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微光如同利剑劈开暗夜,稀疏地洒落在狼藉的废墟之上。
顾砚之高大的身影在断壁残垣间显得格外沉静,他蹲下身,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轻轻拂过一只被熏得焦黑的金属盒边缘。
空气中还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混杂着清晨的湿冷,令人胸口发闷。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丝缝隙。
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夹层里,他抽出一张因年代久远而泛黄的纸条。
纸条被小心翼翼地折叠着,边缘已经有些脆弱。
顾砚之屏住呼吸,动作轻柔地将其展开。
那熟悉的字迹,正是当年赵玉兰写给苏明舒母亲——苏婉的一封未曾寄出的信!
昏暗的光线下,顾砚之的瞳孔骤然收缩。
信纸上,一行娟秀却带着几分仓促的字迹赫然映入眼帘:“婉姐,那晚我回家路过你们楼下,亲眼看见一辆通体漆黑的轿车停在那里,车牌尾号……是8642!我看得清清楚楚!”
八六四二!
顾砚之的心脏猛地一沉,这串数字像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开!
这正是三年前苏明舒父亲苏振邦车祸当晚的时间点!
而警方的卷宗里,清清楚楚地写着“事发深夜,无目击者”!
这个发现,如同一把尖刀,狠狠撕开了尘封已久的平静表象,露出了底下可能隐藏的狰狞真相!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波澜,迅速掏出手机,将信件内容一字不漏地拍照,随即进行加密处理,发送给了苏明舒。
信息末尾,他沉声附上了一句:“明舒,你母亲生前,似乎也曾试图调查这件事。”
远在另一端的苏明舒,在看到这条信息的瞬间,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脸色霎时间变得惨白如纸。
她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母亲临终前那欲言又止、充满忧虑与不甘的表情,那些曾经被她忽略的细节,此刻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汇聚成一个令她不寒而栗的猜测。
巨大的不安如同无形的巨手,紧紧攫住了她的心脏,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父亲的死……难道另有隐情?
母亲的忧虑……难道与此有关?
强烈的求知欲和复仇的怒火在苏明舒心中交织燃烧。
她深吸几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第二天,她以整理父母遗产档案为由,再次向警方申请调阅了当年苏父车祸的卷宗。
这一次,她看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仔细。
当她翻到关键的现场笔录部分时,瞳孔猛地一缩!
那份原本因“证人记忆模糊”而记录得语焉不详,甚至可以说是缺失关键信息的笔录,此刻竟然被悄然补全了!
补全的内容“条理清晰”,“细节详尽”,却与她记忆中警方早期透露的零星信息,以及赵玉兰信中的描述,截然不符!
这简直是在公然撒谎!
苏明舒的指尖冰凉,心中却燃起熊熊怒火。
有人动了手脚!
绝对有人在刻意掩盖真相!
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
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僻静角落里,顾砚之与赵玉兰相对而坐。
昏黄的灯光将老妇人脸上的皱纹映照得愈发深刻,她的双手不安地交握着,眼神闪烁不定。
顾砚之没有兜圈子,他将声音压得极低,如同情人间的耳语,却带着不容置喙的锐利:“赵阿姨,您知道车牌尾号8642,是谁的车吗?”
赵玉兰的身体猛地一颤,端着茶杯的手抖得厉害,茶水泼洒出些许。
她惊恐地抬起头,看了顾砚之一眼,又迅速低下,像是怕被什么人看见一般。
她艰难地点了点头,嘴唇翕动了几下,却迟迟未能发出清晰的音节。
“我……”她的声音细若蚊蚋,充满了恐惧,“我不能说……说了……说了会死的……”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仿佛提及那个名字,就会招来灭顶之灾。
顾砚之的黑眸深邃如夜,赵玉兰的反应虽然在他意料之中,却也让他更加确信,这背后牵扯的势力远比想象中更为庞大和凶险。
他没有再逼问,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目光沉静而坚定。
从茶馆出来,夜风带着凉意拂过顾砚之的面庞,他微微眯起双眼,抬头望向被霓虹灯光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夜空。
赵玉兰这条线索,暂时中断了。
那个车牌号的主人,显然拥有着足以让她噤若寒蝉的恐怖力量。
硬碰硬,并非上策。
他需要更直接、更无法辩驳的证据,一种能够超越人为干扰,还原最初真相的铁证。
一种……全新的视角。
顾砚之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裤袋边缘轻轻敲击着,脑海中纷乱的线索如同被狂风吹散的沙尘,又在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下,缓缓聚拢,试图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锐利起来,仿佛穿透了重重迷雾,锁定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