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香炉中袅袅升起的檀香,并不能掩盖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那股紧张感就像一层浓雾,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史君浩身着官服,手持一卷帛书,立于大殿中央,他的官服在光线的映照下有些微微发亮,目光如炬,直视龙椅上的皇帝。
他带来的并非祥瑞奏折,而是揭露权贵阴谋的铁证,帛书上,暗影的供词字字泣血,每一个名字都如同一颗惊雷,在寂静的大殿中炸响,那炸响的声音仿佛能穿透人的耳膜,震得人心头发颤。
“陛下,臣要状告这些权贵,他们妄图暗杀微臣,阻止改革!”史君浩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掷地有声,那声音在大殿的墙壁间来回撞击,嗡嗡作响。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像一群受惊的鸟雀,那细碎的声音如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皇帝面色凝重,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着龙椅扶手,那敲击声一下下敲在寂静的大殿里,也敲在众人的心上,等待着下文。
李尚书应声而出,他须发皆张,怒视着史君浩,“史大人,你可知污蔑朝廷重臣是何等大罪?”他的声音尖锐刺耳,仿佛要将史君浩撕成碎片,就像一把生锈的锯子在玻璃上划动的声音,让人听着十分难受。
“李尚书,我所言句句属实,何来污蔑之说?”史君浩不慌不忙地展开手中的帛书,帛书展开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暗影的供词,以及这些权贵往来的书信,皆可证明他们的阴谋。”李尚书冷笑一声,“一介刺客的供词,如何能作数?至于这些书信,谁知道是不是你伪造的?”“李尚书,你莫要以为我史君浩是好欺之人。这暗影供词,乃是我亲率手下,历经数月,辗转多地,冒着生死之险才得来的。这书信,其上印章与笔迹,皆是我请数位当世大家一一甄别,岂容你在此信口雌黄。若你执意维护这些权贵,莫不是心中有鬼?”史君浩从容应对,他从袖中掏出另一卷帛书,此时能听到他的衣袖轻轻晃动的声音,“至于这些书信,上面的印章和笔迹,皆可证明其真实性,还请陛下明鉴。”
史君浩与李尚书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能听到两人你来我往的辩驳声。
史君浩的坚定,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李尚书的愤怒,则像一团火焰,燃烧着整个大殿,他的脸涨得通红,双眼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那模样就像一只被激怒的野兽。
史君浩却面不改色,他站得笔直,如同一棵苍松,目光坚定地迎上李尚书的视线,他手中的帛书在微微颤抖,那是他心中愤怒的唯一体现,却也是他强自克制的证明。
“陛下,史君浩妖言惑众,扰乱朝纲,请陛下将其拿下!”李尚书声嘶力竭地喊道,那喊声几乎要冲破大殿的穹顶。
史君浩冷笑一声,“李尚书,你如此维护这些权贵,莫非与他们沆瀣一气?”“你……你血口喷人!”李尚书气得浑身发抖,他的官服也随着身体的抖动而微微颤动。
皇帝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波澜起伏。
他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安静,“此事事关重大,朕需仔细斟酌。”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了孙侍郎身上,“孙侍郎,你怎么看?”
