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拜访周教授与“星火”的冰山一角”

换源:

  第二十三章拜访周教授与“星火”的冰山一角

带着“月老的红线”任务赋予的甜蜜状态和满满的干劲,第二天上午,范小勤和薛青青按照查到的地址,来到了杭大附近一个安静的老旧小区,拜访“西湖文脉守护者联盟”的负责人周文渊教授。

周教授的家在一楼,带一个小院。院墙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院子里种着花草,还有一个小鱼池,显得清幽雅致。开门的是周教授本人,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气质儒雅中带着学者的严谨。

“周教授您好!冒昧打扰!我们是…”范小勤礼貌地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表示对西湖文化遗产保护很感兴趣,尤其是近期听说一些私人资本介入收购,想了解情况。

周教授打量了他们一眼,目光在两人挽着的手(薛青青坚持要“扮演”热心情侣增加可信度)和薛青青背包上那个醒目的“勤”“青”荷包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温和的笑意。他侧身将两人让进屋内。

客厅陈设简单,却充满了书卷气,墙上挂着几幅西湖题材的水墨画。分宾主落座后,周教授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带着忧患意识:

“你们关心的事情,正是我们联盟目前最担忧的。近几个月,确实有一股不明来历的资本力量,在暗中高价收购与西湖相关的特定历史物件。主要集中在两类:一是清末民初,尤其是‘通益公纱厂’相关的契约、票据、老照片;二是建国初期,西湖疏浚工程相关的图纸、批文、劳模记录。”

“通益公纱厂?西湖疏浚?”范小勤心中一动,这与林薇薇和阴鸷男密谈时提到的“星火计划”有关联吗?

“是的。”周教授点点头,“通益公纱厂是杭州近代民族工业的象征之一,它的兴衰与西湖水域、运河漕运息息相关。而建国初期的西湖疏浚,则是人民治理西湖、变废为宝的伟大工程。这两段历史,承载着杭州这座城市重要的工业记忆和人民奋斗精神。”

他叹了口气:“对方收购的目标非常明确,下手快准狠,而且行事极其隐秘,往往通过代理人或空壳公司进行。我们试图接触和阻止,但收效甚微。他们似乎…不仅仅是为了投资升值,更像是在…有目的地收集和抹除某些特定的历史痕迹。”

“抹除历史痕迹?”薛青青惊讶地捂住了嘴。

“这只是我的猜测。”周教授推了推眼镜,眼神锐利,“但他们的行为模式很反常。高价收购后,这些珍贵的史料并没有流入市场或博物馆,而是…消失了。我们怀疑,他们背后可能有一个更大的计划,需要利用这些历史碎片,去构建或者…扭曲某种叙事。”

范小勤的神经瞬间绷紧!构建或扭曲叙事?这听起来和“星火计划”这个名字,以及林薇薇传媒公司的背景,隐隐契合!这绝不仅仅是商业收购!

“周教授,您知道主导收购的是谁吗?或者…有没有具体的线索?”范小勤急切地问。

周教授摇摇头:“对方非常狡猾,层层嵌套,很难追溯到源头。不过…”他沉吟了一下,“我们联盟里有一位老档案员,他退休前在市档案馆工作。他回忆说,大概半年前,有一批非公开查阅权限的通益公纱厂原始股东名录和部分疏浚工程后勤物资清单的影印件,被一个持有特殊介绍信的人调阅过,之后就发生了相关物件的集中收购。可惜,那位老档案员记不清调阅人的具体样貌和介绍信来源了。”

特殊介绍信?调阅档案?这绝对是一条关键线索!范小勤和薛青青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谢谢您!周教授!这些信息太重要了!”范小勤由衷地感谢。

“不用谢。保护历史,人人有责。”周教授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年轻人有这份心,很难得。不过,对方势力可能不小,调查时务必注意安全。”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两人亲密挽着的手,意有所指,“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离开周教授清雅的小院,明媚的阳光似乎也无法驱散两人心头的凝重。线索有了方向(特殊介绍信、调阅档案),但也揭示了“星火计划”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阴谋——收集特定历史碎片,意图扭曲历史叙事?这背后的目的,细思极恐!

“小勤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薛青青挽紧范小勤的胳膊,声音带着一丝不安。

“不管他们想干什么,我们都要查清楚,阻止他们!”范小勤眼神坚定,握紧了她的手,“保护西湖,保护历史,也保护…我们的未来。”

他拿出手机,看着系统里那个代表着甜蜜任务的“默契之心”凭证,又看了看身边需要他守护的女孩,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甜蜜是动力,守护是责任。接下来的路,注定更加艰险。但有了彼此,有了线索,他们无所畏惧。市档案馆,将是他们的下一个战场。而“星火”的冰山一角,已经悄然显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