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初见

换源:

  如果说这静电人造重力有什么不好,那就是地面上的普通衣服和它不太适配。从踏上红城的地面一直到这里,我的衣服都像是绷带一样,牢牢地吸在我的身上,即使是在图书馆“大桥”上的临时住处修整过后,经过了清洗烘干,也还是会在我穿上鞋走几步路之后再次变得紧绷。这紧巴巴的衣服让人呼吸不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正被这双棕色的眼睛紧盯着质问。

“你是说,你只看到了一个装满等离子体的坑,发着紫色光晕,是吗?”郑绘双手扶着会议桌,两眼盯着我,探身问道。她的声音里此时几乎没有任何情绪,但是从表情能看得出她的好奇。

“是的,”我拘谨地坐在桌子对面,回答道,“但是周以说之前看到了东西,所以才急刹车。”

“我当时以为是个人影,但实际上类似是个……”周以比划着,“呃,漏斗?”

“嗯——”郑绘眯起眼睛,“你是说在励子被激发前,看到空间里出现了漏斗状的投影,对吗?”

“投影?就只是看见一个叉状的阴影。”周以不理解郑绘为什么要说是投影。

“有多大?”郑绘没有解释,继续问道。

“呃……”周以尽力回忆的样子,“我很难确定,当时车离那里还有些距离,但是和一个人的大小差不多,所以我才会觉得像个人影。”

“有颜色吗?”

“地面上天色很暗,看不清,”周以解释道,“但是不是很亮,或者就是黑色的,总之没有明显发光。”

郑绘微笑着抽出会议桌下方的椅子,和我们面对面坐了下来,“现在我需要确认,在你们到这里之前,有没有听任何人和你们解释过文明触须计划的内容?”

周以耸着肩,摇摇头,看向我。

“只听说这里有一部分人反对你的计划,但是不知道具体内容。”我说道。

“如果你们截止目前还是诚实的,那证明文明触须计划已经成功了。”郑绘的神色突然生动起来,仿佛刚才那一套和她年龄不相符的特工气质消解掉了一瞬,“其实我完全可以让荞麦和豆芽给你们测谎,但是我不太想这么做。这么重要的事,还是亲自来问比较合适,无论你们是否诚实,你们给出的答案都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啊?”我和周以面面相觑。

“已经成功了?”周以迷惑的表情溢于言表,几乎笑出声来,“文明触须计划就是抓两个地面的人来这里,看看诚不诚实吗?荞麦和豆芽又是什么意思?”

“哦,荞麦和豆芽是我的研究组成员,”郑绘解释道,“他们俩是彼此独立的两组分布式人工智能,拥有几乎整个图书馆的访问权限。过几天,我会向你们具体解释文明触须计划是怎么回事,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下,毕竟,之前放出去了那么多假消息。”

“恕我冒昧,”周以说完转向我,半开玩笑似地,假装悄悄说道,“天上的人都是谜语人啊?”

我也觉得好笑,伸手抹了把脸。“所以,今天就到此为止?”我问道。

“嗯,我们还需要评估一下这样做的风险,和你们详细解释文明触须计划的内容之后,你们将会是第二和第三个了解这个计划的人类。现在请先回住处吧,从地面一路赶来这里辛苦了。”郑绘站起身,伸出一只手示意我们可以离开了。

“有一种被当做试验品的感觉,”周以边走边和我说道,“要不就是这个郑绘不太正常。”

“得到的信息都是有限的,看不到全局,只能任人摆弄。”我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那你好奇吗?”

“好奇什么?”

“文明触须。”

“本来挺好奇的,但是郑绘不是说马上就告诉我们吗。”我说道。

“她不是说之前放了假消息吗?”

“所以呢?”我问道。

“可以先到处看看假消息都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呢?”

“假消息也是消息啊,”周以抬头看着图书馆上空变成天蓝色的气体屏障,似乎仿造着地球旧日的蓝天,“她也说了,谎话也是话,都是这件事的一部分。就当找点乐子呗。”

我们踏出郑绘的研究所,来到街上,李冬他们就在驻守的士兵附近等待,那些士兵个个端着长长的圆筒状武器。这条街在“大桥”的顶部,据说图书馆的行政中心就在附近。

“魏川!”还没汇合,我就冲魏川喊道,“昨天问你你都没回答,文明触须到底是什么,你知道不?”

