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后路

换源:

  学校社团负责人朱铆找到罗一冰,“一一,你们我们学校年轻一辈的翘楚,是为教育科研而生的栋梁,把心思放在社团上太大材小用了。”

“朱叔叔,你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实至名归。这样你把社团的资料给我,我找其他的老师替你。”

“朱叔叔,你来就是为这事呀?你还亲自跑一趟,你打个电话让我直接给赵晓雪不就行了吗?她办公室就在我隔壁。”

“我——你——看来周院长和你聊过了。”

“给!资料都在这了。”罗一冰把社团资料递给朱铆,调查访谈卷放在最上面,校长女儿的问卷放在第一张,朱铆一眼就看到了。“你还去校长家做访谈了?”

“咦!朱叔叔怎么知道?”

“这家长一栏写的不是校长的名字吗?”

“那是校长的女儿囡囡的访谈卷,说起来我们还是挺有缘分的,我同学正好是囡囡的班主任,而校长又正好是我爸的学生。”

“那真是挺有缘分的。”

“校长对这个社团挺重视的,你看建议这一栏写的都是金玉良言呀!”

“确实,校长进一步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倡议,他鼓励社团的骨干成员积极筹划并开展“手牵手”交流体验活动,安排那些热心捐赠书籍的学生亲赴乡村学校,亲身体验那里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状态,从而深刻体会到自身在城市中所享有的幸福与资源的宝贵,进而激发他们更加珍惜并感恩当前的幸福生活。”罗一冰语调一变,“朱叔叔,现在社团要换指导老师了,校长以后问起来,你可要帮我解释呀,可不是我偷懒。”

“这——这个当然。”

“校长是新官上任,他拿我当师妹,可我不能不懂事,凡是对学校有利的事情,我是不会推迟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叔叔,你可不要告诉我,你没看出来校长想大刀阔斧的改革。”

“你对校长改革有意见?”

“我当然是绝对支持的,校长对学校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还有助于优化内部管理、扩大办学自主权、增强服务能力以及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我很是赞同。”罗一冰突然站起身来,“周叔叔!”

“老朱来了!到我屋里喝杯茶。”

“我这有了,我刚学的手艺,周叔叔你也来尝尝。”

“行!”周院长坐下来,“你们聊什么呢?没打扰你们吧。”

“当然没有!朱叔叔过来拿一些社团材料。”

“一一,这就对了。你的才能不应该浪费在社团上,应该放在教研上。”

“周叔叔是长辈,是看着我长大的,您的建议是为我好,我心里都明白。更何况这学期我们院一下子换了三个副教授,足可见校长对我们院的重视,我会竭尽所能为学院做贡献。要不然像西汉的朱博,少时家贫,凭借自己的实力任丞相,封爵阳乡侯,食邑2000户。就因为站错了队,非要给傅太后挣一个太皇太后‘虚名’,结果触及了汉哀帝的逆鳞,自杀而亡。真是可惜呀!”

“你想明白就好。”周院长若有所思,一旁的朱铆则低头不语。

“人生路上,智慧之举在于懂得为自己预留转圜的余地。当我们在前行时,若只顾着将他人的路径封死,往往也会在不经意间,悄然阻塞了自己的退路。毕竟,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过分的决绝与不留余地,最终可能会反噬其身,让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保持一份宽容与远见,为自己也为他人留下空间,方能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行稳致远。周叔叔,你说对吧?”

“的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老周,你们聊,我先走了。”朱铆站起身来。

“我送你!”周院长站起来,两人一前一后的离开。罗一冰看着两人离开,露出邪魅一笑。

自赵炫明入院以来,李武进仅前往医院探望了寥寥两次,此举在赵婷芳眼中显得格外冷漠,她内心不禁涌起了深深的不满与怨气。她无法理解,为何在面对父亲病重之时,李武进能如此淡然处之,这份情感上的疏离让她倍感痛心与失望。

“你媳妇真是的,天天往医院跑,都不给你做饭了。”李母十分不满赵婷芳的做法。

“她不是在医院照顾她爸吗?”

“这个时候装什么孝顺,都要入土了,想起来养老了,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可不是吗。”

“对了,你爸死的时候留了一盒和田玉珠在你家,你明天带过来,别到时候她爸死在你家里,涨了晦气就倒霉了。”

“怎么会。她爸一直在医院,就算要回家也是回老家。”

“那盒散珠是上好的和田玉,茜茜要结婚了,嫁的是美国的华侨,资产过百亿,我要用哪些散珠给她做个手链。”

“是吗?茜茜又要结婚了?”

“我们茜茜呀!是个有福之人,当然要进有福之家。下个月是他们的订婚宴。”说到这,李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不禁手舞足蹈起来,眉毛轻扬,仿佛也随着心中的欢愉翩翩起舞。双手更是爱不释手地摩挲着那装满珍珠玉器的精美盒子。

李武进回到家向赵婷芳要和田玉散珠,“你要散珠干什么?”赵婷芳将煲好的汤倒进饭盒里。

“你管我干什么?散珠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怎么不是我一个人的?那是爸留到我的,当然是我一个人的。”

“你——你到底放哪儿?”

“别吵吵了,一天到晚,啥也不干,我问你,跟我一起去医院吗?”

“不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