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宫殿之上

换源:

  不知是不是因为吃了黑陶器煮熟的食物的关系,蓬莱城的陶坊在黑陶器制作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把原来挖坑烧制黑陶的做法修改了。

一个吃饱了黑陶罐煮出来的圈牛肉的匠人对司坊说:

“大人,我有个主意,不知道能不能成,我想试试看。”

司坊问道:“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匠人说:“在泥坑里烧黑陶,用火多还麻烦,能不能把先把陶坯做好,然后放在架子上烧呢?”

司坊问:“我还是不太明白,放在哪里的架子上?”

匠人说:“在一个木棚里面就行。木棚里用夯土坯做一个上面可以放陶坯的炉子,炉子带个烟囱,这样不停往炉子里添柴火,就可以烧陶了。”

司坊听了直摇头:“这恐怕不行,你这是异想天开吧!”

匠人见司坊不同意,有些泄气。

但是第二天,司坊对匠人说:

“我昨晚又想了想,觉得你那个办法说不定更好,可以试试。”

于是匠人就按照新办法烧陶。

没想到大获成功。

“成了!把把它弄成了!”

他抱着烧好的黑陶往司坊屋跑,因为高兴过了头,进屋时脚下不利索,绊了一跤,结果“咣当”一声,黑陶摔了个粉碎。

匠人吓得不行,当场跪在地上抹起了眼泪。

“哭什么,莫非你只能烧一个么?”

“大人,只要你同意,我可以烧许多许多!一直烧下去!”

“那就回去接着烧!”

司坊没有责怪,让匠人喜出望外。

这天晚上连觉都没顾得上睡,到第二天又烧成了一只。

司坊看了,不住声地叫好。

“真有你的,太好了!”

有了司坊的支持,匠人便带着其他匠人一起干,越干越有滋味。

这种炉烧法不仅缩短了烧制的时间,而且烧出来的黑陶外表更光滑,整体形状更匀称,后羿和大祭司都很赞赏。

炉烧法让匠人们简直可以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脑子里形成的图像来烧制,不仅能烧原来的黑陶罐,还能烧手捏成形的小玩意儿。

这些小玩意儿是偶然烧成的。

一个匠人把这次剩余的一团泥坯随意捏成了一座门楼的形状,拿到炉子上,放在一件黑陶罐的一边,等黑陶罐烧成了,这座黑陶门楼也烧成了。

司坊交给相邦,相邦看了没有说话,直接呈给后羿。

“啊,看来这炉烧法无所不能啊!”

这时正好外面在下大雨,王宫的夯土墙壁上有几处开始往里渗水。

“相邦可以问问司坊,有没有办法烧一种黑陶片,贴在外面墙上,这样下雨的时候就不会再漏雨进来了。”

“大王,遵命。”

烧陶坊不长时间就烧制出了黑陶贴片。

匠人们从议事堂开始,在王宫外立面的夯土墙上统统贴了黑陶贴片。

贴完后用黑陶罐盛满水往墙上泼,被泼上黑陶墙上的水立刻流到地面。

相邦指挥匠人们又把王宫的地面上铺了黑陶片,匠人们特地把准备铺在地面的陶片从做泥坯时便令其表面粗糙许多,走上去不会打滑。

最后,在王宫的屋顶上也铺满黑陶片。

这个时候出现了意外。

大小均匀的黑陶片铺在屋顶上,然后需要浇水查看是否会漏,结果发现里面有渗漏。

虽然这些陶片跟贴在外立面上的制式相同,外立面不会漏水是因为垂直于地面,而屋顶上的陶片几乎跟屋内铺在地面上的一样,都是平铺上去的,因此如果洒下水就会滞留、渗漏。

相邦派人把想出炉烧黑陶法的匠人找来,让他看看有什么补救办法。

那这个匠人爬到屋顶查看,一时也感到为难,似乎想不出好的应对之策。

他是站在屋顶上的,这里铺的陶片表面非常光滑,刚才有洒了水,踩上去就更滑溜,所以他一行一动都得小心翼翼。

然而他看到了一个让他难以置信的画面。

从他所站立的位置,可以俯瞰王宫的每一个角落,大祭司的木板屋也在视线之内。

虽说大祭司的木板屋也属于王宫的一部分,但又相对独立,建在一个高台之上,木板屋外也围着一圈木板,木板一人多高,相当于一圈木墙围起来的小院。

如果不是站在王宫的屋顶,大祭司那边的情形完全是看不到的。

这个匠人的眼睛是被一片朱红吸引过去的。

这一看不要紧,他看到了一个与他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大祭司。

只见大祭司穿了朱砂披风,在小院里挥舞一个银光闪闪的东西。

那肯定不是石刀,因为石刀没有那么长,也不是骨刀,因为骨刀不会发光。

那是一柄比常见的骨刀和石刀长十几倍的刀,闪着银光,在旋转的朱砂披风的光影里飞舞。

而且关键是,那分明不是一个女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