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长老出手

换源:

  本因方丈略作沉思,终于缓缓开口:“没想到,你竟是延庆太子的后代,如此说来,也算是我们段家一脉相承的血亲了。请随我来,到牟尼堂一见我那三位师兄弟。”

保定帝听后,连忙谦逊地回应:“打扰各位高僧的清修,实在罪过深重,心中惶恐不安。”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歉意。

本因方丈沉声道:“镇南世子,他日必将执掌我国大政,他的安危,关乎我大理万民的福祉。胡公子勇救世子,无异于拯救了整个大理的江山社稷。更何况,他身怀段氏嫡系血脉,我们怎能坐视不理,见死不救?你武功内力均与我相当,既然你来向我求助,想必是遇到了极大的难题。此等大事,我一人难以决断,需得与三位师兄弟共同商议。”

两名小沙弥步履沉稳地在前引路,他们身后是本因方丈,面容肃穆,步伐坚定。而保定帝段正明则紧随其后,他深知寺中高僧们一般鲜少接见外人,段正明便让阿强偏殿等候,段誉背着胡枫跟随众人,此次为了胡枫之事,不得不破例。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能得到高僧们的指点和帮助,以解眼前之困局。

众人自左侧的瑞鹤门缓缓步入,沿途经过幌天门、清都瑶台、无无境、三元宫、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台,终于来到了一条长廊的侧畔。两名小沙弥恭敬地躬身站立两旁,示意众人继续前行。

四人继续沿着长廊向西行进,不多时已来到几间木屋之前。段誉虽然多次踏足天龙寺,但此处却是他从未涉足之地。只见这几间木屋全以松木搭建,板门木柱,木料皆保留着自然的树皮,散发出一种天然质朴的气息。这与他们一路行来所见的金碧辉煌的殿堂相比,显得别具一格,别具一格。

本因方丈双手合十,神色庄重而宁静,他的声音缓缓响起,如同深山古寺中的钟声,回荡在寂静的空气中:“阿弥陀佛,老衲有一事心中疑虑,未能决断,特来打扰三位师兄弟的修行,实乃罪过。”

屋内传来一道平和而深沉的声音,像是晨钟暮鼓,悠悠传来:“方丈师兄请进!”这声音仿佛带有一种魔力,让人心生敬意,也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

本因方丈闻言,轻轻点了点头,随后缓缓伸出手去,推动那扇已经有些年头的板门。门扉在推动之下发出“支支格格”的响声,仿佛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显然,这扇门平时极少被人开启,因此显得有些生硬和滞涩。

随着门扉的缓缓开启,一股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檀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神一振。本因方丈深吸一口气,踏过门槛,步入了屋内。他的目光在屋内扫过,最后落在了那三位正在闭目打坐的师兄弟身上。

段誉静静地背着胡枫,他慢慢将胡枫平放在长廊上的一条长木凳上,自己坐在木凳一头,耐心等候着。段正明则跟随着方丈,轻轻跨进了门槛。他知道,这里便是牟尼堂,而“牟尼”二字,象征着寂静与沉默,因此在此地,话语越少越好。

他言简意赅,将前因后果一一道来,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冗长的叙述。最后,他诚恳地望向面前的四位大德,低声道:“恳请四位大师指点迷津,明示明路。”

就在此时,胡枫在门外缓缓醒来。段誉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他轻声问道:“大哥,你醒了!现在感觉如何?”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关切与喜悦。

“贤弟,你不必过于忧虑。”胡枫轻轻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淡然,试图安抚段誉的担忧。他微微皱眉,感受着体内那股如同被烈火焚烧般的胀痛,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疯狂地扩张,几乎要炸裂开来。然而,他努力保持着镇定,嘴角扯出一丝苦笑,“这疼痛虽烈,但想来忍一忍,应该也能过去。”

段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却立刻换上了坚定的神色。他紧握胡枫的手,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和信任:“大哥,你放宽心。我伯父已经去请高僧相助了,他们的手段定能治愈你的。”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个雄浑而深远的声音:“进来吧!”这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充满了力量和穿透力,显然是内功极为深厚的高手所为。胡枫一听,心中便有了几分明了,这定是里面高僧在召唤他们。

他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段誉的肩膀,示意他不必惊慌。

段誉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胡枫,两人一同走进了室内。室内一片静谧,只见四个和尚分别坐在四个蒲团之上,他们的身姿沉稳,宛如四座静寂的山峰。

其中三位和尚面向着外界,静坐不语。他们的面容各异,两位显得容色枯槁,仿佛历经了风霜岁月的洗礼;而另一位则半大魁梧,透着一股不凡的气势。他们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纷扰。

