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星海方舟!飞升之梯,抑或孤独囚笼?

换源:

  在经历了基因层面那令人作呕的、几乎要将“生命”本身化为亵渎的恐怖推演之后,全球观众的精神防线几乎已经摇摇欲坠。很多人甚至不敢再看屏幕,生怕下一个未来会更加突破底线,彻底摧毁他们残存的理智和希望。

当【路径三:飞升之梯?星海方舟的孤独远航】这个标题,带着一种冰冷、精密却又隐含着星辰般希望的银白色光芒出现时,许多人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飞升之梯?

方舟?

远航?

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毁灭与异化之后,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第一次带来了一种……近乎奢侈的正面联想。难道,这会是人类文明摆脱绝望、走向星辰大海的正途吗?

压抑已久的、微弱的希望火苗,在无数颗冰冷恐惧的心中,悄然重新燃起。

【模拟推演·开始】

画面亮起。这一次,模拟器似乎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开端。

没有突如其来的灾难,没有诡异的超自然力量。

它展现的,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近未来地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可耕地面积锐减,气候变得极端而不稳定,国家间的摩擦因为争夺残存的资源而日益加剧……虽然没有前面几条路径那么“刺激”,但一种缓慢窒息的绝望感,同样压得人喘不过气。

“我们……正在杀死自己。”画面中,一位白发苍苍的环境科学家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疲惫地低语。他的眼神,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力。

就在这时,“方舟计划”被正式提出,并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效率,在全球范围内(或者说,是在几个最强大的国家主导下)强力推行。

目标只有一个:建造一艘或数艘能够承载人类文明火种、进行超长距离星际航行的“世代方舟”,逃离这颗日益衰败的母星,去寻找新的家园!

这不是廉价的科幻幻想,而是集合了全人类(或者说,是“被选中的”那部分人类)最顶尖的智慧和最后资源的、一场豪赌!

模拟器用极具冲击力的蒙太奇,展现了方舟的建造过程:

巨大的环形结构在近地轨道上缓缓合拢,如同神话中的衔尾蛇。

无数工程机器人如同工蜂般忙碌,焊接、组装、调试。

地球上,最后的矿产被疯狂开采,仅有的清洁能源被优先供应给轨道工厂,无数人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而节衣缩食,甚至……牺牲。

画面穿插了一些令人心碎的细节: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告别了因为资源匮乏而无法得到足够医疗、日渐衰弱的父母,含泪登上了前往轨道船坞的穿梭机,他是被选中的“火种”,肩负着延续文明的使命,却也永远失去了回头路。

地面上,无数未能获得“船票”的人们,抬头仰望着夜空中那个日益庞大的银色“月亮”,眼神复杂——有羡慕,有嫉妒,有被抛弃的绝望,也有一丝……“他们能成功吗?”的渺茫期盼。

方舟内部的生态系统被精心构建:巨大的生物圈模拟着地球的森林、草原和海洋;先进的核聚变反应堆提供着近乎无限的能源;最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艺术家、历史学家……各行各业的精英被选中,组成了方舟的第一代居民。

然后,是启航的时刻。

没有欢呼,只有一种极其沉重而肃穆的仪式感。

巨大的方舟缓缓脱离地球轨道,推进器发出低沉而雄浑的轰鸣,朝着黑暗无垠的宇宙深处加速。

舷窗外,那颗蓝色的、曾经孕育了人类文明的星球,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了一颗普通的、甚至有些黯淡的星星,淹没在万千星辰之中。

“再见了,妈妈……”方舟育儿舱里,一个懵懂的孩子指着那颗远去的星星,轻声说。他的母亲,一位基因学家,默默流下眼泪,却强笑着告诉他:“我们会找到一个新的、更美的家。”

时间,在模拟中开始以百年为单位跳跃。

方舟,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移动世界。

几代人过去了。

对于出生在方舟上的新一代而言,“地球”只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一个虚拟影像中的美丽传说。他们的世界,就是这艘冰冷而精密的巨大飞船。

模拟器展现了方舟内的生活:

高度秩序化,资源严格配给,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被中央AI精密规划,以确保方舟的长期稳定运行。

巨大的穹顶屏幕模拟着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甚至会“下雨”、“下雪”。但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假的。

