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战争胶着,陷入困境

换源:

  风雪中,大军疾行三日,终于抵达边境要塞。旌旗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战马喷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慕容渊策马上前,立于山头遥望敌军大营,只见连绵数里的营帐如同黑云压城,隐约可见骑兵巡逻的身影。

“敌军比预估多出两万。”诸葛策站在他身旁,低声说道,“而且他们的布阵极其严密,显然是早有准备。”

尉迟烈握紧缰绳,眉头紧锁:“若正面强攻,恐怕损失惨重。”

“不能强攻。”慕容渊语气冷静,“必须找到突破口。”

他们回到主营帐内,地图早已铺开,几员将领围坐一旁,神色凝重。斥候刚带回的情报显示,敌军不仅兵力占优,还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我方粮道,意图切断补给线。

“王爷,我们必须尽快行动。”一名副将急切地说,“再拖下去,士气和物资都会耗尽。”

“先稳住军心。”慕容渊目光扫过众人,“敌人想逼我们仓促应战,我们偏不让他们如意。”

夜色渐深,营帐外传来巡逻士兵的脚步声。慕容渊独坐案前,手中拿着一封密信——是赫连嫣从邻国传来的消息,指出敌军主帅与朝中某位权臣有私下往来,极可能已达成某种协议。

“司马睿……”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翌日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云层,敌军便发起试探性进攻。数队轻骑如潮水般涌来,箭雨遮天蔽日。守军奋力抵挡,但敌军战术灵活,忽进忽退,令我方难以有效反击。

半日后,敌军撤退,留下满地尸体与残破的盾牌。我军伤亡虽不算惨重,但士气明显低落。不少士兵开始议论纷纷,怀疑这场战争是否还有胜算。

“王爷,不能再拖了。”尉迟烈走进议事厅,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若再无进展,恐怕会有人动摇。”

“我知道。”慕容渊站起身,披上外袍,“召集所有将领,立即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决定分兵三路,以游击战术牵制敌军主力,同时寻找机会突袭其后方粮草营地。然而,计划刚实施不久,敌军似乎察觉到了异常,迅速调整部署,使得我军的几次突袭均告失败。

第三日午后,斥候带回噩耗:敌军主力已绕过我军防线,正向后方一座重要城池推进。

“他们想断我们的根基。”诸葛策脸色沉重,“一旦那座城池失守,前线就彻底孤立无援。”

“立刻调兵回防!”慕容渊果断下令,“同时通知沿途各城加强防御,不得让敌军轻易突破。”

命令传达下去,可执行却并不顺利。敌军早已派遣精锐骑兵封锁道路,我军调动受阻,部分军队甚至无法按时集结。

夜晚,慕容渊亲自巡视军营。士兵们脸上写满了疲惫与不安,不少人蜷缩在篝火旁,低声交谈。

“王爷,我们真的能赢吗?”一个年轻士兵鼓起勇气开口。

慕容渊蹲下身,看着他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可是……我们都快撑不住了。”

“我知道。”慕容渊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但记住,我们不是为了谁而战,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那一夜,慕容渊在军营中待了很久,逐一慰问受伤的士兵,倾听他们的忧虑。尽管无法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他知道,这些士兵需要的是希望。

第四日清晨,敌军再次发动猛攻。这一次,他们集中兵力攻击我军左翼,试图撕裂防线。尉迟烈率部死守,双方激战半日,尸横遍野。

“王爷,左翼快要撑不住了!”一名亲卫冲入议事厅,喘着粗气回报。

“调后备军增援!”慕容渊毫不犹豫地下令,“告诉尉迟烈,无论如何,必须守住!”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敌军攻势越发猛烈。尉迟烈身先士卒,带领亲卫营冲锋陷阵,硬生生将敌军击退数百步。然而,代价也极为惨重——亲卫营几乎折损过半。

当夜,尉迟烈满身血污地回到主营,跪在慕容渊面前,声音沙哑:“属下……未能守住左翼,敌军已突破防线。”

“你已经尽力了。”慕容渊扶起他,语气平静,“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诸葛策分析敌军动向后提出建议:“敌军虽然突破防线,但并未完全占据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急于推进的心理,在关键位置设伏,打乱他们的节奏。”

“好。”慕容渊点头,“那就给他们一场意想不到的反击。”

第五日黎明,敌军果然继续推进,试图扩大战果。然而,他们未曾料到,慕容渊早已在前方山谷设下埋伏。数千弓弩手藏于两侧山崖,待敌军进入射程,一声令下,箭雨倾泻而下,敌军顿时陷入混乱。

“杀!”尉迟烈一马当先,率军冲出,直扑敌军中军大帐。

敌军措手不及,阵型大乱,被迫后撤。我军趁势追击,斩获颇丰。这一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让敌军意识到,这场战争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然而,胜利只是暂时的。敌军很快重整旗鼓,再度发起攻势。战场依旧胶着,胜负难料。

第六日,战况愈发激烈。敌军改变策略,不再强攻,而是采取围困战术,企图消耗我军资源。粮食逐渐短缺,伤员增多,士气再度下滑。

“王爷,再这样下去,我们撑不了多久。”一名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我知道。”慕容渊站在地图前,目光沉静,“但我们还有最后一张牌。”

“什么牌?”

“西境部落。”他缓缓说道,“他们答应的援军,应该快到了。”

第七日,远方尘土飞扬,一支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正是西境部落的援军。敌军见状,一时慌乱,攻势暂缓。

“时机到了。”慕容渊下令全军出击,借助援军之势,对敌军发起总攻。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鲜血染红了雪地。慕容渊亲自率军冲锋,直取敌军主帅所在之处。

然而,就在战局即将逆转之际,一道急报传来——京都方向,司马睿联合旧臣,再次发难,宣称朝廷不应继续支持这场战争,并试图夺回兵权。

“真是阴魂不散。”慕容渊冷笑一声,随即下令:“传令京都,严查叛党,必要时,可动用军法处置。”

他回头看向战场,眼神坚定:“这一战,必须赢。”

号角再次响起,战鼓擂动,大军如洪流般奔腾向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