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债便是……”因近日一连串的事情,朝廷的公信力倒是提升了不少。
现在朝廷发布任何消息,百姓们都是特别关注。
杨府中,杨玉环眨巴着眼睛,心情大好。
杨风派人将她母亲等人送出来,安置妥当。
虽然她父亲杨玄琰仍被关在牢中,但她已满足。
毕竟,她父亲干的坏事确实不少,能让其母出来,已让她很知足。
杨风看着光彩照人的杨玉环,撇撇嘴:“买什么国债?”
“那点利息有什么用?”
杨玉环提及国债投资,杨风笑谈其收益颇丰,她羞涩透露欲为朝廷出力,私下也打算攒些私房钱。
外界盛传杨风受皇帝赞誉,他困惑消息来源,杨玉环笑称府中上下皆以他为楷模,连丫鬟们都纷纷购买国债。
杨风提醒她国债总额有限,欲购从速。
“一年四分利,三年六分利已经很可观了。”
杨玉环蹙眉道。
杨风眨巴着眼睛,打趣道:“你打算攒点私房钱?”
她脸蛋一红,抿了抿嘴:“也算是为朝廷尽一份力。”
杨风嘴角一抽,晒然一笑:“想买就去买吧,至少不用担心钱回不来。”
杨玉环晶莹剔透的眸子一闪一闪:“我听说这国债是主人提出的想法,连陛下都赞不绝口,称主人是国之栋梁。”
杨风眼角抽搐:“你这都是从哪儿听来的野消息?”
他摇头道:“确实是我提出的,不过陛下可没称赞我是什么国之栋梁。”
“外面都是这么传的。”
杨玉环抿嘴道。“府中的人也都是这么说。”
杨风摸着下巴:“这么说来,买国债的人很多喽?”
杨玉环认真回答:“主人,何止是多,简直是排不上队!”
杨风信心满满,尽管是第一次尝试国债发行,却似乎并无大碍。
他看了杨玉环一眼,微笑道:“这次国债总额有限,这么多人购买的话,应该很快就会买完。”
杨玉环杏眼圆睁,瘪了瘪嘴:“主人,还有限额啊。”
杨风忍俊不禁:“当然有!
朝廷只是借一笔暂缓局势而已,若是借得太多,到时候给自己找麻烦。
总额约在三千万两左右,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买完。”
国债发行掀起抢购狂潮,短短半个月,筹资数额惊人,让未能分得一杯羹的众人懊悔不已。
朝廷信用得到全民认可,稳赚不赔的买卖谁不想掺和?
乾元殿内,杨风喜滋滋地盯着账簿,笑谈征兵将圆满结束,新兵训练后将成为护国精锐。
武曌见资金到位,心头大石落地,对杨风的才华赞赏有加。
她调侃杨风的自恋,他却误解为武曌赞他战无不胜,直至武曌冷笑揭秘真相,杨风瞬间语塞,旁边的上官婉儿忍俊不禁。
“资金已筹集完毕。”
杨风笑眯眯地审视账目,征兵事宜也渐入尾声。
“接下来,只要操练这批新兵,战场洗礼一番,他们将成为我大周的铁血卫队!”
武曌瞧着那笔钱,心终于落到实处。国债政策成败,唯有真金白银才能验证。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半个月就筹得巨款。
有了这笔钱,武曌信心满满,大周江山更加稳固。
武曌深深望了杨风一眼,这个奸臣给她的惊喜太大。
若非杨风在侧,她孤身一人恐怕难以支撑。
杨风感受到武曌的目光,不禁笑道:“陛下,为何如此注视臣下?”
“难道是被臣的英俊吸引,情不自禁?”
武曌翻了个白眼,哼,男人,真是自恋到极致。
她那冷艳的脸上浮现一抹讥笑。
“杨卿若是上战场,一人就能击退宋军。”
杨风一愣,有些迷茫,女帝这话何意?
他摸了摸下巴,“陛下,此话怎讲?”
武曌嘴角勾起冷笑,“杨卿的脸皮厚如城墙,千军万马也攻不破!”
“上了战场,岂不是无敌天下?”
杨风:我竟无言以对。
被女帝开了个冷到掉渣的玩笑,
旁边的上官婉儿忍不住笑出声,她还从未见过杨风如此吃瘪的模样,这貌似还是头一遭。
李世民身披龙袍,太极宫内,正翻阅来自周国的密信,与中书令房玄龄并肩探讨。
面对周国与宋国的生死较量,房玄龄虽不看好周国,却断言周国将笑到最后。
此时,上官婉儿偷偷瞥了女帝一眼,心中暗想:“陛下对杨相的态度,颇为不同寻常。”
自记事起,女帝便成熟稳重,如此玩笑斗嘴,似乎还是头一回。
女帝与臣子间的轻松互动,让太极宫内气氛格外和谐。
“国债?简直是妙计!”
房玄龄眼前一亮,忍不住赞叹。
“都说周国的丞相是佞臣,只会谄媚君王,如今看来,倒也未必。”
李世民嘴角含笑,调侃道。
“国债这一招,确实高明。”房玄龄点头赞同。
“周国如今陷入绝境,却被杨风折腾出一线生机,要与宋国死磕到底啊。”
李世民悠然说道。
“宋国首战大败,几乎成了各国笑柄。宋周之间,必有一战。”
房玄龄分析道。
“那你认为,最后谁会胜利?”
李世民好奇地问。
房玄龄沉思片刻,缓缓道:“周国。”
“哦?”
李世民眉头一挑,“你对周国这么有信心?”
房玄龄摇头:“臣并非对周国有信心。”
“那你是对杨风有信心?”
李世民追问。
“臣也不是对杨风有信心。”
房玄龄继续说道。
李世民一脸疑惑,“玄龄,你这是在跟我玩猜谜吗?”
他忍不住追问:“你怎么就断定周国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房玄龄微微一笑,“臣是对陛下有信心。”
李世民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好你个房玄龄,真是老奸巨猾!”
房玄龄笑而不答。
片刻后,李世民平静下来,微笑道:“周国一个小国,原本没什么值得关注,但杨风这个人太有意思了。”
“神秘莫测地拉出一支强悍的骑兵,又一反常态地建言献策。”
“明明是一吹就倒的周国,硬是被他拉了起来。”
“有这样的天才,周国必然崛起。”
“而宋国皇帝沉迷书画玉石,对朝政漠不关心,甚至统帅都是一个太监。”
“宋国看似国富民强,实则已危如累卵。”
“我自然更看好周国。”
房玄龄捋了捋胡须,微笑道:“周国洛阳号称神都,漕运便利,通达天下,若能将洛阳握在我大唐手中,必然如虎添翼。”
“陛下不考虑出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