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山

换源:

  青城山的清晨天总是灰蒙蒙的,雾气间夹杂潮湿的水汽。

一条青黑石铺就的整齐羊肠小道绵至山顶,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几座道观。

许是由于晨雾弥漫,整座山只有底脚的高大御赐牌坊和尖端的那宛若仙境的仙家可以被瞥见。

一座座黄墙红顶道观依山而立,其后苍老遒劲的竹林高耸,如同是一柄柄锋利笔直的绿鞘宝剑。

黑石小道旁偶有一两座小木亭,木亭的支柱上长满湿软青苔。

沿着黑石路往上,半腰处云雾遮蔽,一青袍满身酒气的老道时走时停,摇摇晃晃的撞入了眼帘。

天色灰蒙看不见前路,虽无光亮,可老道却始终沿着那条青黑石小路不曾偏离。

他在这山林之中显得极为渺小,然而其中展现的姿态却是浑然天成,仿佛与周围融为一体。

宛若一副老人登山的画卷。

许是错觉,老道身上似乎披着若有若无的薄膜,所前进时,周围的雾气向一旁散开。

老道的那身闲游青色布袍早就已经被磨成了灰青色,呈现着破旧不堪之旧,可他却面色红润,一手提着黄褐色的小酒葫,不时散漫的顺着壶嘴倒出里面混浊的酒液。

酒液从壶嘴倾出,老道特意高举仰头使之落入口中。

酒液顺着衣物脖颈流下,潇洒无比之间咂咂嘴,似乎是品味着其中的曼妙醉意。

身子几度倾斜却又不倾倒,他只是嘻嘻哼哼的呵呵两下又接着朝着山上走去。

偶尔老道逢着一棵青松或是踏过烂木小桥时,他便莫名说着一些常人看来稀奇古怪的话语。

那近旁的几棵油绿静静的倾听着。

“怎么这么多年了,这破观的模样还是一点没变的烂,老道我这就抽干这河水,美餐一顿野烤小河鱼……”

“什么?算了?不可能!”

“你他娘的还没完没了了?老道我行善积德,看你在法喜小寺无人过问这便带你寻了个好出路,你倒是个月以来哭的没完没了,今日带你从那不净之地来此,可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老道絮絮叨叨的没完没了,明明周围没人搭理他,但他也说个不停。

仿佛周围有人似的。

突然,他低头看看烂臭袍子怀中那个正熟睡的小小身影,将手里的酒壶变戏法似的塞到了肥大袖口中,既没有掉出来,也没有酒渗漏出。

好像,最后一句话是对那个小小的身影说的。

而他刚刚说的话若是让巷井俗人听到了不得让人嗤笑一番。

抽干河水倒是费点劲也能成了,但从远在江南水乡的法喜寺,到这川蜀十弯九曲的重山中的青城山几万里路。

便是乘那最快的汗血宝马,不眠不休跑上七天七夜都是天方夜谭。

嘘嘘碎碎半天,时是自言自语,时又是仿佛与人争辩。

唠叨好一会老道佝偻着身子没有再喝酒,他的步伐也随之稳了不少。

反倒是怀中的那孩提略有不耐的转了转身子,紧接着眼皮微微动摇,仿佛就要醒来了。

看着怀中的那张不算圆润的小脸,老道用布满褶皱的手轻轻拍了拍其背部,他心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酝酿。

他自是清楚那是何种情绪,便来到此地。

老道看向山上的道观,一座座破云而出,鎏金朱瓦,仿佛是人间仙境一般,其中绰绰的人影身穿麻衣道袍,仿佛是苦修中的修士。

青城山,道家四大正统之一,坐落于川蜀之地。

老道原本就是青城山在外野游的道士,时隔二十年,此次归来的目的便是为了怀中的婴儿。

濛濛亮的天缓缓的被逐渐从山边升起的初阳之辉所透彻,山上的道观也由原来的似是无人变得渐有人声。

老道抬起头来,一缕晨曦穿过层层绿叶径直打落在他怀中的孩提脸上。

孩提脸上有一种不耐,他转了转脸,直到老道用手帮他挡住光亮。

老道怔怔的看着入神,直到太阳升起,山顶传来鸣鸣的钟声。

雾散辉光,老道呢喃站立过的那几处,一座座小小的墓碑安宁着。

正午,青城山道彻殿内。

与往日不同,平日里肃穆无人的道彻殿,此时围满了人群。

老道规规矩矩的在三清老祖图之前上了三柱香,此时他早已换上了一身紫色的蟒袍,面目肃穆,连那原本佝偻的身姿都挺直了不少。

将三注红香插入青铜雕纹炉鼎中向后退三步,老道恭恭敬敬的行礼。

道彻殿内一阵风灌入其中,香台上数万柱香齐齐晃动。

“老邓,没想到一眨眼都那么多年了,仿佛我们师兄弟昨天前才刚踏入道观啊……”

直到老道毕恭毕敬的行完了繁琐的归拜礼,大殿内的几位位高权重的道士才靠近上来。

为首的那道士手里提着半米拂尘,冲着老道微微颔首,脸上满是笑意。

老道冲着来人露出笑容,随后朝着他走了过去。

“师兄啊,多年不见你我都已是老了啊!”

