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必须要搞的,可怎样搞教育是个问题。免费教育在这个时候老家并不属于异端,逸仙先生在1912年的时候就强调过实行免费教育,国府的教育部更是下文件明文规定初小、师范和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各地的大小军阀和凯申同志都喊过要搞免费教育,可没啥用,一个字,钱。这钱就像一个难以攻克的碉堡,压在教育的身上,让教育喘不过气来。
这个时代,人们对于教育非常重视,尊师重道的传统仍然得以保留。在那个时候,无私奉献并不是被强调的价值观,相反,人们更注重实际的回报和利益。因此,当涉及到孩子的教育时,家长们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来确保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资源是廉价的。事实上,教师作为识字的知识分子,并且属于较高层次的知识群体,其待遇也相当可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聘请优秀的教师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仅仅是师资一项,就已经成为了一笔巨大的开销。
此外,在那个年代,普通百姓面临着严峻的生活压力,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承担额外的学杂费等开支。尽管他们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面对经济困境所带来的挑战。这种情况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与无奈。
果敢地区的八九百万百姓构成复杂多样。其中一部分是本地山民和土著,他们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另一部分则是来自边境的主动移民者,这些人往往是为了逃避战乱或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而选择迁徙到果敢。此外,由于战争的影响,许多南洋民众也纷纷涌入果敢,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带着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
同时,移民局还积极地在内地组织动员移民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们前往果敢定居。然而,对于掸邦本地居民,李远征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本人,除了掸族之外,他并不怎么待见其他族群。至于本地的汉族,李远征同样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这种观点或许反映出当地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历史背景下的种种矛盾。
无他,有些人已经忘记祖宗了。
无他这群人仿佛就拥有罪犯基因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都特别能折腾,这也是李远征在果敢夺权之后采取血腥镇压,所有大家族都送进了地狱的原因。
学历较高的一批除了少数几个是自己过来外,其余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陈安打晕后用麻袋一个一个像运猪仔一样运到掸邦这块地界的。
在这一批人中除了南洋逃来的移民文化底蕴比较浓厚之外,其他的可谓是大字不识。
这样的民众构造,是不指望其主动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再大的希望遇上家徒四壁时候,仿佛一切希望都是一种虚妄。
但是要想实现全民免费教育这一目标,就必须找到一条适合果敢发展的道路。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只有在教育上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经济上模仿奥地利的国有经济模式,同时在政治制度方面全面效仿后世大夏模式,才能真正满足果敢当前的实际需求。这种多元化的改革方案将有助于果敢实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从而推动果敢地区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迈进。
至于这么搞的主要原因就是通过快速的把所有人绑在同一条战车之上,毕竟利益分配这一块往往是轻易就能使一个帝国突然倒塌。
君不见大明王朝就是南方的沿海士绅集团和北方的土匪集团分配不均导致了内战爆发,不要低估了北方土匪集团投降以后的战斗力,几千万人口都是死在他们的手上。
当所有都在同一辆战车之上才能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当然私有经济果敢也是允许的,也会加以扶持。
至于主要原因是市场需要竞争,一塘死水是不利于经济的火力的,李远征可不相信先富到后富的鬼话。
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很多富人宁愿把吃的烧掉也是不会给穷人吃的,家国天下对于大多数资本家来说是不靠谱的,资本如果有50%的利润就会很大胆,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一切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就会甘愿冒生命危险。
“教育必须要搞!”这一点李远征和张文两人的意见完全一致。他们深知教育对孩子们未来的重要性,也明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这些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因此,他们决定将孩子们的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人才对于今后发展有多重要,自然不需要再提。”李远征说。他清楚地知道,一个地区想要发展得更好、更快,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人才支持。而这些人才正是从孩子们中间培养出来的。所以,教育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命运的事情,更是关系到整个发展区未来的大事。
尽管教育眼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李远征和张文都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成果。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要用心去浇灌,用爱去呵护,就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娃娃和土地一样,只要花上了工夫,就能收获到希望和忠诚。”张文感慨道。他认为,孩子们就像土地一样,需要精心耕耘,才能长出茁壮的庄稼;而教育则是这片土地的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只有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让他们成为发展区的未来嫡系力量。
忠诚度不仅仅来源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还包括他们的家长以及果敢的每一名战士!这些孩子经过果敢的教育,会变得更加充满希望和憧憬。而当这种希望传递给家长时,他们也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孩子未来的美好前景。这不仅让家庭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也使得整个发展区的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孩子们就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队伍的希望所在。只要孩子们有了光明的前途,整个队伍就会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坚信我们必须始终把孩子们的教育放在首位,尤其是那些军人及其家属的子女,更应受到特别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决心坚定不移:无论如何,我们绝不能忽视孩子们的教育需求。只有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我们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地支持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这样一来,我们的队伍将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事业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