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人类的直系祖先来了!
随着那第一束耀眼的光芒从无尽的黑暗中迸射而出,便有了宇宙间最初的生机,生命的序幕便次第拉开。
在这光芒的照耀下,一个银光闪闪身影逐渐浮现。
她像是在飞翔。
她,便是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女娲。
但此刻,她并非以无形之神祇的姿态出现,而是化身为一只灵动的瑞鸟——鸫鸫子。
鸫鸫子有着乌黑发亮的羽毛,双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鸫鸫子轻盈地穿梭在光芒之中,她的歌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回荡在空旷的宇宙中。
突然之间,鸫鸫子有了人的形状。
开篇说过的,鸫鸫子以后,所有的人,都是鸫鸫子之后。
自然包括女娲了。
这样说,不仅仅是为了把鸫鸫子的故事讲下去,事实上也是如此(这里不必展开说)。
然而鸫鸫子肯定不会作为唯一一个明确的主人公而存在,而是涉及所有的主人公。
故事里所有主人公的祖先,都是鸫鸫子。
好了,现在轮到细说女娲了。
据说,女娲的时候,天的四极塌陷,大地分裂,到处是熊熊的烈火,到处是浩瀚的水流。天空之中,五色石逐渐破碎,象征着苍穹的裂缝逐渐变大,这个世界正面临一场浩劫。此时,四极无力撑起天空,天地间只剩下无尽的黑夜和痛苦的呻吟。
宇宙的中央是一个神圣之地,称为火凰神域。
这里居住着形形色色的神明,分别掌管着各种予生予死的事务。在这神秘而又辽阔的宇宙中,神明之一的女娲,突然注意到一种奇妙的现象。
在天空的下方,大地的边缘,不断有金色的尘土被风儿吹过。
女娲好奇心起,便走到大地边缘,仔细观察这些尘土。
她发现这些尘土是由一种特殊的泥土组成的,细腻而富有弹性。
女娲心生一计,她决定将这些泥土抟成人形。
于是,女娲开始用泥土捏造人类。
之所以用泥土,而不是用其他材料,是因为她为人类设定的宿命是:人类来自泥土,也将归于泥土。
她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类将会主要因为土地而进化出各种社会组织,因为土地而绞尽脑汁,互相争夺甚至杀戮,血腥至极。
她双手一搓,捏出了躯干和四肢,再用手轻轻一吹,便有了灵性。
接着,她用五彩石炼化成颜料,为这些新诞生的生命绘制出五颜六色的皮肤。
随后,她将天地间的灵气注入他们的体内,赋予他们生命。
随着她的歌声,光芒逐渐凝聚,化作了一个个微小的生命体。
这些生命体如同初生的婴儿,在光芒的滋养下,逐渐展现出各自的形态和特征。
鸫鸫子望着这些新生的生命,眼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她知道,这些生命将会在这个宇宙中繁衍生息,创造出无数的故事和传奇。
而她,作为这个宇宙的创世者,将会一直守护着这些生命,见证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生命体逐渐演化出了更为复杂的形态和意识。
他们开始互相交流、合作、竞争,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命因为有了鸫鸫子的守护,而得以在这片宇宙中自由翱翔。
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也是宇宙的奥秘。
而鸫鸫子,则化身为一道永恒的守护之光,照耀着这个宇宙,为所有的生命带来希望和温暖。
女娲抟土造人的事情很快就在火凰神域中传开了。
神明们纷纷前来观看新诞生的生命,并纷纷称赞女娲的伟大。
他们为这些新生命取名“人”,并赋予他们各种职责和任务,共同维护火凰神域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由于宇宙大爆炸的余波,造成天塌地陷,世界即将陷入巨大灾难,她所创造的这些生命岌岌可危。
混沌中还隐藏着强大的邪恶能量,那是神鳌。
神鳌是被淘汰的神明,因此还拥有着无比的智慧。
它试图趁机破坏世界的平衡,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水。
洪水泛滥,猛兽出没,万千生灵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更糟糕的是,阴阳失衡,逆气横行,疾病和灾难无处不在。
女娲看到这一切,心中忧虑。
她决定要斩断神鳌的脚,用以支撑四极,平息洪水,进而杀死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于是,女娲手持神斧,向神鳌发起了挑战。
经过一场艰苦的战斗,女娲终于斩断了神鳌的四只脚,将塌陷的天空重新支撑起来。
洪水渐渐平息,猛兽自知不能再逞凶狂,也逃至阴暗之处躲了起来。
阴阳恢复了平衡,逆气消失,疾病和灾难暂时远离了人间。
女娲收集了各种颜色的石头,将它们炼化成坚硬的石块,填补天穹上的裂痕和漏洞。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女娲终于完成了补天的工作。
此时女娲感到有些疲惫,她倚在泰山顶上,鸟瞰东西南北,意识到芸芸众生可能少不了她的庇护,她决定无论过多久也不会远离。
她心里明白,以后她将以鸫鸫子——一只瑞鸟的形象,长久守护这人世间。
补天后不久,火凰神域的天空变得无比美丽。
五彩斑斓的云朵在天空中漂浮着,山谷森林的叶片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光芒之下,传来“咚咚”的清脆撞击声。
撞击声来自中国大地。
中国版图上的许多地方,已出现人类的足迹,其时正是地质史上的更新世早期龙川冰期以后的一个时期。
如果聚焦一点儿,会在今山西省南部芮城县西北隅的中条山阳坡上看到一条河流,是的,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宽河的黄河支流,绕过山谷打了一个转。
在Y型山谷间的平原上,一群浑身披满毛发的原始人正在宽河之畔打磨石块。
不远处是他们搭建的简易三角形树枝屋,沿着河边一字排开,大约有十几座。
树枝屋周围,散坐着还在给孩子哺乳的女人们,她们一边照顾尚小的孩子,眼睛一边望向男人们劳作的地方,那个地方在视线所及的距离内。
男人们已经打制了一批石制品,附近还有切割痕迹的鹿角、被啃咬得一干二净的动物骨头。
这些石制品,原料主要为各色石英岩,也有少量的脉石英和火山岩。
石制品的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他们用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打制出来单页或双面的砍斫器、凹刃、直刃或圆刃的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
这些都是狩猎的重要武器。
他们的皮肤被风吹得粗糙,他们的眼睛深邃如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们手中的武器,每一件都是经过无数次的锤击和打磨,才变得如此锋利。
不知哪个带了头,他们齐声唱道:
“叉角鹿啊,献给孩子!”
“四角羊啊,献给母亲!”
“美鸿鹄啊,献给男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