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国,京都。
在庆国,一部《南北风云策》早已流传甚广。此书对南庆与北齐的局势、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见解独到,引发了众多学者和权贵的热议。
长公主李云睿,庆国第一美女,聪慧过人,智谋超群。她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一心想要掌控庆国的朝政。
自然也早早读过此书,对其作者的才华深感钦佩,一直渴望能结识这位神秘的作者。
这一日,京城举办诗会。
众人正热烈地讨论着诗词,气氛高涨。
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子,目光扫过角落的苏逸,见他沉默不语且面生,心中涌起莫名的优越感。他大步向前,高声道:“今日诗会人才济济,这位兄台却默默无言,莫不是初来乍到,心中胆怯?敢不敢与我一较高下?”
苏逸微微抬眸,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淡然道:“有何不敢?”
那才子傲然一笑,率先出题:“吾以‘春景’为题,先来一首。‘春日花开颜色鲜,蝶舞蜂飞乐无边。柳绿桃红真好看,风光处处映眼前。’”
众人听了,觉得此诗较为平淡,用词简单,意境也不深刻。
苏逸略一沉吟,缓缓开口:“春至人间万物鲜,繁华如梦意绵绵。不随俗艳争娇艳,独守清幽映碧天。”
此诗一出,高下立判。苏逸的诗意境高远,用词精准,瞬间让那才子的诗相形见绌。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片刻之后,爆发出一阵惊叹之声。那才子脸色微变,心中暗惊,却不肯轻易认输。
他又出题:“以‘秋月’为题。‘秋月高悬亮闪闪,银辉洒落一片片。霜寒叶落思不断,独倚栏杆心感叹。’”
苏逸不慌不忙,从容回应:“秋月无声映古今,清辉洒落净尘心。繁华过眼皆如梦,唯有真情永不沉。”
众人皆被苏逸的才情所震撼,交头接耳,赞叹不已。
这时,有人提议以酒助兴,众人纷纷响应。苏逸也不推辞,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的酒量极好,连饮数杯,面色不改,谈笑自若。众人见状,更是惊叹不已。
几杯酒下肚,众人纷纷兴起,开始吟诗。有的人诗句平淡无奇,有的人虽有几分文采却也难脱俗套。
而苏逸只是静静看着,嘴角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
突然,一位书生望向苏逸,挑衅道:“这位兄台,大家都在吟诗,你为何沉默?莫不是才尽于此?”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苏逸身上。
苏逸微微摇头,轻笑道:“吟诗并非难事,但要出佳作却需灵感。既然兄台相邀,那我便献丑了。”
他稍作思索,缓缓开口:“酒入愁肠化诗意,墨染素笺绘春秋。世间万象皆入韵,独步天涯任风流。”
此诗一出,全场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众人皆被苏逸的才华所折服,再无人敢质疑他。
诗会之上,有一位曾在长公主府上做过事的谋士恰好在此。他本就对诗词颇有研究,见苏逸才华如此出众,心中震惊不已。
且他也知晓长公主对《南北风云策》的作者极为推崇,此刻见苏逸的才情,心中不禁猜测苏逸是否就是那神秘作者。
于是,他悄悄命人回府禀报长公主,说诗会上出现一位神秘才子,才华非凡,极有可能是《南北风云策》的作者惊现诗会。
长公主李云睿听闻此事,心中好奇,同时也渴望能确认此人身份,便决定亲自前来一探究竟。
长公主身着紫色长裙,高贵典雅。她的面容绝美,气质冷艳。
长公主在侍卫的陪同下悄然来到诗会现场。长公主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着,很快便被苏逸所吸引。
苏逸那独特的气质,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
长公主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暗自揣测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长公主缓缓走向苏逸,周围的人纷纷侧目,惊讶于长公主的举动。
苏逸察觉到有人靠近,转头看去,只见一位高贵美丽的女子向他走来。
长公主看着苏逸,微笑着开口:“听闻公子才华横溢,今日一见,果然不凡。不知公子可曾读过一部名为《南北风云策》的著作?”
苏逸神色淡然,微微点头道:“略有耳闻。”
长公主继续问道:“公子对此书有何见解?”
苏逸略一思索,缓缓说道:“此书见解独到,对南北局势分析深刻,实乃佳作。”
长公主又道:“书中对南庆未来走向之分析,公子以为如何?”
苏逸回应道:“若南庆善用优势,把握机遇,当可成就一番霸业。”
长公主眼中光芒一闪,接着问道:“公子觉得此书作者当是何等人物?”
苏逸微笑道:“能写出如此著作之人,定是胸怀天下,洞察世事。”
长公主凝视苏逸片刻,直接问道:“公子尊姓大名?”
苏逸坦然道:“在下苏逸。”
长公主心中一动,继续问道:“那《南北风云策》可是公子所著?”
苏逸微微颔首,承认道:“正是在下所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