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市政府的动作快得惊人。
一份盖着鲜红印章的公告,迅速张贴在了全市各处的公告栏上,同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渠道,向全体市民宣告了那项备受瞩目的医疗保障改革方案。
公告的措辞正式而有力。
“为响应中泱改革开放的伟大号召,进一步提高京州市人民的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现对现有医疗报销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改进后具体如下:大病报销比例提高至百分之九十!小病报销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人们的心坎上。
百分之九十!
百分之九十九!
这几乎等于看病不花钱了!
公告中还用加粗的黑体字,明确提出了市政府的核心目标。
“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
“康复在基层!”
目标直指构建一个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前所未有的医疗保障体系。
消息一经发布,如同平地炸响了一声惊雷。
整个京州市瞬间沸腾了。
最初是难以置信。
街头巷尾,拿着报纸的人们瞪大了眼睛,反复确认着上面的文字。
“这是真的假的?报纸印错了吧?”
“百分之九十九?开玩笑呢?”
“哪个大病报销百分之九十啊?以前想都不敢想!”
当确认消息无误后,巨大的惊喜如同潮水般淹没了整个城市。
无数市民涌上街头,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我的天!这是真的!我们京州市的医疗保障要变得这么好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身边的人不停述说。
“以后看病再也不怕花不起钱了!”
“达康市长!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好市长啊!”
“是啊!这才叫为人民服务!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天大的实事!”
赞扬声此起彼伏。
“感谢达康市长!”
“感谢赵立春省长!”
“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我们坚决拥护改革!支持改革!”
网络论坛上,更是炸开了锅,各种帖子刷屏。
“京州人太幸福了!”
“达康书记牛逼!(破音)”
“楼上注意,现在是达康市长了,不过确实牛!”
京州市的民众们欢欣鼓舞,他们用最朴素的语言,在街头巷尾、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虚拟网络上,表达着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抒发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病不起”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
一场大病,足以拖垮一个家庭。
即使是小病小痛,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很多人都是小病拖,大病扛,实在扛不住了才去医院,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京州市这一波石破天惊的医保政策,犹如一场甘霖,浇灌了无数干涸的心田。
它直接将整体京州市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往前提升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相较之下,前市委书记落马带来的震动,已经被这巨大的民生红利冲淡了许多。
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这位新上任不久、行事雷厉风行的李达康市长身上。
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京州市人民沉甸甸的信任。
……
京州这边热火朝天,红旗招展。
一江之隔的吕州市,气氛却截然不同。
民众们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强烈对比。
吕州市的主要政策基调,依然是雷打不动的“稳步发展经济”。
医疗保障方面,不能说没有,但与京州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别说那令人咋舌的高额报销比例了。
就连正常的报销,也仅仅维持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而且,各种限制条件繁多,实际能报销的比例往往更低。
看着一江之隔的京州市推出的惠民政策,听着那边传来的欢呼雀跃,吕州市的民众心里五味杂陈,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迅速蔓延。
“凭什么啊?同样是汉东省的地界,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京州人民真是掉进福窝里了,看病几乎不用花钱了!”
“咱们吕州呢?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好政策啊!”
“唉,同省不同命啊!”
各种议论声,从私下抱怨逐渐走向公开。
网络上,吕州市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群组里,怨声载道。
对吕州市政府现有医疗保障政策的不满,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积蓄着越来越大的能量。
这股强大的舆论压力,直接传递到了市委书记高育良的案头。
高育良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秘书整理上来的舆情报告,眉头紧锁。
他当然知道京州那边搞出的动静。
李达康这一手,确实玩得又大又狠,直接戳中了民生痛点,效果立竿见影。
但是,高育良深知吕州市的家底。
吕州的财政状况,远不如省会京州那般雄厚。
如果也学着李达康这么搞,不顾一切地提高医保报销比例……
高育良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
恐怕不出三个月,吕州市的整体财政就得彻底崩盘。
到时候,别说发展经济了,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所以,尽管舆论压力山大,高育良还是强行按下了跟风改革的念头。
他很清楚,此时此刻,对于吕州,对于他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那就是尽快将已经签约的雷克萨斯汽车项目落地、投产。
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把财政蛋糕做大,才有谈论其他福利的资本。
至于医疗保障这一块……
他只能选择暂时搁置,将全部重心和资源都倾斜到经济建设上。
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这是高育良的现实选择。
他只能寄望于雷克萨斯项目能尽快带来经济上的突破,用实打实的经济增长来回应民众的期待,或者说,暂时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就在京州市全民沉浸在医疗保障改革带来的巨大喜悦之中,吕州市在羡慕与压力中艰难抉择之时。
另一边,小米集团。
雷小军带着一份厚厚的计划书,找到了苏白。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也有一丝紧迫。
“苏总,我们小米汽车的整体规划和初期设计已经基本敲定,建厂计划正式提上日程了。”
雷小军语速很快地汇报着。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尽快落实厂址,完成土地审批。”
他看着苏白,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造车不比造手机,工厂选址、土地性质、环保评估、地方政策对接……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也充满了变数。
苏白听完,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仿佛这并不是什么难题。
他点了点头,表示了然。
这是小米汽车从PPT走向现实的关键一步。
“这事简单。”
苏白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语气笃定。
“我带你去找李哥。”
“汽车产业园的规划,还有土地审批这些事情,他那边肯定会全力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