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东魏那边的事儿吧。
六月庚子日,他们任命司徒侯景为河南大将军、大行台,这可是个不小的官儿!
秋季七月壬寅日,东魏还派了个散骑常侍元廓去梁朝“串门儿”。
甲子日那天,梁武帝还发了个“朋友圈”说:“以后,罪犯要是犯的不是那种特别严重的罪,就不连累他的父母和祖父母了。”
这可是个大大的好消息!
以前,长江以东用钱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
交、广两地呢,更是直接用金银来当钱花。
后来,梁武帝下令造了五铢钱和女钱,让这两种钱一起在市场上流通,还不让用那些古老的钱币了。
这可把老百姓乐坏了!
可是呢,好景不长,普通年间又造了铁钱。
这一来二去的呢,民间就出现了很多自己造钱的人。
物价也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嗖嗖地往上涨。
以至于做生意的人都要用车来拉钱了,都不再数数目了。
还有,从破岭往东呢,每八十文就当一百文用了,他们管这叫“东钱”。
江州、郢州往西呢,每七十文就当一百文用了,他们管这叫“西钱”。
建康那一带呢,每九十文就当一百文用了,他们管这叫“长钱”。
这可真是乱世出奇葩!
话说那天,丙寅日,梁武帝发了个“朋友圈”,说:“你们这群小家伙,一天到晚数钱数得手抽筋,名字换来换去,其实还是一个样,但你们这心情,就像过山车。
我听说现在外面流行用九陌钱,钱少了,东西就贵得吓人;钱多了,东西又便宜得跟白送。
这哪是东西本身的问题,分明是你们心里的小算盘在捣鬼!
特别是那些偏远的地方,钱乱得跟啥一样,一天一个样。
再这么下去,国家的规矩都要被你们玩坏了,老百姓的口袋可鼓不起来!
所以,从今天起,全国都得用足陌钱,我说的算!
给你们一百天适应期,过时不候,男的去边疆‘健身’,女的留下来‘做瑜伽’!”
结果呢,梁武帝的话刚落地,大家伙儿也没听见,钱陌反而更少见了。
到后来,三十五文钱就当一百文花,这涨价速度,比火箭升空还快!
再聊聊梁武帝的家事儿,老爷子年纪大了,儿子们却个个不安分,互相瞅着不顺眼。
邵陵王萧纶、湘东王萧绎、武陵王萧纪,一个个都跟小霸王,手握大权。
太子萧纲看在眼里,心里那个憋屈,天天想着怎么给自己加点“buff”,多弄点兵马守护东宫。
到了八月,梁武帝老爷爷干脆把萧纶“发配”到南徐州当刺史去了。
东边的高欢大佬呢,带着他的儿子高澄来到了邺城。
高澄这小子,心眼儿多得很,把洛阳那五十二块刻着《石经》的石碑全给“搬家”到了邺城。
西边呢,西魏也不服输,把并州刺史王思政调到了荆州去“换岗”。
王思政临走前,还推荐了个高手韦孝宽,来接替自己守玉壁。
宇文泰大佬一听,觉得挺靠谱,就点头答应了。
然后,东边的高欢大佬,带着崤山以东的“小弟们”准备跟西魏干一架。
癸巳那天,高欢带着大军,从邺城,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直奔晋阳去跟其他“兄弟”汇合。
九月一到,他们就把玉壁,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西魏那边呢,却成了缩头乌龟,躲在城里死活不出来应战。
还有,南边的李贲那小子也不省心,带着两万兵马从獠人那地界儿出发,跑到典澈湖去“安营扎寨”了。
他还在那儿造了一堆战船,把整个湖面都给占满了。
那些去打李贲的军队,一看那战船,吓得腿都软了,停在湖口不敢进去。
这时候,陈霸先大佬发话了:“咱们出征这么久了,将士们都累得跟孙子,而且还是孤军深入敌后,要是第一战就输了,哪还有脸回去!
现在咱们得趁着李贲那小子连连败退,人心不稳的时候,给他来个‘致命一击’!
那些夷、獠,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不难对付!
咱们得齐心协力,把李贲那小子给打趴下!
要是无缘无故停在湖口,那就错失良机了!”
结果呢,将领们一个个都跟吃了哑巴药,没人吭声。
当天晚上呢,江水突然暴涨了七丈,直接涌进了典澈湖里。
陈霸先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带着军队顺着水流冲进了湖里,大伙儿一起喊着口号,冲杀过去。
李贲那小子一看,情况不妙,赶紧逃到屈獠洞里躲起来了。
十月乙亥日,朝廷里头可是热闹非凡,出了一档子大新闻!
前东扬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您知道吗?
这位爷可不得了,一下子就被提拔成了雍州刺史,这升官的速度,简直就像咱们现在说的“火箭式升职”。
梁武帝呢,他心里那点小九九,咱们都明白。
他舍弃了萧詧兄弟,把太子萧纲给扶正了。
这事儿,他心里头肯定不好受,愧疚得很,就像咱们吃烤串儿忘了放盐,那滋味儿,别提多难受了。
不过话说回来,他对萧詧兄弟的爱,也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比其他儿子就差那么一丢丢。
再来说说会稽那块地儿,哎呀,那真是人山人海,物产丰富得让人直流口水。
梁武帝为了让萧詧兄弟心里好受点,就让他们轮流去东扬州当刺史,这安抚的招数,满分操作!
