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朱允熥死了

换源:

  朱允熥死了,尸体被放在皇后面前。

“来的可真快啊。”

看着地上的死人,皇后眼中戾气依然不减。

在她看来,朱允熥始终是个巨大的隐患,容易成为藩王以‘勤王’入京的借口。

带来尸体的锦衣卫站在一旁,脸色很难看。

“你做的很好,总算是大功告成了。”

“多谢娘娘赞赏……”

然而,当皇后凑近了看时,又觉得有些不对头。

具体哪里不对,她又说不上来,只是怀疑的盯着来报信的锦衣卫。

就是这个锦衣卫有点问题,他的脸色太难看了。

“好了,你先下去吧,有事,本宫会叫你。”

“奴才告退。”

临走前,锦衣卫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尸体已然发臭,留在宫中很晦气,但皇后还想进一步查证。

她找来贴身太监,让其亲赴凤阳,查询朱允熥是不是真的不在了。

万一这尸首是假的呢?

这是关乎到皇位的大事,千万马虎不得。

……

御书房。

朱允文刚收到奏折,大同有瓦剌进犯。

当下,李景隆的军队正好驻扎在大同,所以是他负责抗击瓦剌。

谁都知道李景隆不擅征战,他哪里有朱桂的本事。

能拿下代王朱桂,是因为李景隆以‘皇帝驾崩’的消息去传旨,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仅用几个人就拿下了朱桂。

这是权谋,不是战争。

大同刚到的奏报上,李景隆请求火速增援。

现如今,瓦剌已经兵围大同,送信之人是伪装成乞丐才侥幸混了出来。

“诸位爱卿,你们以为派谁去好呢?”

朱允文占据的是天时,但地利和人和太欠缺了。

他身边三个大臣,忠心耿耿,却没有一人能征善战。

如果蓝玉还活着的话,瓦剌又有何可惧呢。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面面相觑。

片刻之后,黄子澄率先说话:“殿下,抵御瓦剌之人,非盛庸将军莫属。”

胜庸?

不错,他是朱允文麾下四大武将之首,在军中威望极高。

虽然比不了前翻的徐达以及蓝玉等人,可是对付瓦剌应该问题不大。

只不过,削藩的策略在考虑之前,朱允文就命盛庸去操练兵马了,随时准备应对来犯之敌,特别是燕王。

可以说,盛庸是军中支柱,是主帅,他可不能走。

其他三位将军,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还有其他人选么?”

黄子澄再奏道:“郭英将军可堪重任。”

“好,就依爱卿所言,命郭英带十万兵马前往大同,一举击溃瓦剌。”

十万……

这也太少了吧。

但是,朱允文又不能派兵太多。

因为,此时南京需要最大的保护。

刚灭了两个藩王,其他藩王很容易蠢蠢欲动。

出兵太多,这里空虚,万一其他藩王来应天怎么办。

此刻,应天府里,朱元璋也看到了大同的奏报。

这更让他对朱允文失去信心。

只想着皇位,没考虑到随之而来的隐患,这皇孙的确很让他失望。

蒋浣站在一旁,看着朱元璋走来走去,一声不敢吭。

“咱怎么就有了这么个孙子呢。”

“区区瓦剌,哼,要是咱再年轻个十岁,别说一个瓦剌,两个都不在话下!”

“让郭英去,哼,真是愚蠢,十万大军,怕是要断送了。”

郭英虽然勇猛,但智谋不足,还不如让盛庸去呢。

身为人主,靠的不是自己多厉害,而是有识人之明,连这个都做不到,还坐什么江山。

“蒋浣。”

锦衣卫总指挥蒋浣双臂抱拳:“在。”

“你立刻传咱的旨意,让——”

话到一半,朱元璋便收住了,没办法啊,他现在已经‘驾崩’了,还怎么发号施令。

蒋浣一身跟随朱元璋,对他知之甚深,了解老朱的脾气。

所以,还有一句话,迟迟未曾出口。

朱元璋洞察人心的本事,已是登峰造极,只一个不经意的瞥眼,就看见蒋浣神色中的不对头。

“怎么了?”

“陛下……”

“说!”

“是,皇后命人去凤阳,除死了吴王殿下。”

什么?

“允熥?!”

刚没了两个儿子,现在连被软禁的孙子都没了么。

朱元璋有些站不稳,踉踉跄跄的坐在椅子上。

蒋浣急忙过去搀扶:“陛下!”

“唉!”

朱元璋狠狠推开他:“咱没事!咱的身子骨还硬朗者呢!当年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死伤那么多子侄,咱也不会倒下。”

“……”

他抹了一把眼泪:“朱标的婆娘可真够狠的,咱笑看她了。”

朱家自相残杀,这是早年刘伯温就提醒过他的。

但外人来灭朱家人,朱元璋这口气就咽不下。

女人干政?

那大明不得崩溃么,参考汉室的吕后就知道。

“这个吕氏,太不是东西!”

眼下,燕王积蓄力量,其他藩王摇摇欲坠,再打一次打仗,这大明还能稳得住几时呢。

蒋浣说:“陛下,是否让信国公带兵去驰援大同?”

信国公便是汤和。

朱元璋想了想,淡淡摇头:“还不到这时候,咱倒要看看,允文和朱棣谁更胜一筹。”

他已经年纪大了,纵然想要一直扶持朱允文,也来日无多。

如果朱允文真是个付不起的阿斗,那江山被朱棣取得,也无可厚非。

事关大明的千秋大业,绝不能让无能之辈做皇帝。

“行了,你先下去吧。”

“是。”

看着天空的大雁,朱元璋徘徊踌躇。

如果这次朱允文和朱棣两败俱伤的话,那岂不是给了瓦剌以可乘之机。

难道大明刚立一世,就要灭亡么。

这跟秦朝有什么区别呢。

坦白说,朱允文派人去灭朱桂就是个败笔,要是足够聪明,他应该第一时间就想方设法拿下朱棣。

可惜啊,周王和代王先后被灭,事情已成水火,凭朱棣的聪明,不反已是不可能的了。

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会命汤和从后方截住朱棣。

但……

朱元璋还是想看看,到底谁更有资格做大明的天子。

如若不然,他早已安排人将朱棣暗中拿下了。

“标儿,你怎么就走的那么早呢。”

“如果你还活着,以你的聪明才智,大明万万乱不了。”

“咱对你的儿子,已经够苦口婆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