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身为大明军人,自当精忠报国

换源:

  正阳门城楼,守城参将黄玉正向兵部尚书张缙彦索要钱粮。

“张尚书,朝廷已经拖欠饷银三个月了,兄弟们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好些兄弟的家眷为口吃的,去给官宦人家当佣人,甚至暗中当窑姐出卖肉体换取糊口粮食。”

“就在昨天,我手下百户马凤亲娘饿死了。”

“张尚书,朝廷要是再不拨付钱粮,兄弟们实在守不下去了。”

黄玉沉痛无比的祈求道,希望朝廷能早些发下钱粮来。

张缙彦叹了口气:“黄将军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奈何国库确实无粮啊。”

“粮食都到了哪里?是不是被你们这些当官的贪污了?”黄玉怒道。

大明重文轻武,若是换做他日,黄玉区区京营参将断然不敢对兵部尚书如此说话。不过现在,顺贼围城,大明也不直到还能坚持几日,黄玉已经豁出去了。

张缙彦忙道:“黄将军千万不要胡说,京中之所以缺粮是因为顺贼占据了中原截断了漕运,使得江南的漕粮运不过来。只要击败了城外顺贼,到时自然会有粮食。”

黄玉冷笑着威胁道:“兄弟们饿着肚子,拿什么击败顺贼?没有粮食大家一拍两散,等顺贼攻来时,索性投了顺贼。”

张缙彦眼睛一亮:“将军真有投降顺贼的想法?”

黄玉警惕的看着张缙彦:“是又怎样?你还想处置我不成!”

张缙彦摇摇头:“当然不是,你若是有投降大顺想法的话,咱们可以一起商量商量。”

“就现在看来,大明气数已尽,大顺当兴。将军你暂且守在城头,我去城外顺军营地接洽一番。到时咱们一起立个首功。”

黄玉惊呆了:“张大人,你可是大明兵部尚书,如何会有降贼的想法?”

张缙彦微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崇祯无道,我等岂能愚忠与他?”

黄玉寻思着,既然连张缙彦这样的朝廷重臣都要投降,自己还坚持什么?

正当黄玉要答应张缙彦时,突然有士兵气喘吁吁跑到城楼,说皇帝派人来了。

“皇帝定然是派人监军的,可速杀了此人,献出正阳门投奔顺军。”张缙彦催促道。

黄玉摇摇头:“还是听听他怎么说吧。”

来人很快被带上城头,却是宫里的一个小太监。

“黄将军,陛下令你派人去宫门外领取粮饷。”小太监气喘吁吁道。

“多少粮饷,不会还是每个士兵二十钱吧?”黄玉嗤笑道。

就在上个月,当得知大同宣府接连失守,为了鼓舞京营士气,崇祯收集了宫中内帑,凑出了三万两银子酬军,经过文官和五军都督府的层层盘剥,发到每个京营士兵手中的只有二十铜钱。

眼下北京物价腾飞,一石大米高达十两银子,区区二十铜钱刚够买两个烧饼。

听了黄玉的话,周围的士兵都哄笑了起来,笑声里充满了无奈,更是充满了对朝廷甚至对皇帝的不满。

“不是铜钱,是发粮食!”小太监气喘吁吁道。

“发多少粮食啊?是一杯还是一碗啊?”一个把总笑问道。

“说不定是二十粒大米。”另个把总接话道。

“哈哈哈......”城上士兵们都大笑起来。

听着部下们的笑声,黄玉神情坚定了起来。他决心要背叛大明投降顺军了。

说实话,若非逼不得已,黄玉怎么肯背叛大明,他家可是世袭千户啊,为大明当兵打仗三百多年,也享受了荣华富贵三百多年,血脉早就和大明融合在一起。

可是眼下兄弟们三个月没有钱粮,家眷们也都跟着饿肚子,再这样下去,不出一个月,都得饿死不可。

听着官兵们的嘲笑声,那小太监急了,扯着嗓子高喊道:“是五石,每个士兵五石大米,还有五斤精盐!”

嘲笑声顿时嘎然而止。

官兵们皆目瞪口呆看着这个小太监。

五石大米,每石一百二十斤,那可是六百斤啊!

足够一个成年男子吃上一年。

便是五口之家,也能吃上三个月!

还有五斤精盐,漕运断绝,山西盐井也被顺贼占了,北京城早已缺盐多日,这个时候精盐的价格堪比黄金。

有了五石大米和五斤精盐,至少数个月内不用担心饿肚子了,想到这里,士兵们的心顿时火热起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张缙彦嘶声叫道。

“我是兵部尚书,朝廷重臣,北京城中有多少粮食再没人比我清楚,皇帝从哪里能弄到如此多的粮食?绝对是骗大家的!”

听了张缙彦的话,官兵们的心一下子就凉了。

想想也是,若是有粮食,朝廷恐怕早就发了,何必等到今天?

“皇帝为何要骗咱们?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到底有没有粮食,派人去宫门外看看就是了。”黄玉却道。

事实上就连黄玉,也相信张缙彦的话,认为朝廷根本没粮。

也许是因为效忠大明三百年的那份执念,黄玉还是想先去看看,再决定是否投降顺贼。

两个把总各带一队士兵随小太监去了皇宫,黄玉陪着张缙彦坐镇正阳门城楼,在焦急的等待着。

“不可能,朝廷没有这么多粮食.....”张缙彦不停的说着。

时间一点点过去,黄玉等的坐立不安,还是不见手下回来。

终于,远处街道上出现一匹快马,马上的骑士正是黄玉派出的一个把总。

“将军,有粮,真的有粮,每人五石大米!”把总大叫着,声音传到城楼。

“哈哈哈......”黄玉大笑起来,声音中充满着惊喜。

张缙彦脸色忽青忽白,等黄玉笑声停下,方才上前道:“黄将军,和顺军接洽投降的事......”

黄玉一摆手:“有了粮食,谁还会投贼?”

“可是城外有十多万顺军,咱们守军加起来只有两三万人,敌众我寡啊。”张缙彦劝道。

“那又怎样?身为大明军人,自当精忠报国,岂能因为区区十万顺贼而屈膝投降?”黄玉说完大步离去,开始安排领取粮饷的事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