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换源:

  演习结束后,刘封回到成都,刘封于战场之上智勇双全,救关羽于危难之中,其名传于街巷,引得无数人称赞。而关羽之女关银屏,自幼习武,心怀壮志,听闻刘封救父之事,心中早已对这位少年英雄充满了好奇与倾慕。

这一日,成都集市热闹非凡,阳光洒在青石街道上,泛起细碎的光芒。街边摊位林立,叫卖声、谈笑声交织成一片。关银屏身着一袭淡蓝色劲装,外罩白色轻衫,束起的长发随风飘动,英姿飒爽地穿梭在人群之中。她眉眼灵动,目光在摊位上的物件间游移,时而停下脚步,拿起一些小玩意儿细细端详。

刘封来到这三国这么久了,还没有好好体验过蜀汉时期的成都街头,刘封则身着一袭玄色长袍,头戴黑色斗笠,脚步沉稳地走在集市中。他刚从军中事务中抽身,想借此机会放松一番。他身形挺拔,气质冷峻,所过之处,人群皆不自觉地让出一条路来。

关银屏在一个兵器摊前停了下来,她的目光被一把小巧精致的匕首吸引。那匕首的刀身闪烁着寒光,刀柄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她伸出手,轻轻拿起匕首,感受着它的重量和质感,眼中满是喜爱。摊主见状,连忙赔笑着上前:“姑娘好眼力!这匕首乃是用上等精铁所铸,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最适合姑娘这般巾帼英雄了。”

关银屏嘴角微微上扬,正欲开口询问价格,突然,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此刀虽看似精巧,刀身线条流畅,刀柄雕琢细腻,确有几分惹人喜爱之处。若用于日常防身,或是作为寻常装饰玩物,倒也无可厚非。然而,用于从军作战、实战杀敌,它的弊端显露无疑。”

“再者,你看这刀身,虽打磨得光滑闪亮,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它少了几分厚重与坚韧。此刀所用之铁,质地略显疏松,缺乏足够的密度和硬度。在这乱世之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危机四伏。倘若在交锋之际,遇到敌方那坚硬的铠甲,或是厚重的兵刃,这看似锋利的匕首,便如同脆弱的树枝一般,极易折损。”

刘封略作停顿,又开口说道:“一旦匕首受损,不仅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威力,反而可能在关键时刻给持刃者带来致命的危险。想象一下,在那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你手持此刀与敌厮杀,本欲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却不料刀身折断,那时候,你将如何应对敌人的攻击?手中没了称手的兵器,便如同失去了羽翼的飞鸟,任人宰割。所以,选择兵器,不可只看其外表的华丽,更要注重其内在的品质和实用性。”

关银屏心中一惊,她缓缓转过身,只见一个身着黑衣的男子站在不远处。斗笠遮住了他的大半张脸,但那深邃的眼眸却如寒星般明亮。她的脸颊微微泛起红晕,定了定心神,将匕首放回摊位上,抬眸看向刘封,声音清脆地说道:“阁下所言极是。不知阁下可有更好的建议?”

封走上前,拿起一把长剑,剑鞘上镶嵌着几颗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他将剑抽出一半,剑身寒光四射,他说道:“姑娘若习武,此剑或许更适合。剑身宽厚,韧性十足,可攻可守,乃兵器中之佳品。”

关银屏接过长剑,轻轻挥舞了几下,只觉剑身轻盈,挥舞起来虎虎生风。她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赞道:“好剑!阁下对兵器如此了解,想必也是个中高手。”

刘封微微一笑,说道:“略懂一二而已。姑娘气质不凡,想必也有一身好武艺。”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兵器谈到兵法,从战场谈到人生抱负。此时,刘封的目光落在关银屏身上,心中不禁暗自赞叹。

只见眼前这位姑娘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束起,几缕发丝调皮地散落在脸颊旁,更添了几分灵动。她的额头光洁饱满,宛如温润的美玉,透着一股聪慧之气。眉如远黛,微微扬起,恰似那山峦的轮廓,带着一丝英气。双眸犹如一汪清泉,清澈明亮,灵动之中又蕴含着坚定的光芒,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与果敢。她的鼻梁挺直而秀气,宛如一座精巧的山峰,为她的脸庞增添了几分立体感。嘴唇红润欲滴,微微上扬,带着一抹自信的微笑,似樱桃般娇艳动人。

那淡蓝色的劲装紧紧贴合着她的身体,将她曼妙的身姿勾勒得淋漓尽致。外罩的白色轻衫随风飘动,宛如一朵轻盈的云朵,更显她的飘逸与洒脱。她整个人站在那里,英姿飒爽,既有着女儿家的柔美,又透着一股巾帼英雄的豪迈气概,仿佛那战场上的铿锵玫瑰,在这喧嚣的集市中,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刘封心中一动,不禁说道:“姑娘不仅武艺了得,这容貌气质更是世间少有。淡蓝劲装衬出飒爽英姿,白衫飘动尽显飘逸之态,眉眼间既有女儿家的温婉,又藏着不输男子的英气,当真令人过目难忘。”

关银屏听了,脸颊愈发绯红,心中却如同小鹿乱撞。她微微低下头,轻声说道:“阁下谬赞了。”待她鼓起勇气再次抬眸看向刘封时,便细细打量起眼前之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