两人相拥,眼中都同时泛起了回忆的波浪,似是在追忆往事。

老道原名邓均,与为首的道士杨柜同是当年青城山掌门的收养的孤儿道童。

虽然两人情同兄弟,但性子确实截然不同,杨柜天生性格稳重,邓均活泼好动十分向往外界的生活。

于是在数十年前的一个深夜老道离开了青城山外出闲游四方。

而如今当年的师兄已经成为了新的青城山掌门人,老道也是终于归来,不禁让人唏嘘。

在一阵子思忆后两人释手对视一眼忽的哈哈大笑起来,看的周围人都莫名。

待到两人笑罢都会心的看了看对方,杨柜朝向周围的众道士,他摆摆手说道:“行了,你们也都忙自己的事去吧,今天我要和师弟要好好的叙叙旧。”

说罢,众道散去,老道跟随着方柜随意的闲逛着。

道观内的一切恍若昨日,老道和杨柜说是要叙旧却都默不作声。

二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古怪的氛围,明明此刻亲密无间仿佛熟人却闭口不语,但若是有心人看到他们偶尔苍老混浊眼中流露出的追忆,便能明了此刻二人的心境。

两人陪同着走完了道观的各个角落,登上了山顶的紫荆阁。

低头俯视着绵延的山峦,一片片的翠绿仿佛是这山巨人的外衣,偶有几座山峰刺破流云,张扬着自己的锋利。

这样驻足良久,杨柜目视一片流云缓缓开口。

“师弟,你带回来那个孩子?”

杨柜突然开口有些突兀,但老道却没什么反应。

“那个孩子是我在一座寺庙前捡的,那时春过雪融气尚寒,寺庙中却无人领养,我心一横就带了回来。”

“可……”方柜欲言又止。

老道捋了捋自己的花白胡须,他似乎毫不意外。

“你这就看过了?”

这话问的没头没尾,可双方却都明了对方字里行间的深意。

“看见了,但看不真切。”方柜点点头,他将手按在石栏上。

“碧气南来,中藏点朱,若是把握住,那这就是青城山的大机缘……”老道说到这停住看向一旁的师兄。

杨柜也看向老道,他摇摇头,老道没说错,是大机缘没错,但也同样也是一次祸难,收养这孩子意味着行于剑锋,稍有不慎就会伤到自身。

“这?师弟……”方柜苦笑。

老道点点头没说什么,他知道修道讲究清心寡欲、逍遥无为,主张不沾有福之祸、有祸之福,杨柜的意思颇为明显。

但他还是不愿轻易松口,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老道呼了口气,一手挥动。

只见此刻云雾空中凝结,天边黯淡袭来吞噬光亮,隐隐约约的乌云密布。

轰隆!

雷下雨落。

许是暴雨突然,阁楼下道观内传来弟子的惊呼。

法术成风雨,抬手变天地!

道家劫前紫阳境的最后一境界。

换天!

“师兄,我快破紫阳了。”

话音一落,杨柜不顾大雨倾盆怔怔的看向老道,他清明的眼睛正对老道混浊的双眼,其中透过一瞬兔死狐悲的悲哀。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眼神复杂。

“我原以为我会在你前面,没想到你已经走到这一步了……”

老道没有在意杨柜的言语,他的语气带着恳求和希冀,恳求着。

他挥手之间散去雷云。

“我想把这孩子放到青城山,若是三月后我归来,那么我便带他离开,若是三月后我未归来,那么这孩子就有劳师兄替他寻个好人家了……”

两人相视沉默再也没有说话,就静静看着太阳破云而出升到日中,再落到到那群山的中央。

天边被炽热的点燃,一片片红霞之中的云也被染的通红,仿佛天地这片熔炉炙烤着的铁,杨柜伸手一挥拂尘,他似乎是妥协着说道。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老道摇摇头。

“未曾想过。”

“你自寻的包袱,我替你照顾但不帮你取名。”

老道沉思片刻抬头。

他看到一座座山峦在那漠视人间的巨大眼眸的照耀下依然傲然挺立。

连片如海的云却在无法将阻碍其漂泊的山峰冲断,只得让其如同定海神针般傲然伫立,就在那不可一世的山峰之上,却也铺着一地未明的小草翠绿。

“那便叫他青山吧,我自知青山易攀道难寻,便愿他傲然独立破苍云……至于道号?便叫他拆劝好了。”

说罢老道望向某个位置,他脸上褶皱相凑露出一个微笑。

只见他望向的位置,远远的道观中央空地,道中年纪尚幼的一群道童正围着一个襁褓中的孩提嬉笑打闹着。

那孩子不哭不笑也不做声,他静静的看着周围的小道士嬉戏,肌瘦的小脸上带着些许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