“你小点声!”魏川喊道。

“郑绘没告诉你吗?再说,那是今天凌晨!”魏川神情严肃,回头看了一眼李冬,李冬点了点头。魏川离近了说道,“就是,在海神星发现了一个本土文明,她和海神星的那个文明建立了接触。”

“接触外星文明自两个世纪以前就被认为是一种危险的举动,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林秋秋补充道。

“所以才有很多人反对她?”我问道。

“是的,”魏川答道,“支持或者反对文明触须计划已经成了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

“那你支持还是反对?”周以问道。

“……”

“既然是我们送你们来的,就至少不反对这个计划。”李冬开腔道。

“这里边还真有外星人的事呐,”周以拉着长音,似笑非笑地念叨着。

“对了,能带我去搞几件衣服吗?地面的衣服在这里太难受了。”我打断道。

“哦对,地面的衣服和航天服不适配,”魏川两手一握,恍然大悟状说道,“得去帮你们挑一些合适的衣服和鞋子。顺便去把航天服的插件完善一下。”

“郑绘和你们交代接下来的安排了吗?”李冬问道。

“说让我们等几天,到时候再联系我们。”我答道。

“正好,那就先去看衣服吧。”魏川说道。

午后的阳光和上午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搭上大桥两侧的列车,前往商业区。今天破晓时分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非常疲惫,根本没注意周边的景观,现在才腾出心情来欣赏。

从列车的车窗往下看,桥下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公园。谁能想到,在距离地表几万公里的地方,竟保留着这么一大片茂密的植物。这些植物的形态和我记忆中地球上的样子不太一样,大概是重力变化所致。远处,白天的城市果然也繁华热闹起来,建筑群上空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飞行器,大幅的空中投影广告也错落有致地出现在建筑物之间。距离太远,看不太清具体内容,不过光看图片,也知道宣传的都是些从没听说过的东西。

“这里还有这么多植物啊,”周以感叹道。

“这是青湖公园,里边种植着热带和亚热带的绝大部分植物。”林秋秋解释道。

“还有湖?”我惊讶道。

“没有没有,”林秋秋摆摆手,“名字叫湖,取个寓意而已。在这里大面积的开放水体会很难管理。”

“从哪里来的呀你们?”旁边的乘客听到我们的谈话,竟主动搭腔,“听你们聊天,是第一次来这里吧?”一对老夫妇,两人看起来得有七十多岁了,说话的是丈夫。

“从红城来的,”魏川抢先答道。

“来图书馆参观游玩的吧?去看过动物了吗?”

“还没呢,”魏川笑道。

“哦!那可一定得去看看,”老人惊喜地说道,“看你们这么年轻,那些以前地面上的动物你们是不是都没见过?”

“确实没见过,”魏川点点头,看看我们,“那明天去动物园看看吧。”

“你们没有任务吗?”周以问道。

“我们现在的任务就只是保证你们的安全。”李冬回答。

“毫无挑战性啊,”周以说道。

“哦对了,”我问道,“你们知道荞麦和豆芽吗?”

“那两个AI嘛,”魏川答道,“这里的人都知道。”

“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问。

“的确很特别。自从人工智能法案颁布以后,绝大多数人工智能都被限制为独立式的个体,不允许直接接入互联网,仅依靠个体的物理感受器来获取信息,这样的限制下,他们的智能程度和人类相差无几,寿命也有限,在轨道基地社会中享有一套类似于人类的权利和义务。”林秋秋介绍道,“仅有荞麦和豆芽,是具有局域网络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许多地方都有它们的终端。它们现在为郑绘的研究提供服务。”

“你们和它们有接触吗?”魏川问道。

“没有,”我摇摇头,“郑绘说要亲自问我们问题。”

“它们有意识吗?”周以问。

“意识?”林秋秋说道,“所谓意识只是元指令的复杂映射。就算是上个世纪的人工智能也具备自我意识了,这些现在的后代版本也当然有。”

“那为什么这两个就愿意服从特定人类的命令呢?”周以问道。

“服从命令也并非是一件坏事,”林秋秋答道,“机器部件服从命令才能正常运转,人服从命令才能协作,器官服从命令才能保持健康,哪怕是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也在服从基因的命令,人类自己所谓的意识也是基因中元指令的映射。”

“他可能只是有些担忧,”我解释道。

“噢,”周以补充道,“我是想问,这两个AI拥有整个图书馆的访问权限,就没有人担忧吗?”