孩子们在模拟的草地上奔跑,学习着关于“泥土”、“昆虫”、“大海”的知识,却从未亲身体验过。

艺术和娱乐依然存在,但主题大多围绕着“星际探索”、“人类的使命”以及对那个遥远故乡的“程式化”怀念。

孤独感,如同挥之不去的幽灵,弥漫在方舟的每一个角落。

是对浩瀚宇宙的孤独——方舟如同一粒尘埃,漂浮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下一个目标可能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之外。

是对过去的孤独——与地球彻底断绝了联系,历史成了冰冷的文字和影像。

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在高度统一、严格管控的社会里,个性的空间被压缩,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似乎也变得奢侈。为了维持秩序,任何可能引发“不稳定”的情绪波动,都会被AI和心理辅导系统“温柔”地抚平。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一位年轻的历史学家,在翻阅完关于地球文明最辉煌也最混乱的记载后,对着空无一人的档案馆,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仅仅是为了活着本身吗?”

模拟器似乎也在追问这个问题。

终于,在经历了数个世纪甚至更漫长的航行之后,方舟抵达了一个被判定为“高度宜居”的行星系。

一颗与地球环境极其相似的行星出现在舷窗外——有蓝色的海洋,绿色的大陆,洁白的云层。

登陆艇被放下,第一批探测人员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他们呼吸着真实的、带着泥土和植物气息的空气,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和微风的吹拂,许多人激动得泪流满面。

殖民开始了。

人类的种子,似乎终于在新的土壤中扎下了根。

这,算是“飞升”了吗?

成功逃离了毁灭的命运,跨越了星辰大海,延续了文明的火种?

然而,模拟的画面并未就此停止。

它展现了新家园建立后的一些片段:

幸存者们小心翼翼地适应着新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一些“坏习惯”——派系争斗的苗头、资源分配的矛盾、对原住民(如果存在的话)的警惕……

更重要的是,方舟上那种高度集权、严格管控的社会模式,在新家园被部分延续了下来,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熟悉的生存方式。自由,似乎仍然遥不可及。

而回望星空,那艘功勋卓著的“方舟”,如同一个巨大的纪念碑,也像一个永恒的囚笼,悬浮在轨道上,时刻提醒着他们:你们是幸存者,也是……被放逐者。

模拟推演结束。

屏幕上,银白色的判定文字浮现,带着一种冷静的、甚至有些悲悯的意味:

【路径三:飞升之梯?星海方舟的孤独远航】

【推演结果:人类文明火种得以保存,成功实现跨星系殖民,摆脱母星灭绝风险。文明形态进入高度集权、技术依赖的‘方舟社会’模式。个体自由度及文明多样性受到极大限制。】

【综合评价:生存优先型类飞升路径。以牺牲个体自由、隔绝历史根源为代价,换取文明的延续。其本质更接近于‘文明备份’而非全面‘飞升’。伴随深层文化失落与存在主义危机。】

“……”

全球观众沉默了。

相比于之前的毁灭路径,这无疑是一个“好”结局——至少,人类活下来了。

但这种“活着”,似乎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去了故乡,失去了自由,甚至可能失去了……一部分灵魂?

“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有人喃喃道,“活着就好,不是吗?”

“但那样的活着,和‘高维干涉’下的幸福囚笼,又有多大区别?”有人反驳,“只是囚笼从地球变成了一艘船,或者一颗新的星球。”

“至少我们还有选择!还有机会在新家园重新发展!”

“机会?别忘了模拟器最后的暗示,人类的劣根性可能在新家园重演!”

鹰酱的高层,一方面对这种“开拓边疆”的模式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也对其中展现的集权和失落感到警惕。

龙国的会议室内,老者轻轻叹息:“离土离乡,失其根基……纵能苟活,亦非全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理想,终究是在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上实现的……这条路,或许可以作为最后的备选,但绝非首选。”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模拟器评价其为‘类飞升’,而非真正的飞升。这说明,即便是星际殖民,也可能……并未触及文明提升的本质?”

这个疑问,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如果连跨越星海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飞升”,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文明飞升”,又该是何等模样?

就在大家还在回味“星海方舟”带来的复杂感受,并对“真正飞升”产生好奇之时,屏幕上的判定文字隐去。

新的标题开始浮现。这一次,字体呈现出一种难以形容的、仿佛由纯粹的光构成的、既神圣又威严的金色,隐隐有法则的纹路在其中流淌:

【路径二:?????(信息屏蔽,权限不足)】

【模拟推演·???】

信息屏蔽?!权限不足?!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全球观众瞬间懵逼!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