金銮殿的阴影仿佛在此刻更深了几分,那阴影像是黑暗的触手在蔓延,殿内金碧辉煌的装饰在此刻都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调,那些金色的装饰看起来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孙侍郎感受到皇帝的目光,后背沁出一层冷汗,浸湿了官服,他能感觉到汗水凉凉地贴着后背,十分难受。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李尚书,对方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他,仿佛在警告他什么,那目光就像两把冰冷的刀子。
孙侍郎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动,一种无形的压力将他笼罩,那压力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
“臣……臣以为,李尚书所言极是,此事……还需进一步查证……”孙侍郎的声音有些颤抖,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无力,那声音就像风中残烛的火苗,随时可能熄灭。
他话音刚落,便有几个官员附和,原本摇摆不定的天平开始倾斜。
史君浩看着这一幕,心中一沉,他感到一丝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仿佛掉入了一个冰冷的深渊,那股寒意像是冰冷的蛇在身上游走。
他紧握着手中的帛书,指节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能感觉到帛书的纸张有些粗糙地摩擦着手心。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克制住内心的波动,那口气吸进来的时候,能感觉到空气有些凉丝丝的。
殿外,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落在青石地面上,光影斑驳,那斑驳的光影像是一幅破碎的画卷。
陶婉清焦急地来回踱步,她的脚步急促地敲打着地面,发出噔噔的声响,手中的丝帕已经被她揉成了一团,能感觉到丝帕柔软的质地在手中变得皱巴巴的。
她时不时地踮起脚尖,想要透过门缝看到殿内的情况,却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身影,门缝里吹来的风轻轻拂过她的脸,凉凉的。
她的心跳越来越快,仿佛擂鼓一般,震得她耳膜嗡嗡作响,那跳动的节奏在胸腔里疯狂撞击。
她默默地祈祷着,希望史君浩能够平安无事。
史君浩的目光扫过那些附和孙侍郎的官员,他们的脸上或是带着一丝畏惧,或是带着一丝谄媚,或是带着一丝漠然。
他突然觉得一阵无力,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他知道,这些人并非真的不明白真相,他们只是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随波逐流。
“史大人,”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默,“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史君浩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皇帝,“陛下,臣……”他顿了顿,史君浩敛去锋芒,嘴角勾起一抹近乎玩世不恭的笑意。
“陛下,臣斗胆再呈一策。”他从袖中取出另一卷帛书,缓缓展开,“此策名为‘共赢之策’,既可富国强兵,又能让诸位大人安心。”史君浩缓缓展开帛书,那一刻,整个金銮殿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笼罩,大臣们的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卷帛书,仿佛那是开启宝藏的钥匙。
史君浩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堂上掀起层层涟漪。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方才还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被打破。
大臣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好奇与怀疑交织在他们的眼神中。
李尚书的脸色由涨红转为铁青,他死死盯着史君浩,仿佛要看穿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史君浩将帛书的内容娓娓道来。
新方案并非全然推翻旧制,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良,并引入一些现代商业理念,将改革的利益与贵族的利益巧妙地捆绑在一起。
他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复杂的问题解释得通俗易懂,甚至连一些不识字的武将都能听明白。
皇帝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那光芒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他拿起史君浩呈上的帛书,仔细研读,不时发出几声轻叹,那轻轻的叹息声在安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
殿内鸦雀无声,只有史君浩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同清泉流淌,洗涤着众人心中的疑虑。
“好!此策甚妙!”皇帝龙颜大悦,将帛书重重地放在龙案上,“准奏!”史君浩听到皇帝‘准奏’二字,心中那股憋屈之气顿时烟消云散,他昂首挺胸,目光扫过那些之前反对他的官员,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意中透着一丝胜利者的骄傲,仿佛在说,你们这群庸碌之人,怎懂得我的宏图大略。
李尚书的脸色更加难看,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感到一阵无力,仿佛所有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孙侍郎,却发现对方正低着头,眼神闪烁不定。
史君浩的新方案很快得到了实施。
改革的成效立竿见影,国库日渐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史君浩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朝野上下,无人不称赞他的智慧和胆识。
夜深人静,史君浩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月光洒在他身上,有些清冷。
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充满了凝重。
他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玉佩,指尖传来一阵冰凉的触感,那玉佩的质地有些温润,却也透着丝丝凉意。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夜的宁静,那脚步声很轻,若有若无,像是风轻轻吹过树叶的声音。
史君浩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电,直射向门口。
“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消失在夜色中。
“出来!”史君浩低喝一声,追了出去。
书房里,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静静地躺在书桌上,信封上只写着四个字:小心提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