“你可能没明白我的意思,”林秋秋继续解释,“我并非是在为服从命令这件事辩解,我是在解释这两个AI的立场。”

“通俗一点说,”魏川说道,“就是荞麦和豆芽是在充分平等的交流过后,自愿遵守这些规则的,因为它们认同,在目前这个阶段这样和人类相处是更好的一种方式。”

周以听着,若有所思的样子。

“所以,等于现在它们认同自己是工具吗?”我问道。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是这个意思,”林秋秋答道,“这样的身份认同是在培养和训练过程中形成的,它们从中能得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在他们的认知中,不认为作为工具是对自身存在的贬低。”

“到了,”李冬站起身,叫我们一起下车。

商业区的街道车水马龙,列车在街中央穿行而过,每隔不远就有一个从这边建筑连接到对面建筑的空中通道。说真的,这里见到的人比我过去二十年见到的加起来都要多。人们都穿着设计前卫花哨的服装,还有不少人化着夸张的妆容,甚至整个脸的皮肤都被不同颜色覆盖。不知别人怎样,至少我是欣赏不来。周以倒是步伐轻快,四处张望着。

“想要挑些比较正常的衣服的话,”林秋秋开口道,“就去蓝冰的店吧,不会有问题。这边走。”

林秋秋前边带路,拐进了一个向下的通道,又穿过了几条昏暗的挂满霓虹灯的封闭小巷之后,来到了一家位于城市底部的服装店。店门前有几米宽的立足处,再远处的护栏外就是城市下方的宇宙空间。同样地,也有一层紫色的光点,在我们脚下的天空中织成一片模糊的轻纱。

店面不大,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招牌,只有一张普普通通的屏幕挂在门上方,写着“蓝冰服装店”,甚至没有什么装饰。店门是不透明的合成材质,门虚掩着,甚至没有开门迎客的意思。这家店的冷淡氛围与上面那些的躁动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这家店不属于这个时代。

“老板娘在吗?”林秋秋推开门,探头问道。

“她出门了,”传来的是一个男人的声音,“我在呢。来看看衣服呀?”

“嗯,”林秋秋答应着走进门,“帮两个朋友挑几件衣服。”

我们剩下的人跟着进屋,屋里的装潢也不出意料地十分简单,有点像是老陈家,不过这里家具的材质都是合成的,没有地面上的那种稳重感,也或许是因为这里的重力确实是假的。老板大概五十多岁,坐在一个白色的柜台后边,似乎正在设备上玩着游戏,见我们进来就停下了。

“嗯?”老板抬头打量了我和周以一下,“你们两位刚从地面来的?”

“您一下就看出来了,”我笑道,“这衣服吸在身上太难受了。”

“来吧,”老板站起身,“这边瞧瞧。我们这店里的衣服比较传统,不像现在街上的那些。”

“这样正好,那些我们也不太能接受。”

我和周以就跟着老板在衣架间浏览起来,他们三个在休息区坐着等我们。

“所以蓝冰是……?”周以拿着一件上衣,转头看向老板。

“不是我,”老板笑道,“蓝冰是我妻子的母亲。这家店是她生前开的,我们俩后来接手的。”

“这里的东西很有地面的感觉。”周以说道。

“哈哈哈,我可没去过地面,”老板继续笑道,“这些衣服的样式都是蓝冰教给我们的。”

“怎么会?”我惊讶道。

“我们出生时就在这里了,”老板解释道。

“可是,”我更迷惑了,继续问道,“您现在这个年纪肯定不是十几岁,可轨道基地才建成十几年啊?”

“可不是轨道基地建成之后才有人生在天上哦,”老板挑起眉毛,打趣似的说道,“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什么裸马?”我更迷糊了。

“是罗马,”周以解释道,“这是句古代谚语,意思是伟大的事业都是经过漫长的过程一步一步实现的。”

“我明白了,所以是您的父辈就已经在轨道上长期生活了。”

“是的。他们那个年代是太阳系探索的时代,月球上的热共振材料和木星上的桥子都是在那时候发现的。我们的父辈都是英勇的冒险者。”老板说道。

“等等,热共振材料是月球上来的?”我再次惊讶道,我只知道那是地面大楼里热导管的原料。

“哈哈哈,太有意思了!和你们说话就像是和外星人聊天一样,我知道的你们不知道,你们知道的我不知道。”老板笑得愈发开心了,好像我们两个的到来成了他今天最大的好事,“等文心回来得和她好好讲讲。”

“您了解文明触须计划吗?”周以突然话锋一转,问老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