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没用”的学历

换源:

  在去景点的路上,越是无聊,微微越是想到螳螂。

微微不停地催眠自己。

按照正常逻辑,没有一只螳螂能从前一天中午到第二天早上变色。

也没有任何一只螳螂,能从远在200公里外的景点吃饭区域,赶到住宿宾馆!

微微越想越觉得不合常理。

当时可能自己刚起床,还留着对那只可爱螳螂的念想,所以联系在一起了!

一切不过是一场巧合!

微微不知道想了这些多少遍,最终确认了它们不可能是同一只。

微微想着想着,在车上又看到了雪山。

于是思维一换,抛之脑后了。

看着雪山吸口氧,跟团友一起拍照嘻嘻哈哈,旅游的日子就是这么自在。

微微很喜欢旅游的感觉。

这个期间,可以放任自己去享受。

放任自己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物。

放任自己去品尝新鲜的当地食品。

放任自己去经历前所未有的事情。

放任自己去体验观赏感兴趣的景色。

旅游路上一切都是新鲜的。

微微喜欢得紧。

随着看见过的、听见过的越来越多,微微总在一个环境中,日渐觉得乏味枯燥、生活没有动力。

微微觉得,自己其实是适合到处跑动的人。

微微在上学期间,有时特别不喜欢跟同一帮人总是在一起。

微微的思维,有时候相对常人也“跳脱”。

微微很善于联想,很擅长从一片旧事物里找出新意。

微微喜欢有意思的生活。哪怕每天只有一点点新意。

微微曾经一度觉得现实生活极度无聊,百般沉迷于科幻里。

第一次让微微震撼的一篇文章,便是介绍百慕大三角之迷。

微微不知道到底是在哪儿看到的了。

微微只知道,第一次看到一个世界,它在介绍一个失踪的区域。

原来,人是可以失踪的。

轮船是可以失踪的。

飞机是可以失踪的。

原来,在经过百年以后,曾经失踪的一整船人,可以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保持着失踪前的装束和形态,再次出现!

微微的旧有认知被打破了!

微微喜欢这种不同于寻常生活的打破!

微微不喜欢每天按照家长的要求,只是一味地逼自己学习!

自己看到了那篇文章,微微便开始对“百慕大三角”、“未接之谜”一类的书籍,很是感兴趣了。

微微到别的孩子家里做客,无聊之际时总会想看看有什么书籍。

微微会把科幻类排在故事会、文摘类、报纸类等各类书籍的最前面。

微微真的是讨厌课本上那些所谓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为了上大学以后毕业找个好工作的阶梯,又不得不学。

微微知道,大学是当时家长们认为必须经过的道路。

在那时微微生活的环境里,家里有金山银山,也必须先把大学给上了。

孩子们都在上学,没有一个特例。

从幼儿园开始,大家就一直被洗脑地在学习。要好好学习。

而时至今日,回想起来。学历已经变得没什么太过于重要了。

大学虽然让微微接触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和专业,让微微找到了自己的适合领域。

但是学了许多年的微微,跟其他学生们一样,对课本知识,那是越发厌倦了。

不能够应用的知识,即便学了,也不过是用于考试。

考试后,赶紧撕书、卖书那种行为,最正常不过了。

如今呢,学历虽然仍旧是敲门砖,但是越来越加速贬值了。

考本科、考硕士、考博士、考专业资格证书,无尽的考试。

教育,除了基本功能,有时候,更像是对学习者资产的围猎。

甚至出现了大批毕业即失业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跟初中生一样进入第三产业的人,比比皆是。

而且,大学有个致命缺点。

大学太过于“象牙塔”了。

大学太过于注重理论考试了。

大学生,被牵引着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多。

主动拿大把零花钱鼓励孩子社交的家长,也并不是很多。

因为,家长缺失的往往是教育这一块,他们的认知,便是学习质量。学校如何评估学习质量呢?那便是考试!

然而大学与社会的严重脱节,家长是不知道的。

孩子们从小就被安排学习,也不怎么接触社会。没有对比,更不清楚大学的这些弊端。

以至于,大学毕业的孩子,反而到了社会上,没有十几岁就辍学的孩子,更会适用社会。

这些一路学习上去的孩子,总是认为“非黑即白”,不是对就是错。她们,被教育成了很好用的“工具”。

可是,这些看似知识丰富的“工具”,有相当一部分,学到的都是跟企业应用不怎么挂钩、甚至落后了十年二十年的知识。这些“工具”,刚入社会,在企业这种按照人性来内卷的地方,没有其他孩子的“社交灵活”。企业主“用”得也不那么顺手。

随着大学二十多年的不断扩招,大学生遍地走的现象出现了。这时候,便不是卷学历这么简单了。慢慢地,开始既要卷学历,又要卷情商。

慢慢地,随着“基尼系数”不再对社会公开,家庭资源的比拼,开始变得额外的赤裸裸和火热化。

便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没有资源的孩子,即便辛辛苦苦上了大学,也很与可能收入水平与不上大学的孩子一样了。

利用学历进行阶层跃升,已经越来越难了。

很多父母,倒是看清了这一切,不再“鸡娃”,非要孩子到国外留学了。毕竟,国内社会越来越不欢迎“海归”。企业们认为回来的都是“海龟”了——“乌龟”的“龟”。国外留学回来的孩子,自尊心“强”,认为人人平等,而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在奉行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阶层那一套运作管理方式。

也有一些父母,开始不逼着孩子非要考个学历来光宗耀祖了。

似乎大多数孩子一生的命运,从出生开始,便定格了。

从硕士毕业生的躺平,到本科毕业生的躺平,再到高中生、初中生的躺平。

好像,孩子们也认清了现实。

尤其在疫情后这几年,经济发展得没那么快速了。就业问题开始凸显。

对很多人来说,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拼命,已经看似挣不到什么未来了。

父母们也开始认识到,让孩子先就业,边工作边学习,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方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