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京都迷云

换源:

  第14章:京都迷云

京城乾元殿,洪文帝的寝宫内,一个眼神阴鸷,鹅蛋脸,身穿明黄色中衣,五十余岁年纪的老者,面色阴沉的倚靠在龙床上。

“戴权!你说,上天待朕何其凉薄啊?”龙床上的男子正是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的洪文帝。

“主子!”一个面白无须,面色苍老,穿着玄褐色太监服的老太监,头发已经花白,听了龙床上那位的话,立刻趴到了地上,浑身颤抖,却不敢发一言。

“你呀!”洪文帝叹了一口气,眼神空洞的看向前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戴权依旧跪在地上,不敢轻易起身。

“行了,起来吧。”洪文帝叹道。

“谢主子大恩!”

“戴权啊,你说,先是安儿,后是福儿,如今,连宁儿也殁了,你说真的有什么命格之说吗?”洪文帝似是在询问,又似是在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听到这里,戴权身子弯的更低,更是不敢出声,连呼吸都变得微弱了几分,害怕被洪文帝注意到。伺候了这位皇爷一辈子,从在燕王府的时候,就被太祖爷分配给了主子,原本他们这些人都是太祖爷的眼线,可自己早早就投靠了主子,深的主子的信重。

后来,太祖爷驾崩,自己更是接掌了太祖爷留下的暗卫,成了主子的眼睛。这么多年下来,主子的性情多少也摸清了几分,能在这皇城内混到太监第一人的戴权,自然清楚这个时候自己最好闭嘴。

“老天爷不长眼啊!”

“主子天命所归,自有上天庇佑。”戴权急忙应道。

“这天命为何不庇佑朕的儿子呢?”洪文帝有些颓丧的说道。戴权啪的一声,再次跪在了地上,瑟瑟发抖,不言一语。

“邕王,兖王,赵王出发了吗?”

“回主子,三位王爷都已离开了封地,已经在来京城的路上了。”

“禹王和楚王呢?”洪文帝又问道。

“两位皇亲家眷不少,加上距离较远,要收拾一下,暂定明年过完小年后出发,一些行礼已经装车,送来京城了。”戴权立刻答道。

“嗯,朕绝不信什么天命,既然老天不庇佑,那朕,要跟这老天好好斗一斗。”洪文帝眼神变得凌厉了起来。

“主子,还有一件事,老奴刚刚收到了消息,但并未确认。”

“说说看!”洪文帝面不改色。

“是,主子。锦衣卫密报,禹州黑山寨有大伙山贼下山,看方向好像是冲着年后上京的禹王殿下而来的。”

“只有一个黑山寨吗?”洪文帝面露疑色。

“回主子,各州的人手,都没有动作,只有黑山寨行动了。”

“看来里面有不少故事啊!”洪文帝讥讽道。

“戏台朕给他们搭好了,看看我的这些侄子们会怎么唱这出戏!”洪文帝冷笑道。

“对了,有道长的消息吗?”洪文帝追问道。

“回主子,皇城司密报,道长这段时间一直在游历,已经到扬州了。”

“嗯,朕欠了道长太多啊……”洪文帝感慨道,戴权继续装死。

……

“父王,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们还要去吗?”禹州禹王府内,一个年轻英伟的男子,冲着一个留着两撇胡须的中年男子,问道。

“英儿,官家既已下旨,我等只能听命。”中年男子穿着蟒袍,这是亲王的袍服,结合禹王府的名称位置,显然中年男子就是禹王张权,少年英伟男子则是禹王世子,张英。

“父王,您是太祖爷的嫡孙,当年是他膝下无子,将父王接入宫中,想要过继。可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一出生,先后两次将父王接入宫中,又送出宫门,现在已经是第三次了,若是他再有了儿子,那我们不是又白欢喜一场?”张英愤愤不平的说道。

“你这个态度不错!”张权面无表情的说道。

“父王!”张英一头雾水。

“保持你现在的态度,等到了京城,对外一定要表现出这样的态度,知道吗?”张权认真的叮嘱道。

“父王这是何意?”

“你放心,此次进京,必然会定下储君的位置。”

“父王难道是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张英急忙问道。父子本是血脉相承,也是利益相关。他本是一个郡王世子,将来顶多承袭一个郡王的王位,如今,今上无子,只能过继宗庙之子,承袭皇位,若是自己的父王能够过继给今上,自己日后就是太子,皇上了,这种滔天富贵的诱惑,谁能拒绝得了。

“你想想,官家今年多大年岁了?”张权看着自己的儿子,问道。

“官家是太宗皇帝的嫡子,今年已经有五十二了。”张英立刻答道。

“太祖爷七十八岁御龙登天,太宗皇帝六十八岁薨逝,今上虽然酷似太祖爷,可也五十有二了,你觉得这个年纪,今上还能诞下子嗣吗?”张权问道。

张英恍然,“父亲说得对,今上已经知天命之年了,想要再有子嗣,也没有那么容易。不过,父亲不可轻慢,花甲之年生子的,也不是没有。”