可是呢,萧詧兄弟心里还是不服气,跟吃了没炸透的春卷一样,憋得慌,总觉得心里头有块石头压着。
萧詧这哥们儿,看着皇帝老子年纪大了,朝廷里头也是乱糟糟的,他心里头的小算盘,就开始噼里啪啦地打起来了。
他开始囤物资、攒财产,对那些贤士们也是客气得不得了,礼贤下士的典范。
他还从全国各地招募了一群猛男,身边很快就聚了几千人。
襄阳那地儿,地理位置好得不得了,可以看作梁朝的大本营。
萧詧心里琢磨着,要是天下大乱,这里就是他的发家之地了,到时候,嘿嘿,那可就是他的天下了!
萧詧这哥们儿也是挺有能耐的,他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对百姓和官吏也是各种顺眼、各种好,恩惠给得跟不要钱一样。
他还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把管辖的地儿治理得井井有条,简直治理小能手一个!
说,东魏丞相高欢的军队,跟疯了一样,不分昼夜地攻打玉壁。
西魏的韦孝宽呢,也是个机灵鬼,随机应变地防御着。
玉壁城里没水,得从汾河里汲水。
高欢这货呢,就下令在汾河上游开新渠,让河水改道,不靠近玉壁城。
这工程速度,简直比咱们现在的快递小哥送外卖还快!
高欢还在玉壁城南堆了个土山,打算用它来攻入城中。
韦孝宽一看,这不行,得想办法。
他就派人用木头把城楼接高,让城楼的高度始终比土山高,用来抵挡东魏的攻击。
高欢一看,这哥们儿挺会玩,就派人跟韦孝宽说:
“你就算把木头绑到天上,我还是能用挖地道的办法搞定你!”
于是呢,高欢就让人开始挖地道,一挖就是十条。
他还让术士李业兴用“孤虚法”调集军队,一起向玉壁城北发动进攻。
城北那地儿,山高谷深的,险得要命。
韦孝宽一看,这不行,得想办法。
他就派人挖了条长沟,用来阻截高欢挖的地道。
他还挑选了精锐的兵将在大沟上面驻守,只要有敌兵从地道穿过来,就能抓住或杀掉他们。
韦孝宽这哥们儿还挺有创意的,他在沟外堆了大量木柴,储备好火种。
一旦地道里出现敌人,就把柴草塞进去,把火种扔进去,再用皮排吹火。
这火一吹起来,地道里的敌人,就都被烧得焦头烂额了。
敌人又推来一种坚固的攻城战车,对城墙撞击,战车所到之处,全都被摧毁或撞坏。
西魏这边呢,没有一种可以抵御的武器。
韦孝宽一看,这不行,得想办法。
他就用布匹缝制成一条大幔帐,顺着战车撞城的方向张开。
由于布在空中悬着,战车根本撞不坏它。
敌军那帮子人,真是绝了!
他们车前绑上松枝麻秆,还灌上油点上火,这是要干啥?
这不是要把韦孝宽的幔帐和城楼一锅端了嘛!
韦孝宽可不含糊,立马就命人造了个超长钩,那刀刃磨得,锋利。
火竿一来,远距离就给它“咔嚓”了,松枝麻秆掉了一地,敌军这波操作,就是送人头!
敌军还不死心,又在玉壁城墙下挖了二十条地道,用木柱撑着城墙,然后一把火烧了木柱,城墙直接崩塌。
韦孝宽也是机智得很,立马在崩塌处立起木栅栏,守卫玉壁城,敌军愣是攻不进去。城外东魏军已经没辙了,城里韦孝宽却还有的是办法。
他直接把敌军堆的土山给占了,高欢这下可懵了,不知道该咋整了。
于是,他就派了个叫祖珽的家伙去游说韦孝宽:
“老韦,你一个人在孤城里守着,西边连个救兵都看不到,迟早得完,何不投降呢?”
韦孝宽一听,直接回怼:“我的城池固若金汤,士兵粮食都多得是。
你们进攻是徒劳无功,我们守城是以逸待劳,哪有那么快就需要支援的。
我倒是担心你们这么多人回不去呢。
我韦孝宽是关西爷们儿,绝不会做投降将军!”
祖珽这家伙还不死心,又向城里喊话:“韦孝宽得了西魏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你们跟着他送死干啥?”
然后,他就把悬赏捉拿韦孝宽的报酬,射到城里,上面写着:
“只要能斩杀韦孝宽并投降的,就封为太尉,开国郡公爵位,还赏赐绢帛万匹。”
韦孝宽一看,也是乐了,直接在背面写字射回去:“能把高欢杀掉的人,奖赏也一样!”
这祖珽,是祖莹的儿子,这招儿也是够损的。
东魏军队攻打玉壁城整整五十天,战死病死的士兵都埋了一个大坟墓,那场面,简直是惨不忍睹。
高欢也是尽力了,就是攻不下玉壁城,又气又急,直接病了。
那时候,高欢军营里还落下一颗流星,东魏士兵都吓坏了,以为是啥不祥之兆呢。
到了十一月庚子日,东魏军队终于撤了围,灰溜溜地离开了,那场面,简直是太解气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