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研制药方,控制疫情

换源:

  夜色沉沉,王府书房内烛火摇曳,慕容渊站在地图前,目光如炬。窗外寒风呼啸,吹得窗纸猎猎作响,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王爷。”诸葛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南郡的疫情已蔓延至三百余人,且有七名医者感染。”

慕容渊没有回头,只是低声说道:“查出源头了吗?”

“尚未确认。”诸葛策递上一封密信,“但我们在南郡一处废弃寺庙中发现了一批可疑药材,其中部分与疫病症状相符。”

“人为投毒?”慕容渊终于转身,接过密信快速扫过。

“不排除这种可能。”诸葛策点头,“而且……这些药材并非本地所产,应是从北疆流入。”

慕容渊眼神一冷,手指轻轻敲击案几,思索片刻后开口:“立刻封锁南郡通往北疆的所有道路,同时加强边境巡查。另外,派人彻查这批药材的来源,务必追查到幕后之人。”

“是。”诸葛策领命而去。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太医院门前已聚集了数十位各地名医。他们或身着青衫,或披着斗篷,神情凝重。慕容渊亲自前来迎接,并在大殿设宴款待,言辞恳切地向众人说明当前局势。

“诸位皆为当世良医,今日召各位前来,非为荣宠,而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南郡疫病来势汹汹,若不尽快研制药方,恐怕会酿成大祸。本王在此承诺,朝廷将全力支持各位,所需药材、人力、场地皆由我亲自督办,绝不会让诸位孤军奋战。”

一位年长的老医拱手道:“王爷仁德,老朽愿尽绵薄之力。”

“多谢诸位。”慕容渊微微颔首,“请诸位即刻前往临时医馆,开始诊治病人并研究病因。”

与此同时,赫连嫣已在宫中调集大量药材,并安排工匠连夜搭建临时医馆。她亲自监督调配药品,确保每一批物资都能及时送达前线。

上官灵则带着江湖郎中们深入南郡,协助地方救治病人。她在村口设立临时诊点,亲自为病人把脉问诊,同时组织百姓进行基础防疫培训。

“记住,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时要用布巾遮住口鼻。”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若有发热、咳血等症状,请立即上报,切勿隐瞒。”

村民们纷纷点头,恐惧的情绪逐渐被信任取代。

而在王府内,慕容渊正与几位太医讨论药方配比。桌上摆满了各类药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

“肺热壅盛,痰中带血,此症似肺痨,但传播极快,不可等闲视之。”一名年轻医者皱眉道,“目前我们尝试了多种清热解毒的药方,但效果甚微。”

“问题在于病毒性传播。”慕容渊拿起一本古籍翻阅,“现代医学认为,某些疾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必须找到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药方。”

“王爷的意思是……扶正祛邪?”另一名医者若有所思。

“正是。”慕容渊点头,“我们需要一个平衡的药方,既要清除体内毒素,又要增强自身抵抗力。否则即便暂时压制病情,也难以彻底治愈。”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种药材的名称,并详细标注用量与煎服方法。

“这是我在现代学过的‘麻杏石甘汤’加减方。”他解释道,“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可宣肺平喘、清热解毒。再辅以金银花、连翘等药材,增强抗病毒能力。”

几名医者围上前仔细查看,频频点头。

“王爷所言极是。”年长医者感叹,“此方确实兼顾扶正与祛邪,值得一试。”

试验随即展开。第一批服用药方的患者在两日后症状明显减轻,体温下降,咳血情况减少。

消息传回王府,慕容渊松了口气。

“继续观察三天,若无反复,便可大规模推广。”他对诸葛策说道。

“属下这就去安排。”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局势趋于稳定之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王爷!”尉迟烈匆匆闯入王府,“南郡某地疫情异常集中,已有三十人染病,其中十人已死亡。”

“具体位置?”慕容渊立刻追问。

“城西柳树巷,靠近旧党残余势力曾活动的区域。”

慕容渊眼神一凛:“立刻封锁该区域,所有居民不得外出,同时派医者前去诊治。”

“是!”

与此同时,欧阳婉和欧阳柔也主动请缨,前往疫区安抚民众情绪。

“别怕,我们会一直陪着你们。”欧阳婉轻声安慰一位哭泣的孩子。

欧阳柔则提着药箱穿梭在街巷之间,为百姓分发预防药剂,并耐心讲解使用方法。

“喝完这药,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啦。”她笑着揉了揉一个小女孩的头。

随着药方的推广,疫情终于得到控制,南郡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际,一封来自北疆的急报再次打破了平静。

“王爷!”侍卫冲进书房,脸色苍白,“北疆军营中,又有三人出现相同症状!”

慕容渊猛地站起身,眼神凌厉。

“果然……”他低声道,“他们并未放弃。”

诸葛策神色凝重:“王爷,是否考虑加强军营防御,并派遣医者前去诊治?”

“立刻行动。”慕容渊下令,“同时,彻查北疆军营近期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

“属下这就去办。”

夜幕降临,王府书房再度灯火通明。慕容渊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夜空,心中却清楚,这场瘟疫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而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利用灾难摧毁自己辛苦建立的一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