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深宫骗 招帝蹙 望气诛九族

换源: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生。平时倘若注意说话谨慎,不卑不亢,特别在皇宫这种高压之下的政治生态里,更要小心加小心。

新垣平平时被人骄宠惯了,自以为是朝廷不可一世的人物,他哪管这一套,骗久了,他以为自己就真的无所不能了,讲话从来不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有什么就说什么。

他说陛下要薨了,要做好殡天的准备,这话很快就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

东宫知道这个消息后,大家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很多人都在做着太子接班的准备。太后、皇后、嫔妃;侍郎、大夫、太傅、宦官、宫女等个个心情凝重,局促不安。

汉文帝知道后,肺都要气炸了,心想这不是都在咒我早死吗?宫中的消息不可能是空穴来风,给我查,看是不是太子想抢班夺权,因为也只有太子才希望他老爹早点把大权交给他,其他人制造这个谣言没有必要。

哎!人老了病了活动都特别不自在,若不是这样,自己肯定会亲自去全程过问,这帮权臣,他现在有些信不过,既怕他们拥兵自重,又怕哪个诸侯王想拥兵造反,故意制造假象,从中搞鬼作怪。

经调醒,此事与太子等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太子听说父皇身体有恙时,一直在为父皇担忧,每天都在祈圜丘坛为父皇祈寿,其他的大臣和诸侯王也都安守本分,并没有大的举动,那罪魁祸首是谁呢?

汉文帝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我身体本就好好的,怎么会报我的丧呢?经过调查,有宦官报称是那这个新垣平望气制造的谣言。呀!这个家伙真的是活够了。不过自己着实也有些害怕,这万一是真的呢?

此时张苍和张释似乎看懂了陛下的矛盾心理,就想为陛下分忧,于是就上奏:“朝廷找上大夫新垣平望气,目的是为朝廷平息事态,缓和社会矛盾,没想到这人却扑风捉影,无中生有,小的吹大,弄得满朝风雨,尽人皆以诳传逛。这些事如果没有事实和证据来加以证明,就应当视作妖言,按律当诛。”

两位丞相之所以这么说,肯定有他们这些年搜集来的证据。原来他们对新垣平的为人早就了如指掌的,只不过平时碍于文皇帝对他骄宠过度,他们不便于揭穿而已。

这个新垣平乃汉时的赵国人,从小好逸恶劳,架鹰溜鸟,胡打狗干,是有名的痞子,后来被人捉来毒打了一顿。这小子就发誓将来一定要当大官,再也不受人欺负,可是他学习又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就不愿吃苦。

后来,他发现有一个职业很值得自己去追求,那就是“望气师”,这个职业即不需要毕业证,又不需要比高低,只要能言善辩,察颜观色,见风施舵即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这些特征恰恰都是自己的强项。

于是,新垣平有意在这方面制造舆论,打造品牌,花钱找那些小兄弟来为自己摇旗擂鼓制造谣言,装神弄鬼,过度宣传,很快就把自己“望气师”的名声打造了出来。

汉文帝十五年,新垣平成功获得朝廷青睐,受到诏见。在面试时,凡是文皇帝问到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反应机敏,很快便搏得了汉文帝的信任和青睐。

新垣平这人素有“猴子”之称,口才极好,很有迷惑性,平时善于察言观色,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文皇帝就把他留在宫里当了望气师,给了他一个相当于副部级的待遇。

新垣平让皇帝在哪里建座庙,汉文帝都会言听计从,一点都不打折扣。一时在宫中找他望气的人络绎不绝,排起长长的队伍。

随着在宫中名望日隆,汉文帝又提拔他当了上大夫,正部长级,一时成为宫中不可一世的人物。但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老马也有失蹄时,更何况他本就专靠招摇撞骗起家的呢?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一天,新垣平在文皇帝大寿时说:“通过望气,发现宫阙下埋有宝玉。”文皇帝派人按新垣平所说的地方去挖果然有一尊玉杯,杯壁上刻着:皇帝延寿。汉文帝见了非常高兴,以为这是天意。

他的这一套行骗把戏骗得了皇帝,却骗不了朝廷的丞相张苍和廷尉张释之,经他们两个缜密侦查,发现所谓挖宝一事纯是由新垣平授意他的徒弟干的。然后,他再制造望气假象,以迷惑文皇帝。

文皇帝知道自己此次被新垣平欺骗后,如梦初醒,当即雷霆大怒,便命大臣对新垣平严加审讯。

通过一系列的证据证明,所谓朝廷的望气全他娘是假的,为整肃吏治,遂杀了新垣平和他的徒子徒孙并夷其三族。

汉文帝自从发现被骗一事后,对望气者倍感厌恶,再也不相信方士的鬼话,更为自己轻信新垣平的玄学言论而倍感悔恨。

朝廷望气这件事起到了杀鸡骇猴的作用,再不敢有人提起望气和陇西所发生的事情了。皇宫中诋毁皇帝不久要驾鹤西游的谣言也不攻自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再提陇西看到皇家出殡一事了。

朝廷曾派廷尉府来陇西调查过,有个医卒反映我曾追着幻境跑过,把我那天发生的事添油加醋描述了一番。但因那天沙漠里发生皇家出殡一事幻境后,并没有发现我有制造谣言的证据,而王信却有报送陇西发生的奇异怪象添油加醋的信息,这些信息里边掺杂了很多主观臆测的成分,文字证据确凿,文皇帝责令将其办成铁案,要斩杀他。

正当大家以为王信必死无疑之际,没想到后来不知是何原因,此事不了了之。

而那个曾在皇宫当过侍卫的士卒因乱说看到太子、皇子、皇后,犯了皇家忌讳,谣传皇家大事,也被处以腰斩之刑。

处死这名侍卫之后,也就没有人再过问王信一案的事了。也因了此事,王信变得不敢再嚣张跋扈,逐渐变得谨小慎微起来。

我总感到陇西这个地方险象环生,一不小心就有掉脑袋的危险,所以,我也过得很低调,除了行医,平时不敢再乱传言,与李广谈论时政的事也慢慢少了很多。

正当自己过得紧张兮兮,不敢有半句怨言之时,却在我身上发生一件天大的缘份,没想到有天大的喜事莫名降到了自己的头上,说实在的,这件事与蛇珠无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