而在房间的东首,一个和尚脸朝里壁,一动不动,宛如一尊入定的佛像。他的背影显得孤傲而神秘,让人不敢轻易打扰。

虽然这些和尚对于段誉和胡枫来说都是陌生的面孔,但两人还是恭敬地躬身行礼。他们知道,这里的每一位和尚都是深藏不露的高人。

其实,保定帝也有些惊讶,他身为大理皇帝,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然而今日,他竟也未能全然认出这几位高僧。只见其中两位僧人,面容枯黄,身形精瘦,法名分别为本观、本相。他们皆是本因方丈的师兄,多年来潜心修佛,声名远播。而那位身材魁梧的僧人,法名本参,则是本因的师弟,虽不如两位师兄那般声名显赫,但佛法修为亦是深厚无比。

保定帝深知天龙寺牟尼堂高僧云集,其中尤以“观、相、参”三位高僧最为出名。然而,他今日踏入此地,却意外发现还有一位僧人在此。他心中暗自惊讶,随即恭敬地躬身行礼,以示对高僧的尊重。

本观、本相、本参三人见状,微微一笑,亦是还礼。他们的笑容中透露着慈悲与智慧,令人心生敬畏。

至于那位百壁僧人,他端坐于蒲团之上,闭目凝神,不知是在入定修行,还是正在攻克佛法中的某个难关。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之中,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对于保定帝的到来,他始终未曾理会。

保定帝见状,心中不禁感叹:这些高僧真是修为深厚,心境澄明。

本观长老在沉思片刻后,目光再次落在胡枫身上,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然后才缓缓开口:“两位师弟,对此事有何看法?”

本参沉吟道:“即使稍损内力,也未必就不能练成那传说中的六脉神剑。”

保定帝一听“六脉神剑”四字,心头猛地一颤,暗自揣摩:“记得儿时,父亲曾对我提及,我们段氏一族,在遥远的祖传中,隐藏着一门名为‘六脉神剑’的武学,其威力之强大,足以撼动天地。然而,父亲又言,这不过是个传闻罢了,家族之中,从未听说有谁真正掌握过此等绝技。至于这功夫究竟如何神奇莫测,更是无人知晓,成了一个不解之谜。今日听本参大师如此一说,方知世间果然有这等奇功存在。”此刻,本参大师竟提及此事,保定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好奇。

段誉一听“六脉神剑”四字,脑海中顿时想到这不是大哥一直梦寐以求想要用来救嫂子的法子么?他心中暗自琢磨,怎么开口才好?每每回想起大哥那多次舍命相救的情景,段誉便感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愧疚。他心想,无论如何都要帮胡枫求得这六脉神剑,以报大哥的救命之恩。

胡枫听闻“六脉神剑”之名,亦是心中一动,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他深知这六脉神剑乃是武林中的绝学,威力无穷,尤其擅长远程攻击,乃是克敌制胜的绝佳手段。想到此处,他不禁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得到它。

保定帝在心中反复权衡,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凝重之色。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似乎在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他明白,本参大师提出的以内力为小枫解毒的建议,虽然看似简单直接,但实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大师所言,以小枫的体质,若要以内力驱毒,必然会对他们修炼‘六脉神剑’的进度造成不小的影响。”保定帝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六脉神剑’乃是大理段氏的绝顶武学,修炼之艰难,非比寻常。一旦内力受损,进境受阻,恐怕修炼难度会更大,必定会影响到他们修炼‘六脉神剑’的进境。

然而,保定帝的目光却又不禁落在了被邪毒折磨的胡枫身上。只见小枫面色潮红,气息紊乱,显然是那邪毒发作所致。保定帝回想起小枫那古怪至极的邪功,以及他身为段延庆之子的身份,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我虽非有意夺他皇位,但终究是他失去了皇位,我得到了。这份亏欠,我始终难以释怀。”保定帝心中暗自叹息。他想起胡枫多次舍命相救誉儿的情景,心中更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若不是小枫多次相救,誉儿恐怕早已不在人世。我若不报此恩,岂不是猪狗不如?”保定帝心中下定决心,决定冒险一试。

虽然心中充满了歉意和不安,段正明终究没有开口说出那句推辞的话语。本相和尚静静地站起身,他的头微微低垂,双眉紧锁,似乎沉浸在某种沉思之中。他斜斜地站在胡枫东北朝向的方位,仿佛成为了那个角落的守护者。

本观和本参也各自选择了一处方位,静静地站立着,他们的身姿挺拔而庄重,宛如两棵古老而坚韧的松树,扎根于胡枫的身侧。

本因方丈轻轻地念了一句:“善哉!善哉!”他的声音温和而庄重。他缓缓地走到胡枫西南偏西的方位,站在那里,仿佛成为了一个指引的灯塔,为众人指引着方向。

保定帝段正明望着胡枫,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关切,他温和而庄重地说道:“贤侄,你可知,为了驱除你体内那恶毒的邪毒,四位长老不惜损耗自身的功力,这份心意,你可得深深铭记在心。快些谢过四位长老。”

胡枫听闻此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仔细打量了一下保定帝的神色,又看了看那四位长老,他心中感动不已,立刻走上前去,一一向四僧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由衷的感谢。

“多谢四位长老的救命之恩,胡枫铭记在心,日后必将报答!”胡枫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诚挚的感激之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