“你说得对,今上身子极好,可年轻时打仗也没少受伤,据说是一位路过的道家高人出手,才让今上捡回了一条命,却也子嗣艰难。今上登基御极已经十余年了,安王,福王,宁王先后夭折,唯有一个公主活了下来,还是个体弱多病的。

不难看出,今上子嗣艰难,何况近来宫里传来了消息,今上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说句不好听的。即使这几年今上又有皇子诞生,你觉得以今上的性格,会让一个幼子登基,让皇后和大臣们辅政吗?”张权分析道。在进京之前,若是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心中有数,难免被人抓住马脚。

张英惊叹道,“还是父亲看得远,不错,今上年岁已高,除了遴选宗室子外,已经别无选择了,这次去了京城,定然可以让我们父子得偿所愿。”张英脸上的笑容都压不住了。

“镇静!”张权的声音高了几分。

张英顿时冷静了下来,强压下心头的喜悦,起身拱手道,“是,父王,儿臣知道了。”

“不要大意。虽然为父被官家迎入宫中两次,放出宫中两次,在所有文武大臣的眼中,为父便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经过官家亲自抚养,朝中大臣也对为父基本满意,如此一来,若是再次遴选宗室子,为父的可能性最大。可这次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了?”

“这次应当是最后一次遴选宗室子的机会了。所以,这次入京,无论成与不成都是最后一次了。官家也不会因为我两次入宫,就直接将我继为皇嗣,所以,这次官家对五个王爷全部下了来京的圣旨。邕王,兖王,赵王,楚王,加上为父,五王并立,共议朝政。”

“父王,官家这是在养蛊啊!”张英不忿道。

张权倒是充满了斗志,“这本是滔天的富贵,无端落在咱们父子的身上,为父也是心里犯嘀咕。如今,既然五王并立,共议朝政,那么去争上一争,你我父子也能拿的心安理得。两次入宫,我等都在宫里待的不久,出宫后,也仅在京城待了不足三年,京中的权贵对你我父子了解的也不多。这次去京城,你我父子二人可要好好表现,给京中的百官权贵留下个好印象,也有助于我们夺嫡争储。”

“父王说的在理。想要夺嫡,就要在朝中罗织势力,官家让父王和几位王叔五王并立,而且有意让父王你们每人监管一部,由此来选出合适的皇子,记在皇后名下,然后才可以入住东宫。父王,你觉得官家会让您监管哪一部?”张英问道。

“不好说,六部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吏部,掌握官吏升迁的重权,是六部中的第一部,最为重要。五王并议朝政,自会有一部空缺,同时,吏部是最重要的,未必会让我们五人中的任何人监管。除了吏部,还有兵部,兵部掌握兵权,管军队后勤,官家又岂会让我们染指兵权。

除去吏部和兵部,还有工部,礼部,户部,刑部四部,加上未定的吏部,我们能做的选择也不多,最重要的是,要去能展示为父能力的平台,英儿,你向来足智多谋,你觉得为父去哪一部为好?”张权有些拿捏不定了。

“父王,儿子也不好说。不过,也有一些想法,父王暂且一听,看看儿子分析的对不对。”张英转了转眼珠子,想到了什么,有些犹豫的说道。

“哦,说说看,让为父也思量思量。”张权好奇的问道。

“父王认为,今上算不算的一个有手段的明君?”张英突然问道。

张权略作思索,认真的点了点头,“今上虽然以仁著称,可若真是仁君,当年靖难之役中,今上亲自在城墙督战,甚至为了鼓舞军心,连当时尚在襁褓中的秦王也带到了城墙上。当年若不是今上挡住了建文帝的大军,太宗皇帝想要靖难成功可没那么容易。登基之后,朝局稳定,虽然无后,可十余年了,朝堂依旧牢牢地把握在今上的手中,还得了一个仁的称号,手段如何,不言而喻。”

张英点了点头,“不错,今上是一个有手段的。父王你们五人进了京,监管五部,可五部各有官员管理运行,监管之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一个监管,而不是实权。所以父王你们进了五部,也什么都做不了。”

“说的不错,如今各部官员各司其职,皇权威威,我等入了各部,也难有什么作为。不过我想这正是官家的意思,能在这种情况下有所作为,才能真正入了官家的眼。”

“父王说的也有理,不过孩儿还是认为,无论父王和几位王叔做了什么,官家都不会在意。可若是能让官家相信,父王继位之后,不会忘了官家的恩情,才是最重要的。国朝以孝治天下,若是父王能在官家那里表现出孝道,不但能让官家放心,也会让众位臣工对父王刮目相看。”

“我儿说的有理,一应准备都可以开始了,这次,一战定乾坤!”张权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叫野心的东西!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