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换源:

  江宣跑到县城,给李石头买了几套合适的衣服和鞋子。

回家以后,让李石头换上,然后就跑进了厨房。

李石头想帮忙,被江宣拒绝,一下子急了眼,“俺不是大少爷!让人伺候!”

局限于文化程度,很多话他说不出来,就是一个劲儿的要求干活。

江宣拗不过他,只能给他分发一些洗菜,摘菜的工作。

“这么干净的蔬菜还要洗?”

“对啊!不然,上面会有农药残留,吃了就死翘翘了。”

“咋!你们种菜,还在上面下毒?”

江宣忍不住伸手扶额,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所谓的科学进步,真的好吗?

“咱们昨天才吃了肉,今天还要吃肉?”

“对呀!”

“是不是太奢侈了?我们部队,逢年过节才能分上一两,还是条件好的时候。”

“现在,咱们条件好了!每天都能吃上肉,蛋,奶,而且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不浪费就行。”

“这么好的日子,还有人敢浪费?”李石头瞪着眼,“我看就是欠揍!”

何止是浪费啊?

江宣冷笑一声。

那些个戏子把自称800元不够一顿饭的,还把牛奶往河里倒……

“前辈,收一收脾气吧!现代社会,已经不再纯洁了。”

吃过午饭,江宣陪着李石头一起看电影。

当前播放的是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我志愿军于东线战场,在长津湖地区进行的一场战斗。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继续北上,企图干掉北棒的总指挥部。

为了遏制敌人的进攻态势,志司急调第九兵团入朝作战。

由于命令太急,我第九兵团的官兵都没来得及换装,就进入了北棒。

寒冬腊月,零下四五十度的天气,身穿单衣的第九兵团,埋伏在长津湖一带,那滋味儿,可想而知。

此次战役,有好几个连队,成建制的被冻死,冻残,从而退出战斗序列。

敌人在战斗中发现了我军的潜伏部队,当时,我军官兵已经被冻成了冰雕。

可是,敌人为了以防万一,先后用机枪扫射,大炮轰炸,摧毁了我军阵地,最后还调来了战斗机,进行轰炸。

“可是,我看电影里,敌人对我军敬了军礼!”

“那是假的!”

江宣冷哼一声,“说起来就他妈来气!”

“这帮戏子,别的本事没有,胡编乱造的本事可不小。而且,他们一个个的,挣了钱就换国籍,大多去了傻大鹰那边。”

“这是真的?”李石头瞪大了眼睛。

“比包公还要真!”

江宣直接列举了几个戏子。

“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成名天下知!”

“他们就算是放个屁,都有人去尝尝咸淡,再告诉其他人。”

“该杀!”李石头一拳打在桌子上。

江宣连连摇头,说道:“现在的社会,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要那么复杂干什么?”

江宣猛然一怔,紧接着苦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日子待久了,人们身上的血性也就没有了。”

“你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我保护,会变成互殴!”

“有人打我,我不反抗,这叫被打;一旦反抗,就是互殴!哪怕我有理,也变成没理了。”

“这是哪个王八蛋想出来的招数?啊——”李石头站了起来,喘着粗气说道:“这他娘的比地主老财还会欺负人!”

“被人欺负,不敢反抗,那打起仗来怎么办?”

“没腰杆子的玩意儿!我看就是汉奸!”

“咦——可不敢这么说!”江宣急忙摆了摆手。

“这话就到这儿吧!不然,人家该上门查水表了。”

“查就查呗!你害怕啥?”

“被查水表,轻则无期徒刑,重则消除户口,还是悄无声息的那种,我能不怕吗?”

江宣自嘲的笑了笑。

“前辈,你们位置奋斗的那个世界建成了,也被污染了!”

“虽然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

李石头把一个苹果递给了江宣,“很甜的!吃了它,就不苦了。”

江宣的脑子里一下子迸发出“一条大河,波浪宽,”眼泪“哗”的一下就流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江宣才调整好情绪。

“前辈,咱们继续说长津湖战役吧。”

虽然我军记载,是取得了胜利。

但是,仔细剖开数据研究,就会发现,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这个代价,远超傻大鹰。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结果,就是因为工业水平,军事力量和经济水平的不对等。

拿水门桥战斗为例。

作为傻大鹰难逃路线上的唯一一条桥梁,可以说是关乎傻大鹰的生死存亡。

我们能看到这点,敌人也懂!

我军先后五次炸毁水门桥,可敌人很快就修好了!

傻大鹰有着成熟的工业体系,他们有军用桥梁,全钢机构,只需要用直升机吊装到位就行,最快的一次不到两个小时。

纵然我军把水门桥的基座都炸塌了,傻大鹰就从岛国空运来了8套军用桥梁架构,直接搭桥通过!

我们能怎么办?

为了炸桥,我军官兵都是成建制的牺牲。

以血肉之躯去对抗钢铁堡垒,就是送死!

“有纸和笔吗?”

李石头拿到纸笔,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我们要重点发展工业”的字样。

“你的想法没错!事实上,我军在打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发展工业。”

“这是后话,咱们以后再说。”

“现在,咱们说说长津湖战役的亮点。”

“咱们虽然穷,武器落后,后勤保障不足,但咱们骨头硬!”

“20军58师172团的3连连长杨根思,在坚守1071.1高地侧翼小高岭的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敌人八次进攻,最后就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后,志司追记杨根思特等功,并授予“特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所在的连队,也被授予杨根思连的光荣称号,并且沿用至今。

要知道,整个抗美援朝战役期中,志愿军先后涌现了30多万位英雄,模范和功臣,其中获得特等功,特级英雄称号的,只有两个,就是杨根思和黄继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