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赵立春:撰写我的名字,发表!

换源:

  紧接着,李达康与苏白一同返回了赵家。

车子缓缓驶入赵家大院,两人一路谈笑风生,气氛轻松得仿佛多年的老友。

李达康心中暗自思忖,这个苏白,绝非池中之物。

先前,他只觉得苏白出手阔绰,财力惊人,远超常人想象。

如今一番深谈,李达康更是惊叹于苏白对时局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未来走向的精准预判。

这种远见卓识,绝非一个普通商人所能具备。

李达康甚至觉得,即便抛开赵立春公子的身份,苏白无论从政还是从商,都注定会成为那个领域的耀眼新星。

很快,赵立春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回到了家中。

他一眼便看到苏白和李达康两人相谈甚欢,不禁有些意外。

“达康,你们这是聊什么呢?这么投机。”

赵立春走到近前,笑着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李达康连忙起身,恭敬地向赵立春汇报了今天发生在木林森工厂的一切。

“赵省长,今天木林森工厂的工人们闹事,多亏了小苏及时出手,才得以平息。”

李达康顿了顿,继续说道:

“说起来,小苏这已经是第二次帮我了。”

“真不愧是您的儿子!”

李达康由衷地赞叹道,言语间充满了对苏白的敬佩。

作为汉东省的省长,赵立春自然早已知晓工人们被安抚好的消息。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背后竟然又是自己儿子的功劳。

“苏白,干得漂亮!”

赵立春毫不吝啬地夸赞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过,此举恐怕花费了不少钱吧?”

赵立春话锋一转,关切地问道。

“爸,您放心,我就是干金融的,钱这方面,还是有些底子的。”

苏白挠了挠头,笑着回答道,语气轻松而自信。

当然,苏白口中的“有些底子”,那可绝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一些”……

至于赵立春,从一开始的惊讶到现在,已经逐渐习惯了儿子的“大手笔”。

他甚至觉得,或许儿子真的有自己的生财之道,只是自己不清楚罢了。

再说了,就算儿子真的花钱如流水,自己随便从哪个地方“运作”一下,也就都回来了。

赵立春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对苏白越发满意。

苏白见状,继续说道:

“爸,关于这件事的幕后推手,我打算深入调查一下。我想去找瑞龙,让他帮我个小忙。”

“好,好,好,你作为哥哥,理应多带带瑞龙。”

赵立春连连点头,笑着回应道:

“这小子,整天就知道在外面鬼混,正好让你好好管教管教他。”

苏白应了一声,便起身离开了客厅。

客厅里,只剩下了赵立春和李达康两人。

赵立春的目光落在了茶几上,那里放着一份文件,标题格外醒目——《全面深化改革,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他拿起文件,递给了李达康。

李达康接过文件,双手捧着,仔细地阅读起来。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疑惑,逐渐转变为震惊,最后定格在难以置信。

“赵省长,这……这是您写的吗?”

李达康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显然是被这份报告的内容深深震撼到了。

作为赵立春曾经的秘书,李达康对赵立春的文笔和思想水平了如指掌。

他深知,这份报告的含金量,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赵立春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这是苏白写的。我给你看,是想问问你,这报告的思路,是不是和你之前的工作有关。现在看来,应该不是。”

“这小子,还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赵立春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他真切地体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悦。

李达康再次被震惊到无以复加。

他万万没想到,这份高屋建瓴、见解深刻的报告,竟然出自苏白之手。

“小苏……他……他真是太厉害了!”

李达康结结巴巴地说道,心中对苏白的敬佩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份报告的内容,字字珠玑,句句在理,完全展现了一个高瞻远瞩、锐意进取的改革者的胸怀和魄力。

这份报告,既有对现有问题的深刻剖析,也有对未来发展的精准预判,更有对改革措施的详细规划。

每一条建议,都切中要害,直指痛点。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份报告既有大胆的设想,又不失稳妥的考量,充分体现了苏白在激进与谨慎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