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兵工厂的规划(二)

换源:

  经过整整三天时间的不懈奋斗,在李远征以及众多技术工人齐心协力下,第一批41式半自动步枪、59式mg42通用机枪以及m3冲锋枪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样品!接下来只需要再进行一轮全面细致的测试,便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啦!

之所以决定生产59式mg42,而非7.92mm口径的mg42,实际上主要是出于对步枪与机枪兼容性的考量。毕竟,它们都采用7.62mm口径的子弹,仅存在微小差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稍作调整。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后勤方面所面临的压力,还能提高整体效率呢!

当完成测试后,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啧啧称奇。倒不是说他们孤陋寡闻,实在是因为如今这些人大多都曾效力于国民党军队,像这样新奇有趣的好东西,之前确实未曾见识过呀!

一个个都表示要是战场又这么好的武器一定能够给予罗圈腿矮子重创,那还能被追着打了那么远。

就是穷怕了的张啸山说道“这样需要的子弹太多了,以果敢的规模恐怕养不起啊,弹链还能不能使用等类似的话。”

李远征也明白在抗战中艰辛,完全是农业国和工业国的战争啊,不然罗圈腿矮子也不可能打下大半国土。

刘杰迅速拿起一颗子弹,将其准确地插入到弹链之中。他熟练的动作让人不禁赞叹,接着说道:“张团长,请您瞧一瞧,就是这样把子弹装进弹链的。不过,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种手工装填方式还是稍显缓慢一些。但请放心,我们未来的兵工厂一定会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来完成装弹工作,那时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想当年,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曾经目睹过一种手摇式装弹机,它的装弹速度简直令人惊叹!”

张啸山脸上露出笑容,回应道:“哦,原来如此。关于那种手摇式装弹机,我也有所耳闻。没想到如今你已经成为了兵工厂的厂长啊!相我信在你的带领下,咱们的兵工厂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他的语气充满了对刘杰的信任与期望。

“好了老张,让同志们快速抓紧生产吧,我们的任务很重。对了你抓紧对新来的移民进行民兵训练”

“对了老刘,你找几十个可靠的技术工人和几个工程来一下,我另有任务。”李远征补充道。

工程师们到来之后,李远征立即将93式60mm的轻型迫击炮的详细资料递交给了他们。不仅如此,他还未雨绸缪地提供了关于如何生产钛合金以及合成钛合金的相关资料,以便他们能够深入研究。

这款轻型迫击炮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它非常适合单兵作战。通常情况下,一个小组由两名成员组成,分别担任射手和弹药手的角色。此外,为每位战士配备两把快慢机20响手枪,可以进一步增强战斗力。该炮的最大射程达到了惊人的5564米,而其仅有22.4公斤的全重使得移动变得异常便捷。除了普通炮弹外,它还能发射高爆弹、照明弹和烟幕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

与日本鬼子所使用的92步兵炮相比,这种轻型迫击炮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原材料的供应问题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幸运的是,云南省拥有丰富的钛矿资源,因此可以通过向该省订购来解决原材料短缺的困境。

当然火箭筒这玩意儿也不能少,无疑40毫米火箭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组就可以组成一个小组,分射手和弹药手。也配两把快慢机20响,1门69式40毫米火箭筒。40毫米口径。5.6千克重量,发射筒长910毫米。配85毫米超口径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空炸反人员高爆榴弹。射程300米,其中破甲弹是专门打坦克或碉堡等防御工事。

榴弹炮方面,李远征挑选了美国人的M2式105mm榴弹炮、M2式155榴弹炮以及M2式75mm山炮。这些武器的数据资料和图纸他都烂熟于心,并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工程师们。不得不承认,虽然美国佬有时候挺坏,但他们的技术确实厉害,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花费了大量资金从美国佬那里购买机器设备,并且给予了南洋招募来的数十万熟练工人和人才相关资料后,还是无法仿制成功的话,那可真是太离谱了!

工程师刚走一会儿,张叔平这厮就来给李远征说官窑坝机场修建好了。

官窑坝位于公明山区,这里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它三面被高耸入云的山脉环绕着,宛如一道天然屏障;而在北边的缺口处,则流淌着一条萨尔温江的小支流,犹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将官窑坝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

这里依山傍水,表里山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处绝佳的战略要地。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官窑坝并未处于季风的影响范围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河雾也无法笼罩到这个地方。此外,这里的降雨量较少,气候较为干燥,这对于机场的建设和运营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条件。

综合来看,官窑坝具备了修建机场的诸多优越条件:易守难攻的地形可以确保机场的安全;相对平坦的地势有利于跑道和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无风无雾的环境能够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较少的降雨则有助于减少跑道湿滑等问题。无疑,这里是修建机场的理想之选。

负责机场设计的专家来自遥远的美国,他名叫史密斯·乔治。此时此刻,这位未来将在整个南洋声名远扬的机场设计大师,如今还是个穷困潦倒的机场工程师。在美国本土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他始终无法崭露头角,只能辗转于各个设计团队之间,做些琐碎的杂务工作,比如施工监督等。这种角色有点像后世工地上的甲方监理,虽然没有亲自操刀过大型项目,但见识过的案例可不在少数。

心高气傲、不甘人后的他决定离开美国,前往殖民地闯荡一番,希望能闯出一片天地,荣归故里。然而,美国对殖民地的政策只有掠夺,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微乎其微。抵达菲律宾后,史密斯·乔治再次陷入了失业的困境。如果不是偶然遇到了张叔平手下的情报人员,恐怕他现在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