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球,萧叶不仅接得轻松写意,而且回球的落点和旋转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他非常难受。
他不得不快速向前移动,并且要弯下腰去够那个几乎贴地的球。
仓促之间,他只能勉强将球挑高,回了一个质量不高的中路球。
萧叶早已等候在网前,看到石磊的回球又高又慢,他毫不犹豫地迎了上去,一记干脆利落的正手截击,将球狠狠地打向了石磊难以覆盖的空当。
“零比十五!”裁判报分。
石磊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仅仅是第一分,他就感受到了来自萧叶的巨大压力。
萧叶的接发球,比他想象中要稳健得多,而且回球的线路和旋转也更加多变。
接下来的几分,石磊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萧叶的变化。
萧叶的每一个回球,都带着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节奏。
时而像羽毛般轻巧,通过精准的落点和旋转来调动他;时而又像炮弹般迅猛,用强大的力量和速度来冲击他的防线。
更让石磊感到头疼的是萧叶那千变万化的落点。
他感觉萧叶的球,仿佛长了眼睛一样,总能打在他最不舒服的位置,或者他刚刚移动开的空当。
他之前准备的那些针对性战术,比如主攻萧叶的反手,或者用多拍相持来消耗他的体力,在萧叶这种全新的打法面前,似乎都失去了效果。
萧叶的反手,不再是录像中那个略显不稳的环节,反而变得异常扎实和灵活。
他可以用反手打出带有强烈上旋的斜线球,将石磊牢牢地钉在底线;也可以用反手打出精准的直线穿越球,让上网的石磊望球兴叹;甚至还能在被动的情况下,用反手切削出角度刁钻的小球,打乱石磊的进攻节奏。
至于多拍相持,石磊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耐力和稳定性,在萧叶面前似乎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萧叶的体能看起来非常好,即使在连续的多拍对攻中,他的呼吸依旧平稳,脚步依旧轻盈,击球的质量也丝毫没有下降。
反而石磊自己,在被萧叶不断地调动和压迫之下,开始感到有些吃力。
“这家伙到底经历了什么?”石磊在心里暗自嘀咕。
他感觉自己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而是一个经验老到、深不可测的球场怪物。
萧叶的那种沉稳和冷静,那种对比赛的掌控力,完全不像是一个刚刚从禁赛中复出的年轻选手。
他试图回忆录像中萧叶的比赛习惯,比如在关键分上容易急躁,或者在比分落后时容易情绪失控。
但眼前的萧叶,却像一块万年寒冰,无论场上局势如何变化,他的表情都没有丝毫波动,眼神也始终专注而锐利。
石磊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知道,这场比赛,如果自己不能尽快找到应对萧叶这种全新打法的方法,恐怕会输得很惨。
他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战术,不再拘泥于赛前的计划,而是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打法。
他开始更多地运用切削和放短球,试图打乱萧叶的击球节奏,迫使他离开底线舒适区。
他也开始尝试更多地来到网前,用截击和高压球来给萧叶施加压力。
他甚至在发球时,也加入了一些平时不常用的旋转和落点变化,希望能打萧叶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萧叶的应对,却总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恰到好处。
仿佛石磊的每一次变招,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就像一个太极高手,无论对手的攻势如何凌厉,他总能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将危机一一化解,并且在化解的同时,还能寻找到反击的机会。
石磊感觉自己就像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中,无论他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萧叶的控制。
萧叶的球,就像水一样,无孔不入,渗透到他防线的每一个角落。
而他自己的进攻,则像是打在了一团棉花上,有力使不出,反而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尽管如此,石磊并没有放弃。
他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心理素质非常过硬。
他知道,越是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就越要保持冷静和专注。
他开始更加耐心地与萧叶周旋,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努力打好每一个球,争取每一个机会。
比赛中,石磊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意志,一度与萧叶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他就像一块坚韧的牛皮糖,紧紧地粘着萧叶,不让他轻易地拉开比分。
他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萧叶的击球习惯和移动规律,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他发现,萧叶虽然控球精准,但偶尔在处理一些极端被动的救球时,回球的质量会略有下降。
他还发现,萧叶在上网的时机选择上,似乎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
抓住这些微小的机会,石磊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击。
他不再一味地和萧叶在底线硬拼,而是更多地运用落点的变化和节奏的控制,来调动萧叶,迫使他离开自己最舒服的击球区域。
有好几次,石磊都打出了非常精彩的制胜分,引来了场边观众的阵阵喝彩。
比如,在一分多拍相持中,萧叶打出一个角度非常刁钻的斜线球,几乎已经将石磊逼出了场外。
但石磊却在极限的跑动中,用一个不可思议的反手直线穿越,将球打在了萧叶意想不到的空当,直接得分。
又比如,在一次网前对攻中,萧叶放了一个质量很高的小球,石磊快速上网,用一个轻巧的挑高球,将球打向萧叶的后场。
萧叶迅速后退,准备打高压球,但石磊却预判到了他的意图,提前移动到网前,在萧叶高压球落下的瞬间,用一个精准的截击,将球挡向了另一个方向的空当。
这些精彩的得分,不仅为石磊赢得了宝贵的分数,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士气。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