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贤才来投,天命人喜之。委以重任,共图大业。
时维季秋,金风送爽。一日,天命人正在营帐中与诸将商议军事,忽有士卒来报,帐外有一贤士求见。天命人闻之,面露欣喜之色,当即命人请入。
少顷,只见一人身着素袍,头戴方巾,仪态儒雅,步入营帐。此人面容清癯,目光炯炯,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凡之气。天命人起身相迎,笑道:“先生远来,必有高见,吾等洗耳恭听。”
贤士拱手施礼道:“久闻主公威名,今日得见,实乃万幸。在下不才,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共图大业。”
天命人忙问其姓名及来历。贤士答曰:“吾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自幼熟读经史,略通兵法。今见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故欲寻明主,以救苍生。闻主公仁义之名,特来投奔。”
天命人听其言,心中大喜,暗道此人必是大才。遂邀其入座,详谈天下大势。诸葛亮侃侃而谈,分析当前局势,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他指出,起义军虽已取得诸多胜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官军虽屡败,然实力尚存,不可掉以轻心。且各方势力错综复杂,需谨慎应对,制定长远战略。
天命人深以为然,对诸葛亮的才识钦佩不已。当即决定委以重任,拜为军师,参与军机大事。诸将见主公如此看重此人,心中虽有疑虑,但也不敢多言。
诸葛亮感天命人之信任,决心全力辅佐。他深知,要成就大业,需广纳贤才,充实起义军力量。于是,他向天命人建议,发布招贤令,吸引天下有识之士前来归附。天命人欣然应允。
招贤令一出,四方贤才纷纷响应。有擅长谋略之士,有精通武艺之将,有善于治理之官。天命人皆以礼相待,量才录用。一时间,起义军人才济济,实力大增。
诸葛亮又建议,加强军队训练,提高战斗力。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亲自督导将士们操练。将士们在他的训练下,纪律严明,作战勇猛。
同时,诸葛亮注重后勤保障。他组织民众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确保军队粮草充足。又设立军器坊,打造精良兵器,提高军队装备水平。
在治理地方方面,诸葛亮推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他设立学堂,教育百姓子弟;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鼓励商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百姓们对起义军感恩戴德,纷纷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军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日益壮大。天命人对诸葛亮更是信任有加,凡事皆与他商议。而诸葛亮也不负众望,尽心尽力,为起义军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日,天命人与诸葛亮商议下一步战略。诸葛亮认为,当前应先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以此为根基,逐步向四周扩张。荆州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若能据为己有,对起义军的发展将极为有利。
天命人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决定出兵荆州。他命诸将做好准备,择日出发。
在出征前夕,诸葛亮召集众将,详细部署作战计划。他分析了荆州的地形、守军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变数,制定了周全的作战策略。众将对诸葛亮的部署心悦诚服,信心满满。
终于,起义军兵发荆州。一路上,势如破竹,连克数城。荆州守军闻风丧胆,纷纷溃败。
然而,在进攻荆州城时,遇到了顽强抵抗。荆州城城墙高大,守军众多,且防御工事坚固。起义军多次攻城,均未成功。
诸葛亮见此情形,并不急躁。他亲自登上城楼,观察敌军布防。经过一番思索,他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命人在城外扎下营寨,佯装攻城,吸引敌军注意力。同时,暗中派一支精锐部队,绕道敌军后方,截断其粮草补给线。又命人在城内散布谣言,扰乱敌军军心。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荆州城内守军人心惶惶,粮草也逐渐短缺。守军将领见势不妙,决定出城突围。
诸葛亮早已料到敌军会有此举动,提前在敌军突围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当守军出城时,伏兵四起,杀得敌军措手不及。守军大败,纷纷投降。
起义军顺利攻占荆州城。天命人进入城中,安抚百姓,秋毫无犯。百姓们对起义军夹道欢迎,高呼万岁。
占领荆州后,诸葛亮建议天命人加强城防建设,巩固统治。同时,派遣使者与周边势力交好,争取支持。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荆州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重要根据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