙地保持着平衡。双方如同镜中倒影,招式、步伐乃至心境,皆是对方最佳的试金石,这场生死较量双方都不敢大意。

在那摇曳不定的烛光映照下,周遭的一切似乎都染上了几分朦胧与梦幻,然而场中的较量却如同疾风骤雨,让人目不暇接。司马林与诸保昆二人,身形如电,双手翻飞,每一动作皆迅捷无匹,宛如两道交织的闪电,在狭小的空间里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轨迹。

他们的交锋,快得几乎超越了人眼的捕捉,只在一眨眼的工夫,便已拆解了七八招之多。司马林手中的钢锥,时而如鹰击长空,凌厉无匹,直取要害;时而似蛟龙入海,灵活多变,下挑上刺,无孔不入。而诸保昆则以一双精巧的小锤应对,横敲竖打间,既有千钧之力,又不失细腻之巧,每一次碰撞都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声,回荡在静谧的空气中,更添几分紧张与激烈。

二人虽同出一门,招式路数几无二致,但风格迥异,各展所长。司马林正值青春盛年,体力充沛,每一次出手都蕴含着蓬勃的力量与无尽的朝气;诸保昆则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见长,招招老辣,步步为营,总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化险为夷。

随着战斗的持续,数十招转瞬即逝,场边的观众无不屏息凝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仿佛连时间都为之凝固。

孟姜二老,一老苍劲如松,一老温婉似竹,眼见司马林与敌缠斗良久,难分难解,二人对视一眼,默契顿生,猛然间,齐声发出悠长而凌厉的呼哨,犹如古战场上的号角,激荡人心。他们身形一矮,宛如两道黑色旋风,贴着地面疾驰而去,目标直指诸保昆的下盘,意图以奇制胜。

在这片尘土飞扬的战场上,短兵相接者,若非女子,皆精通一门名为“地堂游龙”的绝技。此技讲究身法灵动,于方寸之间腾挪跳跃,利用地形的隐蔽与多变,让对手难以捉摸,攻击无从着落。姜孟二老施展起来,更是如鱼得水,身形在地面上翻滚跳跃,快若闪电,令人眼花缭乱。

诸保昆对“雷公着地轰”此等诡谲武技自是了然于胸。然而,此刻的他,双手紧握兵刃,一锥一锤,与司马林交锋正酣,每一击每一挡都需倾注全力,无暇他顾。面对孟姜二老突如其来的攻势,他只得凭借过人的机敏与深厚的内功,在方寸之间窜跳闪避,力求在保持防御的同时,寻找反击之机。

姜老者的铁锤,似乎裹挟着岁月沉淀的力量,自左侧呼啸而出,划出一道沉重的弧线,直指诸保昆。而孟老者,身形矫健,手中钢锥宛如毒蛇吐信,猛然间自右侧斜刺而来,空气仿佛都被这锐利的锋芒撕裂。

就在这生死交错的刹那,诸保昆身形一展,左足如同离弦之箭,精准无误地踢向孟老者的下颚,动作之迅猛,令人咋舌。孟老者怒喝一声:“好个不要命的龟儿子!”话音未落,身形已巧妙一侧,险之又险地避开了这致命一击。

姜老者见状,眼中精光一闪,把握住这转瞬即逝的战机,身形暴起,小锤化作点点寒星,密集而迅猛地扫向诸保昆。与此同时,司马林亦不甘示弱,他的小锤宛如暗夜中的流星,悄无声息地逼近诸保昆的眉心,意图给予致命一击。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诸保昆的头脑异常冷静,他迅速在心中权衡利弊,做出了最为果断的选择。只见他右手铁锤猛然挥出,与司马林的小锤在半空中相撞,发出“铛”的一声巨响,金铁交击之声震耳欲聋。而他那左腿,却硬生生地承受了姜老者小锤的余劲,虽痛入骨髓,但眼神中却无丝毫动摇。

这一幕,犹如古战场上两军对垒,高手过招,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勇气。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都被这惊心动魄的较量深深吸引,屏息凝视着这场青城派的内斗。

锤影虽小,却蕴含着千钧之力,每一次敲击都仿佛能撼动山河,直击诸保昆心魄。那痛楚,尖锐而深刻,如同寒冰利刃直插骨髓,令他瞬间失去了对左腿的感知,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惶恐,左腿是否已在这重击之下支离破碎,他一时难以分辨。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双锤在空中猛然相撞,发出“当”的一声巨响,震得空气都为之颤抖,灵星之光在这一刻仿佛被点燃,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伴随着诸保昆“啊”的一声痛呼,他的左腿再次遭遇了孟老者无情的一锥。

这一击,他本有机会凭借身法闪避,但脑海中飞速盘算着局势——若此刻退避,姜、孟二老那闻名遐迩的“雷公着地轰”将无缝衔接,化作一张密不透风的地母雷网,届时自己将毫无退路,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左腿之痛,与生死存亡相比,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于是,他咬紧牙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硬抗,任由那冰冷的钢锥再次穿透皮肉,留下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